罗马VS弗赖堡预测-罗马vs弗罗伦萨

tamoadmin

1.巫师的巫师灾难

2.哲学家年代表

3.黄健翔经典语录

4.马蒂亚斯·金特尔(Matthias Ginter)出生地在哪?当地有什么知名景点?

巫师的巫师灾难

罗马VS弗赖堡预测-罗马vs弗罗伦萨

这场从1480年延续到1780年的迫害“女巫”恶潮,席卷欧洲300年。良家妇女一旦被诬为“女巫”,立刻被斩首示众,然后焚烧尸体,刀下冤鬼多得难以统计。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章。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又过去了。每年冬末、初春、狂欢节高潮的玫瑰星期一,都是“傻痴、女巫”招摇过市、群“魔”乱舞的日子。而当人们竭尽呼喊、欢跳、尽兴之时,有谁还会想到几百年前“女巫”们悲惨的故事呢?

由弗赖堡(Freiburg)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向南望去,古色古香的马丁门就矗立在百米远的地方。敦敦实实的石头墙体上,钉有一块令人驻足翘首、印有德文说明的金属牌,上面写着:“1599年3月24日,玛格蕾塔 M.、卡塔琳娜 S.、安娜 W.被斩首、焚烧,成为迫害女巫恶潮中的牺牲品。她们不过是弗赖堡众多无辜者的代表,谨以此牌系念冤魂。”数语寥寥,却使人思绪万千,引起我心底的一个愿望,去揭开隐藏其后的那段漫长而又黑暗恐怖的历史,那可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血迹斑斑的页章。 故事发生在400多年前。

当时弗赖堡有一位名叫雅克的裁缝,他心灵手巧、忠厚勤恳,是远近闻名的裁缝总会会长。1562年起,他还跻身市政府,成为30名市领导成员之一。雅克膝下有一双女儿,妻子病逝后,雅克很快又再婚。第二个妻子玛格蕾塔又为他生下一儿一女,男孩叫菲利普,女孩叫苏珊娜。

18年转瞬即逝,儿女都已长大成人了。女儿苏珊娜婚后仍与其他男人往来,这样的“不检点行为”有悖当时的有关法规。不过,只要雅克还在政府就职,家族的名声多少还能维持。只是当他1583年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要求退职后,有关妻子玛格蕾塔和女儿苏珊娜的传闻再次成为市民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1587年的一天,苏珊娜的丈夫因负债受到几天关押。趁此机会,苏珊娜与她的情人大学生马库斯频繁往来,两人光天化日之下有伤风化的举止,招致马库斯多次受到拘留。可他一经放出,又故伎重演,警察只好将两人一同关进监狱。可是马库斯在监狱里仍不安生,天天吵吵闹闹。最后市政府只得下令,将马库斯赶出弗赖堡管区,不许他再进城门。

可怜的雅克当时已是重病在身,无法再为关在监狱里的女儿找老同事、老朋友说情了。玛格蕾塔只得亲自出马,花钱赎出了女儿。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一天,一个无所事事的肉铺伙计闲聊时将玛格蕾塔说成了“女巫”,尽管他马上将此话收回,承认这不过是“草率的,不负责的,说漏了嘴的”无稽之谈,可这句话却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城区的大街小巷。要知道,在当时,女巫与“异教徒”同名,被定为女巫的人,无异于得到了一份亡判决书。

雅克最初还竭力为妻子辩护,可他已无回天之力,不久便离开了人间。接下来雅克前妻的两个女婿与玛格蕾塔展开了遗产争夺战,苏珊娜不曾爱过的丈夫却借此机会攫取了大部分钱款溜之大吉。从此,可怜的玛格蕾塔开始了她漫长的艰难的日子:家庭里不断的内讧,身为寡妇处处被人指戳的境遇,加上人们对她家产的妒忌,内外交困的她,终于在1599年2月19日被4位弗赖堡市民告发为“女巫”,同日便被捕入狱。同时入狱的还有卡塔琳娜和安娜。而在她们之前,作为“女巫嫌疑犯”在押的还有6个女人。

开始玛格蕾塔并不承认她是“女巫”和犯有叛逆上帝的罪行。但在不断升级的严刑拷打之下,玛格蕾塔不得不对强加于她的所有罪名全部招认。她的供认如下:

1.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她的花园里出现了一个黑面男人,这个男人与她调情,她满足了他的意愿,他是一个性情冷酷的人。

2.他说服她,不要相信上帝,她这样做了,但她马上感到了愧疚。

3.这个男人说,他叫黑眉林,并给了她一个巫法扫帚,还有一些巫膏(用于施巫术——作者注)。

4.她曾在夜间在她的花园里飞行过一段时间。

5.她曾用这个扫帚飞到格欧革家,还去过卡塔琳娜家、安娜家。

6.还有许多她不认识的女人,来过她家,她们在一起又吃又喝。对这个今日看来荒唐的供词,法庭却很快做出判决:判处玛格蕾塔·M.刑,1599年3月24日执行,由利剑斩首,柴垛上烧尸,审判词结尾是:“上帝原谅这可怜的魂灵吧。”

本来按照常规,女巫也要像异教徒一样,被活活烧。不过在她之前的2月13日,市政府委员会就另外3个“女巫”处方式进行表决时,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先斩首,后焚烧”的决定。因而她与其他两位“女巫”不致再受活焚之刑,但被斩首后,尸段还是要被投到柴垛上焚毁,以保证“巫体”的彻底灭除。

弗赖堡1599年3月24日,那个阴冷的早春之日,就在当时马丁门外不远的河堤上,玛格蕾塔等3个被指控为女巫的人将在这里被砍头。堤岸下、河对面,站满了前来观望的市民。他们眼见着刀光之下头血飞溅,又跟随着装上尸首的推车前往设在城南2公里外的焚尸场。那里是重要的商贸交通要道,在事先备好的柴垛周围,早有更多的人围起观看,在那里烧尸是能起到杀一儆百功效的最佳地方。

玛格蕾塔、卡塔琳娜和安娜正是在欧洲中世纪后期“迫害女巫”恶潮的最疯狂期(1590~1630年)成为宗教邪恶势力的殉葬品的。这场从1480年前后开始延续到1780年的迫害恶潮,席卷欧洲差不多300年,玛格蕾塔这样的良家妇女,呜呼之间祸从天降,无辜葬身火海的人实在难以统计。专家估计的受害人数差距很大,从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数据不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庭记录年久失传,另一方面就很多案例来说,人们已很难断定,对被害者是根据巫术还是针对异端信仰定罪的。不过在德国,还是有两个比较可信的数字可以说明当时迫害恶潮的猖獗。一是在巴伐利亚州小城班贝克,当时这个6000人口的古堡,5年内就有600人被判为女巫葬身火海:而在同时期的维尔茨堡(人口也约为6000),有近900人冤,相当于每两天里就有一个“女巫”被处。 要讲清“女巫”一词的由来,就不能不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文明史。其实,人类社会中关于存在超自然力的妖术、巫法和魔鬼的想象由来已久。远古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生活多由自然因素决定,当生存困境如饥荒、贫困、流行病及天灾人祸出现,人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的时候,就很容易将一切归咎于一种非自然力或超自然力的作用——妖魔、巫师、神怪于是应运而生。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在不甚开化的社会中仍残存对巫术魔法的信仰。

在对早期欧洲文化影响重大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人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巫术、妖魔的描述。古希腊的赫卡忒(Hekate)就是一个神通广大要人们用狗来祭祀她的女妖。每当夜幕降临,她会在地狱众犬的陪同下来到人间,驱吓如美狄亚(Medea)一类的女巫。她们应该算作最古老的女巫了。

公元前450年时的古罗马,也有女巫可以毁坏收成的传说。在当时的拉丁语文字中,女巫的形象可谓千奇百怪。她们有的能在夜间变成猫头鹰,有的能吸人血,有的能诱拐儿童,有的会制作毒剂,还有的能呼风唤雨、兴风作浪。

可在公元100年左右读到的古罗马作家笔下的女巫雏形,是被帝神遗弃了的女人,她们对众神俯首帖耳、低声下气,人的墓穴是她们的住所,她们知道地狱里的所有秘密,会用尸和粪便制作巫膏。她们都是由人变成的妖魔,她们残忍凶狠、刁泼疯癫,还会占卜前程。

在不断的战乱、瘟疫和饥荒常常造成人口骤减的古代欧洲,朝不保夕的生活使人们不安的恐惧心理加剧,他们必须找出一些替罪羔羊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憎恶。比如犹太人便首当其冲,人们指控他们在井里下毒,在门把和墙壁上涂油膏加速疾病传播。

此外,《圣经》中对撒旦魔鬼国的描述,也是人们“炮制”巫妖的根源。上帝的敌人撒旦,是魔鬼和地狱之王,是上帝主要的竞争者、诽谤者。撒旦还被说成是因他嫉妒和傲慢的卑劣品性而被上帝贬到尘世来的凶残斗士。

尽管如此,一直到中世纪中期,虽然也有人提出过巫师应被处的主张,但对巫术存在的说法仍然形成不了气候。在德国加洛林王朝(751~987年),相信有鬼怪巫术的人反而要受到指控。当时(公元900年)出版的一本主教专用教材上,关于巫师妖魔的各种想象多有描述,但都被归于迷信学说,传播者还要受得处罚。

但是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西欧天主教教会发生了重大转折,教皇英诺森三世(Innezenz)在位时(1198~1216年),教皇的权势达到了顶峰。英诺森建立起严格的教会等级制度,其中教皇为天主教会的最高统领,下面设有大主教、主教等。主教各有自己的管辖区,管理本教区的教会事务。教皇集大权于一身,各国的主教都要完全受命于教皇。英诺森有句名言:“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当时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封建君主制下的国王都对教皇俯首称臣,德国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教皇权力绝对集中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对信仰及文化教育的垄断。他们建立起反对异端的理论纲要,对他们认为怀疑或反对天主教教义的人进行残酷迫害和镇压。他们对法国南部阿尔比地区的反对势力进行的中,有成千上万的法国人横遭抢劫杀掠。

从1232年起,罗马教会授权多明我传道会的传道士主持对异教徒“卑劣行径”的讨伐、审判和迫害。凡是被认为不尊重天主教教皇权威、公开回避教会教义的人,都要被判为异端,受到臭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又叫宗教法庭,1231年建立)的审讯迫害。多明我(1170~1221年)是西班牙人,1216年多明我传道僧侣会的发起人。异端裁判所的最高裁判官多为多明我传道会成员。他们对付“邪教”的方法是秘密审讯、严刑拷打并处以火刑。1252年,教皇还公开认可将施刑作为合法的审讯手段。这使以前一贯认可的自我陈述、对上帝起誓无罪等供认方式,变得毫无价值;也打破了以往“哪里有起诉人,哪里便有法官”的教会法庭惯例。

1233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 IX)在他关于惩处异端的谕书中,首次将异端与巫术等同划一。

第一位执行这个教皇谕书的德国人是玛勃格(Marburg),他是当时全德国地区异端裁判所的总裁判官。按照规定,裁判官可以得到“异端”所有家产的一半,因此,他专门逮捕贵族和富人,对他们进行逼供审讯,将他们判为异端处。恐怕正是由于他作恶多端,造成民愤极大,很快遭人。接下来在美因茨德国教会会议上,教会一致通过了清除传道士、整顿异端裁判所的决议。这个决议使德国在接下来的250年里,在教皇的惩巫谕书下达之前及《锤击妖巫》一书出笼前,幸运地避免了异端裁判所的涂炭。然而在异端裁判所的重灾区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却有无数无辜者受到这个裁判所的迫害。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便是其中之一。他因有背教义,提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不是宇宙中心且不是静止的”学说,于1600年2月被烧在意大利罗马城的鲜花广场。

1479年,为了对付德国地区当地政府对异端裁判所的抵抗,教皇英格森八世将两名多明我传道士英斯提多里斯和司本格命名为德国及莱茵河地区的异端裁判官。英斯提多里斯曾在许多地区追捕过异教徒和巫师,司本格是一位大学者,担任过科隆神学院教授。

这两位都是心狠手辣的极端教士。就是他们两人1484年南下罗马,拜见教皇英格森八世,向教皇讲述德国地区撒旦王国存在的确实性、危害性及对其应坚决镇压的必要性,说服教皇下达了祸国殃民的惩巫谕书。3年之后,这两位神学家臭名昭著的《锤击女巫》(Hexenhammer)应运出笼,它就是接下来几百年间迫害女巫恶潮中重要的施暴纲领和法律文书。这么一来,德国也因此成为剿杀女巫恶潮中的西欧重镇。

1452年,古滕堡(Gutenberg)在中国人活字印刷术发明400年后发明了用26个拉丁字母制版的印刷技术。这项新型印刷术的应用推广,更使这本书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最初对女巫存在之说还半信半疑的人,也慢慢信以为真了。紧接着,起诉书犹如雪片纷飞而至。一时间,柴火熊熊,乌烟遮日,杀声四起。屡遭瘟疫威胁下的民众生活,又加上了一条精神上的绞索,可谓水深火热,困苦艰难。这本书的出现最终招致了旷日持久、波及广泛的惩巫恶潮。1487年至1669年近200年间,该书竟再版了近30次。 《锤击女巫》一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天主国中妖魔王国的真实存在。书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否认妖魔巫术存在的人就是异端。”书中还将巫术占有者多为女性解释为因为女性无止境的快感要求,她们贪婪的肉体欲望,决定了她们要与魔鬼*乱以达到满足。此外,女性的意志薄弱也极易受魔鬼诱惑。重要的还有,他们引用《圣经》,说明由于女人是上帝用亚当胸部最下方的一根肋骨制成,女性本身便不可能是完善的,是注定要低劣于男人的。加上人间罪孽是在有了夏娃之后才得以出现,女人便必定是万恶之源。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受到有巫术指控的人近90%都是女性。书的第二部分系统描绘了巫妖的行为特征:她们会在空中飞行,会与魔怪*乱,会制造饥荒、瘟疫……书的第三部分便是对女巫具体的审讯程序,保证审讯成功的有效方法。这里没有起诉程序,没有辩护人,除了严刑拷打作为逼供手段外,还有女巫测试法。这本书的作者尤其强调说,由于魔鬼对女巫施了魔法,女巫会对疼痛不再敏感,应以此作为残酷施刑判别的根据。

荒唐的是,当时的宗教法庭竟然都参照书中的这些条例进行审判。除了施以体刑,他们使用的女巫甄别法更让人瞠目结舌。比如:

烧铁法:将烧红的铁块去烫被告的手,如果手有烫伤,则有罪。

针刺法:让被告脱去全身衣物,用一根针遍刺全身,如果身体某一部位没有感觉,就会被判为女巫。

水浸法:将被告捆住手脚,扔进湖里。如果她漂浮在水面上,则表示她受到了魔鬼的保佑,必须要送上火刑柱。

这些荒诞审判的结果,无论被审判者是否“有罪”,她们都得:要么在水中溺,要么被火烧。

如本文前段介绍的玛格蕾塔的供词,以及当时所有严刑逼供出的“女巫”供词,均大同小异,都符合这本缉巫指南《锤击女巫》中制定的女巫定罪标准,她们都有四大罪状:同魔鬼缔结协约(鬼迷心窍)、与魔鬼私通(成为撒旦王国的成员)、参与女巫聚会(她们沆瀣一气,嘲弄教会仪式)、制造灾祸。 好在噩梦终有尽时。17世纪初,西欧各国反对迫害女巫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614年,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根据一位北部地区裁判官详尽的事实报告做出结论:关于巫师存在的说法完全是些凭空臆造、没有根由的想象,绝大多数的定罪缺乏真实性,从此教会司法部门需加强整顿管理,不许再接受有关女巫的指控。到1650年,在西班牙审判女巫的事情基本上得到了禁止。

再有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的兴起,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认知过程中个人见解的理智性、合法性越来越得到承认;另一方面,自然与国家的地位也从上帝的神权中单独划出,科学家、哲学家对自然世界不断完善的认识与释解,使对魔法、巫术的迷信不攻自破。文明终于战胜了野蛮,西欧各国也纷纷在启蒙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对审判女巫下达禁令(1649年在德国北部,1672年在法国)。1714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专门下达诏书,禁止滥用司法迫害女巫:所有用刑及审判结果须经皇帝审批。

德国最后一位女巫于1775年,而欧洲最后一位女巫叫安娜·果尔迪,1782年在瑞士被斩首。

如今,女巫已成为欧洲文化中的一个特定人文形象留存下来,狂欢节的游行队伍中、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她的身影。而那些悲惨的故事也没有被人们忘记,人们还在用各种形式再现这段历史,重忆过去的黑暗。在弗莱堡市,女巫迫害史展览成为古城旅游项目之一。在中世纪刑具博物馆里,人们还能看到阴森可怕的画面,再现灵与肉的震颤。关于弗莱堡裁缝夫人玛格蕾塔的遭遇,新近还被写成小说,人们将永远记住人类文明史上这段荒诞而黑暗的一章。

阿根廷球星贝隆的绰号。

哲学家年代表

主要给你西方的吧,中国的哲学家你应该很熟悉了。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二世纪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7,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约前610-前54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前588-约前525,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色诺芬(Xenophanes,约前565-约前473,古希腊哲学家,埃利亚学派第一个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约前480与470之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

克拉底鲁(Kratylos,前五世纪,古希腊爱非斯学派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六世纪末-约前五世纪中叶之后,古希腊埃利亚学派唯心主义哲学家)

留基伯(Leukippos,约前500-约前44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说奠人之一)

阿那基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前500-约前428,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芝诺(埃利亚的)(Zenon Eleates,约前490-约前436,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前490-约前43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修辞学创始人)

高尔吉亚(Gorgias,约前483-约前375,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

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前481-约前411,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伯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约前435-约前370,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创始人)

亚里斯提卜(Aristippos,约前435-前360?,古希腊哲学家,昔勒尼学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弟子)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第欧根尼(锡诺帕的)(Diogenes o Sinopeus,约前404-约前323,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皮浪(Pyrrhon,约前365-约前275,古希腊哲学家,怀疑论者)

伊壁鸠鲁(Epikouros,前341-前2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芝诺(季蒂昂的)(Zenon Kitieus,约前336-约前264,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创始人)

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约前55,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

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 Rhodius,约前一世纪,古希腊逍遥派哲学家,因编纂亚里士多德著作而著称)

埃奈西德穆(Aenesidemus,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怀疑论者,皮浪的思想继承者)

斐洛(Philo Judaeus,约前30-约后45,古犹太神秘主义哲学家)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后65,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爱比克泰德(Epiktetos,约66-?,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一译卢奇安,古希腊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21-180,古罗马皇帝[161-180],新斯多葛派哲学家)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约二世纪中叶,古罗马哲学家,怀疑论者)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150-160年之间-约222,基督教教父之一)

奥利金(Origenes,约185-约254,基督教神学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rtius,约200-约250,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的编纂者)

普罗提诺(Plotinos,约204-约270,古罗马时期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最重要代表)

波菲利(Porphyrios,233或234-约305,古罗马时期生于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的门徒)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希帕蒂亚(Hypatia,约370-约415,罗马帝国女数学家、天文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

波伊提乌(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约480-524或525,古罗马晚期唯心主义哲学家)

中世纪: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末

埃里金纳(Johannes Scotus Erigena,约810-877,欧洲中世纪前期经院哲学家)

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实在论主要代表,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之称)

洛色林(Roscellinus,约1050-约1112,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香浦(Guillaume de Champeaux,约1070-1121,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实在论者)

阿伯拉尔(Petrus Abailardus,1079-1142,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概念论”者)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纪德意志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僧侣)

罗吉尔·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6-1274,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会士)

西格尔(Sigerus de Brantia,约1240-1281至1284,尼德兰哲学家,阿威罗伊主义者)

爱克哈特(Meister Johannes Eckhart,约1260-1327,中世纪德意志神学家和神秘主义哲学家)

邓斯·司各脱(Johannes Duns Scotus,约1265-1308,中世纪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或Ockham],约1300-约1350,中世纪苏国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胡斯(Jan Hus,约1369-1415,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

文艺复兴时期:十五世纪初—十六世纪末

但丁(Dante Alighièri,1265-1321,意大利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先驱之一)

薄伽丘(Geovanni Boccàccio,1313-137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保尔(John Ball,?-1381,英国民间传教士,瓦特·泰勒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约1320-1384,英国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行者)

尼古拉(库萨的)(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哲学家,枢机主教,泛神论者)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哲学家)

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1462-1524或152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9-1536,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脱·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荷兰鹿特丹)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闵采尔(Thomas Münzer,约1490-1525,1524-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的领袖,德意志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宗教改革家)

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法国人,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加尔文宗的创始者)

特勒肖(Bernardino Telesio,1509-158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一译蒙台涅,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思想家和散文作家)

沙朗(Pierre Charron,1541-1603,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哲学家)

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空想共产主义者)

伯麦(Jakob B?hme,1575-1624,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神秘主义哲学家)

格劳修斯(Hugo Grotius,1583-1645,荷兰资产阶级法学家,自然法学派早期理论家,对法学、神学、历史、文学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以国际法研究著称)

瓦尼尼(Lucilio Vanini,1584-16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近代哲学时期:十七世纪初—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哲学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今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一译伽森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勒卢阿(Hendrik van Roy,法文名Henri Le Roy,拉丁名Henricus Regius,1598-1679,荷兰医生,哲学家,早期机械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温斯坦莱(Gerrard Winstanley,约1609-约165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掘土派运动领袖,空想共产主义者)

李尔本(John Lilburne,约1614-165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平均派领袖)

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兰笛卡尔派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和马勒伯朗士并称为偶因论者)

斯宾诺莎(Baruch [后改名为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培尔(Pierre Bayle,1647-1706,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考尔德(William Coward,1656-1725,英国自然神论者)

梅叶(Jean Meslier,1664-1729,法国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空想共产主义者)

维科(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

托兰德(John Toland,1670-172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舍夫茨别利(Anthony Ashley Cooper Shaftesbury,1671-1713,英国自然神论者)

柯林斯(Anthony Collins,1676-1729,英国自然神论者)

博林布罗克(Henry St. John Bolingbroke,1678-1751,英国自然神论者)

沃尔弗(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原名弗朗梭阿?马利?阿鲁埃(Fran?ois Marie Arouet))

摩莱里(Morelly,笔名,本名不详,十八世纪中叶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哈特莱(David Hartley,1705-1757,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心理联想说创始人之一,自然神论者)

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孔狄亚克之兄)

拉美特利(又作拉梅特里)(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李德(Thomas Reid,1710-1796,英国哲学家,苏格兰学派即常识学派的创始人)

罗蒙诺索夫(Миxaил Вacильевич Ломoносοв1711-1765,俄国学者,诗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不可知论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文学家,《百科全书》主编)

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哲学家,沃尔弗哲学体系的拥护者)

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法国启蒙思想家,感觉论者,马布利之弟)

达兰贝尔(Jean Le Rond d' Alembert,1717-1783,一译达朗伯,法国数学家、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曾任《百科全书》副主编)

霍尔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 d' Holbach,1723-1789,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

多德维尔(Henry Dodwell,?-1784,英国自然神论者)

罗比耐(Jean Baptiste René Robinet,1735-1820,法国哲学家)

孔多塞(Jean Antoine Condorcet,1743-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理论家)

雅科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国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狂飙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指导者)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英国伦理学家、法学家,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英国作家、社会思想家,牧师出身,后拥护无神论和启蒙思想)

卡巴尼斯(Pierre Jean Georges Cabanis,1757-180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理论家、生理学家,庸俗唯物主义前驱者)

沃尔涅(Constantin Fran?ois Volney,1757-18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

巴贝夫(Gracchus Babeuf,原名Fran?ois No?l Babeuf,1760-1797,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邦纳罗蒂(Filippo Michele Buonarrotti,1761-1837,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原籍意大利,参加法国1789年革命,获“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称号)

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波尔察诺(Bernhard Bolzano,1781-1848,捷克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卡贝(Etienne Cabet,1788-1856,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库辛(Victor Cousin,1792-1867,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自称其哲学体系为折衷主义)

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德国诗人、政论家、思想家)

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德萨米(Théodore Dézamy,1803-1850,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施蒂纳(Max Stirner,1806-1856,卡斯巴×施米特(Kaspar Schmidt)的笔名,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唯我论者,无政府主义的前驱者)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詹姆斯·穆勒之子)

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施特劳斯(David Friedrich Strauss,1808-187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以对基督教的批判而著名)

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

鲍威尔(Bruno Bauer,1809-1882,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

别林斯基(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判家、哲学家)

路易·勃朗(Jean Josehp Charles Louis Blanc,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历史学家)

赫尔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克尔恺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1814-1876,俄国无政府主义者)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自称其哲学为“目的论的唯心主义”)

格律恩(Karl Grün,1817-1887,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福格特(Karl Vogt,1817-1895,德国博物学家,庸俗唯物主义者,自称其哲学为“生理学人本主义”)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战友)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不可知论者、唯心主义哲学家)

摩莱萧特(Jacob Moleschott,1822-1893,荷兰生理学家、哲学家,庸俗唯物主义的代表之一)

毕希纳(Ludwig Büchner,1824-1899,德国医生,庸俗唯物主义代表之一)

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派别的首领)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

宇伯威格(Friedrich ?berweg,1826-1871,德国哲学家,以著有《哲学史概论》一书而出名)

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早期的新康德主义者)

约瑟夫·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德国社会主义著作家和哲学家,制革工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判家、作家)

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一译丹纳,法国文艺理论家、史学家、孔德实证论哲学的继承人之一)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

杜林(Karl Eugen Dühring,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

哈里斯(William Torrey Harris,1835-1909,美国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哲学在美国最早的传播者)

格林(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舒佩(Wilhelm Schuppe,1836-1913,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内在论的创始人)

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

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早期的新康德主义者,最早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口号)

倍倍尔(August Bebel,1840-1913,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者和领导者之一,车工出身,第一国际成员)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者,机能心理学创始人)

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1868年同马克思次女Laura Marx(1845-1911)结婚)

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创始人)

哈特曼(Eduart Hartmann,1842-190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1843-1896,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领袖之一,政论家、历史学家)

布拉德莱(Francis Herbert Bradley,1846-1924,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倭铿(Rudolf Eucken,1846-192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

毛特纳(Fritz Mauthner,1849-1923,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语言哲学的代表,出生于波希米亚)

伯恩施坦(Eduart Bernstein,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首领,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

舒贝特-索尔登(Richard Schubert-Soldern,1852-193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内在论的代表之一)

迈农(Alexius Meinong,1853-1920,奥地利唯心主义哲学家)

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首领之一)

普列汉诺夫(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最早的传播者,后成为修正主义者,孟什维克首领之一)

毕尔生(Karl Pearson,1857-193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优生学的提倡者之一)

亚力山大(Samuel Alexander,1859-1938,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实在论者)

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者)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

彼得楚尔特(Josef Petzoldt,1862-1929,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者)

欧根·狄慈根(Eugen Dietzgen,1862-1930,约瑟夫·狄慈根之子,父后,利用其父哲学中某些混乱,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滚入哲学”——列宁)

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tt Schiller,1864-1937,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把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称为“人本主义”)

柯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一译克罗齐,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194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物学家,新活力论者)

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 Ульянов,1870.4.22-1924.1.21,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波格丹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1873-1928,俄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穆尔(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8,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实在论主要代表之一)

秦梯利(Giovanni Gentile,1875-1944,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Джугашвили,1879.12.21-1953.3.5,)

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

德波林(Абрам Моиесевич Деборин,1881-1963,苏联哲学家,十月革命前曾参加孟什维克,1929年后任苏联科学院院士,三十年代哲学观点受到批判)

施利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德国,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任教,维也纳学派领导者,逻辑实证论创始人之一)

马利丹(Jacques Maritain,1882-1973,法国神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奥地利唯心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1838年吞并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剑桥大学任教)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统治时期曾任大学校长、教授等职,拥护纳粹主义)

(1893.12.26-1976.9.9,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梅洛·庞蒂(Merleau Ponty,1908-1961,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存在主义者)

黄健翔经典语录

  黄健翔经典语录 (一)

 1、特雷泽盖~~特雷泽盖~~~特雷泽盖打进了一个金球~~~(是三个重复)~~

 2、有一年意甲,国米客场(白色队服)对布雷西亚,博洛尼亚一次极好的机会传中,黄健翔高喊:上人,上人,快上人……(此时国米的防守队员赶到)哎呀,哈哈,上来一白的……这要是上来一蓝的,国际米兰就只能等着枪响了啊。

 3、2000年欧洲杯意大利--荷兰,托尔多在点球大战中神奇发挥,黄说“足球场上没有上帝,如果有,就是托尔多。”

 4、本赛季意甲第一轮米兰VS阿斯科利。

 5、上一轮拜仁对不来梅,黄:“别不服气,在德甲我就是老大,我就是能摁住你们!”

 6、这才是我们的加斯科因~~听了都有种被拉近了的感觉。

 7、现在的圣西罗体育场没有AC米兰球迷和布雷西亚球迷之分,他们是来向他们的王子巴乔告别的,因为这时候巴乔是属于整个意大利的!

 8、健翔说:巴林赛后会不会上述呢,他们已经有过同乌支别克重赛的经历了,也许巴林队会“将重赛进行到底”

 9、96年欧洲杯决赛德国--捷克,比埃霍夫打进一金球,黄健翔望着欢乐的德国球迷说了一句“德国球迷无疑是幸福的,只是不知道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让咱们的球迷也这么幸福一次”据后来黄健翔在《歪批足球》一书中说当时他热泪盈眶。

 10、某年德甲:你说这个球不是手球他怎么把球停下来的啊,他耳朵上不能长钩啊。

 11、谢晖更是拿不住球的队员,只有头球这一项。

 12、申思把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伤病的马明宇换下,令人不可理解。

 13、这球真是“打不进比打进都难”,但他偏偏就把难度最大的完成了

 14、95还是93年的阿根廷对巴西,在巴蒂踢进了一记匪夷所思的球之后,他说:“这是个巴西都要为之欢呼的球”

 15、任何一个大牌主教练都有他固执的时候,看不懂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是成功的,一部分是失败的,会受到惩罚的。

 16、如果由甲A甲B的26位主教练来排今天的阵容,肯定没人会排出谢晖和曲波的组合。

 17、那场意甲:锡耶纳对罗马:哎哟,这个球锡耶纳前锋最后捡了钱包了。

 18、这是一次迟到的换人,一次迟到的改错。

 19、那场意大利联赛比赛由于下大雨,转播出现故障,黄健翔说了一句“这该如何是好”,真逗。说的很有人情味。不像其它解说员刻板。

 20、2004欧洲杯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惨遭淘汰,黄健翔说“我们还会继续看到费戈,继续看到小罗纳尔多,继续看到戈麦斯,但是我们只能说再见劳尔,再见华金,再见卡西利亚斯”

 21、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客场对卡塔尔,上半场中国0:1落后,黄健翔一直说可以换上祁宏加强中场组织,下半场开场黄健翔便说“上半场中国队0:1落后,米卢终于因为自己的保守用人而受到了惩罚!”(就因为这句话,余下的比赛黄健翔没有再解说,当时凌晨看球的我们一致认为其这句话真的很能表达我们当时焦急的心情。注意,我们绝对支持米卢)

 22、黄健翔回答网友要求为实况做解说:你可以帮我联系啊,就怕人家不愿意啊。

 23、99年国奥中国对韩国,在汉城0:1惜败韩国以后回到主场,上半场快结束时李东国打进一球。中场休息时黄健翔说“下半场的比赛对这届国奥队来说是真正有意义的最后45分钟。中国队只剩下最后一张王牌了,那就是张效瑞,”

 24、“米卢终于因为自己的保守用人而受到了惩罚!”--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客场挑战卡塔尔,黄健翔对米卢的用兵极为不满。

 25、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男足决赛‘美国人转拨足球的意识水平太差了’。

 26、“这是很远的地方一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我寄来的,上面签了全班同学的名字,他们希望我能在国奥比赛之前把它送给国奥队,但是当我收到的时候国奥已经被淘汰了。我没有把这面旗帜交给国奥队,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五星红旗一定会在世界赛场上飘扬。”--1996年国奥兵败之后,黄健翔参加一个体育访谈节目时流着泪说道。

 27、中国队一脚把巴西踢出了决赛!---96奥运会中国女足对巴西女足

 28、去年的德甲,当时波鸿和弗赖堡踢的很差,那时塞级才

 29、黄健翔2002世界杯:让我们再看阿根廷队一眼吧,明天,他们就要离开世界杯赛场。

 30、黄健翔对尤文输给AC米兰后的评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很正常。

 31、还有翔哥96欧锦赛说加斯科因那段挺著名的啊。

 32、“加斯科因,加斯科因,加斯科因,是加斯科因,这是真正的加斯科因,我们的加斯科因!”--1996年欧锦赛,加斯科因轻巧地挑过苏格兰后卫,打入那个绝妙入球后,刚出道不久的黄健翔略带沙哑地高喊。

 33、中国队球员现在很像职业球员,上场不上场都能正确对待。

 34、“球进啦!比埃尔霍夫!又是比埃尔霍夫!……”--仍然是1996年欧锦赛,德国和捷克的决赛中比埃尔霍夫加时阶段一锤定音,电视机里爆发出了中国体育解说史上分水岭似的嘶吼。

 35、前年德甲:多特蒙德对慕尼黑1860:哎哟,你说这1860这俩前锋够厉害的啊,这劳特和施洛特,一张飞一赵云,啊,是吧,你多特蒙德,曹操纵有百万雄兵我也能如入无人之境。

 36、队员们都拼尽了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用怀疑他们的责任心。问题是,能力是有差别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37、今天米卢排出的首发阵容出乎意料……要是普通的球迷和记者都能猜出米卢的心思,那他就不是神奇教练了。

 38、黄:“李铁啊李铁!门口搁块板(球)都进了……。”

 39、在解说02世界怀英巴大战,他说:“英格兰队被巴西人捏住了七寸”。

 40、“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德国世界杯意大利对阵澳大利亚,最后时刻格罗索创造点球。近乎疯狂的黄健翔留下了日后引起巨大争议的三分钟。

 41、黄健翔对中德之战后的评论:到街上买份报纸一看,米卢说当务之急是“寻枪”,找前锋,不好意思,跟我电话里说的一样。看来我还是有点专业眼光的。

 42、这时黄来了一句:哎!波鸿和弗赖堡两兄弟手拉着手向德乙的赛场走去。

 43、世青赛中国对德国,"球进了。

 44、“世界上所有踢球的男女都算上,除了孙雯,还有谁能够在这样的世界大赛里左右脚都能踢出弧线球破门得分?”--2000年奥运会中美女足之战,中国队凭借孙雯的远距离任意球扳平了比分,黄健翔给出了如上评价。

 45、很多记者得知首发阵容时,就对比赛做出了悲观的预测。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卢还有什么神奇。

 46、“日本足球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而我们中国足球则依然还在‘刀耕火种’。”--2006年10月25日,中国国奥0:2不敌日本。面对两国足球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黄健翔无奈地表示。

 47、2000年欧锦赛,葡萄牙对罗马尼亚,89分钟还是0:最后一分钟费戈任意球,黄健翔:“会有最后一分钟的奇迹吗……”话音刚落进球,黄:“真的来了……”

 48、曲波太年轻,发挥不好情有可原,派他上场的人,要负更大责任。

 49、申思没有突破,只有原地的能力。

 50、今年德甲某轮,一个近在咫尺的球被打飞,黄健翔:嗯?这个球哪儿去了?这用雷达都找不到啊这个。

 51、上半场,米卢的用兵遭到了处罚。他的行兵用险,被证明是失败的。

 52、05年11月17日淩晨,世界杯预选赛,巴林VS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比赛即将结束,落后的巴林,借对方门将失误攻入关键一球,被主裁判为进球无效。

 53、马拉多纳,当年把那不勒斯队,就像咱们国内的,中超的陕西国力队,他给带成冠军了。

 54、健翔说了一句:我最讨厌雨天踢球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55、门将把球挡到中路,李铁拍马赶到,离门1米,空门。

 56、过了一半,这时在直播比赛的时候,波鸿又丢球了。

 57、当巴乔被替换下场的时候当这位意大利王子离开他心爱的绿荫的时候

 58、96年欧洲杯决赛他的那句比埃尔霍夫~~~比埃尔霍夫~~~的尖叫

 59、他说阿根廷队:“整个身子垂在悬涯边,只有一只手还搭在一块岩石上。”

  黄健翔经典语录 (二)

 1、我们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只能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楷模。如果做不到,就惨了。一个正常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做到他能做到的一切就行了。在场外,他能做道德楷模,最好;做不到,也很正常。

 2、如果注定要经历这样的事情,那就只能接受,无法拒绝,也无法选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解,去好好地工作、生活。

 3、我把青春、才智、血汗都献给了这行。在我的生命中,体育当然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4、我有时都觉得自己挺可恨的,不用功,活还干得漂亮。我用功用在不是一个地方,别人练剑,我在练心。如果能把电视观众虚拟集中在一个剧场里,那就是哗哗哗掌声如雷!人家呢,用功半天,一亮相,观众却打哈欠睡觉喝倒彩。人家当然恨我了。

 5、当年葡萄牙点球战胜英格兰,酒店门口报摊葡萄牙的老太太拿着里卡多的海报狂吻,如果这一幕能发生在中国,一个老太太如果能拿着郑智的海报狂吻,中国的足球环境一定能上去。

 6、传统媒体是单向输出,没有回流的,网络能够双向流动,而真正的智慧其实在广大的网友中,他们相当于无限台计算机在一起工作,那其实就是一个云计算,对视频节目也有很大的补充。

 7、解说是一种娱乐,是一种表演。职业体育,跟江湖卖艺是一样的,也是一种表演。我可以比别人跳得高,我跳到的最高的高度,别人达不到。我天生是干这个的。

 8、我们老拿法官、政府官员的道德要求去要求运动员,然后用运动员和艺人的尺度去要求官员。太滑稽了!

 9、足球的问题是国家教育的大问题,必须从现在开始抓,你耽误一年就是一批人。高速路晚建一年可能问题不大,但人的教育晚一年,他就长过去了!

 10、任何一个大牌主教练都有他固执的时候,看不懂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是成功的,一部分是失败的,会受到惩罚的。

 11、虽然时代变迁世风不古,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古训。诚实有信,与人为善,不仅将获得一个好的口碑,更主要的是自己将永远拥有一台强大的人生发动机--一颗好心,并因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12、体育在教育中的缺失,体育系统跟校园教育的脱节,不是哪一个部门的责任,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13、大多数艺术家都是很敏感,感情冷漠的只能做政治家。我可以做一个机器,但最终我做不了。

 14、体育在人的一生当中不是比一个胜负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人格的能力。

 15、体育之所以不如娱乐新闻和娱乐人物那么有社会价值,和体育报道的价值取向有关--运动员就是“国家机器”。

 16、我就是我!我还不光是说足球的,其实我觉得体育解说我都算是说得不错的,我就是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的标准。

 17、体育不仅仅是竞技,也是人的权利,和生存、教育的权利同等重要。

 18、我为什么就不能娱乐?我为什么非得端着?我又不是道德楷模。再说,娱乐怎么了?娱乐有罪么?还是好人不能娱乐?

 19、在专业足球频道很不适应,因为这里不插播广告,解说员也没上厕所的时候,就是开开心心陪着观众聊天。

 20、牛B的ZF是可以让老百姓牛B的地方感觉自己牛B一会,然后出门继续做sb。

 21、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名人会失去自由,失去隐私。

 22、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23、世界杯这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大,承载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就像风暴的中心一样,不断把周围的东西吸进去。

 24、“日本足球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而我们中国足球则依然还在‘刀耕火种’。

 25、对运动员的要求,很多是泛道德、伪道德,最后是不道德。美国人不会要求迈克尔"乔丹不许去。只要你花的钱是自己挣的,你随便。你在场上是英雄,就是英雄。

 26、对一个球员来讲,只要他忠于足球,到哪都全力以赴在球场上奉献给球迷最好的表现,这就算是有职业道德,就算是忠于足球,个人的职业选择我们很难用道德来评判,不要给人扣上道德帽子。

马蒂亚斯·金特尔(Matthias Ginter)出生地在哪?当地有什么知名景点?

马蒂亚斯·金特尔(Matthias Ginter),1994年1月19日出生于德国弗赖堡,德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后卫/防守型中场,现效力于弗赖堡足球俱乐部。 金特尔曾效力德甲球队弗赖堡。2014年巴西世界杯,金特尔随德国队出征,虽然没有获得出场机会,但最终随德国队夺得了巴西世界杯的冠军。2014年7月,金特尔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加盟德甲球队多特蒙德 。2017年7月,金特尔加盟德甲球队门兴格拉德巴赫。2018年6月4日,金特尔入选出战俄罗斯世界杯的23人最终名单。2022年5月,金特尔重回弗赖堡。

弗赖堡:德国西南部城市。位于上莱茵河与黑林山之间的布赖斯高低地。人口18.7万(1982)。十二世纪时为自由贸易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是黑林山区文化、经济中心,木材集散地。工业有科学仪器制造、印刷、电子、化学、纺织、家具等部门。铁路枢纽、航空站。黑林山边缘风光如画,吸引大量休养者和游客。有建于十五世纪的大学。

弗赖堡独特的风景气候、著名的环保特色使许多改革创新人士、院所及公司企业在此聚集,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开发节省能源的生产方式及产品。由此,弗赖堡被嘉奖为德国的环保之都,并获得2004德国太阳能奖。

弗赖堡是个太阳能中心,这里气温总比别处暖和一些,这里的自然特色使该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这个人文荟萃的20万人口的山谷都市,大学生占去了人口的十分之一。那座在古城中心的弗赖堡大学,是继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之后最古老的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已有三位。在德国日照最充足的地区,环境技术的重点自然是太阳能技术。弗赖堡拥有最多、最先进的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和演示设施。以环保为己任的弗赖堡人更是开发太阳能的先行者,这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经不再允许流动车辆进入了。在这个古老的都城里,你也看不到大型的商业广告,因为弗赖堡市政府早有决定,宁可不发财也决不让古城破相。

弗赖堡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老城区。市政厅广场中央有漂亮的喷泉,西侧是带有钟台的新市政厅大楼,旧市政厅也在附近,广场喷泉的后面是圣马丁教堂。Kaiser-Joseph-Str.大街,繁华、热闹,市场一家挨一家,行人摩肩接踵。街道两边伴随着清清的流水,带给游客无比爽快的心情。

弗赖堡的大教堂是游人必游之点。大教堂的建筑风格是罗马式与哥特式的中和,其名声在德国屈指可数。1354年动工,历时150多年,直到1513年才全部竣工。116米高的尖塔可以沿台阶攀登。从塔顶向下眺望,城市街道与建于16世纪的哥特式商馆那金光闪闪的尖塔格外引人注目。教堂内部还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祭坛雕刻、绘画等等,极有观赏价值。

弗莱堡拥有德国最漂亮的老城之一,以及它特有的--在人行道旁的狭窄水渠。更不用说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许多咖啡馆和舒适的酒吧,美味的当地美食和风景优美的环境,以及比大多数人更悠闲的氛围--但这就是德国南部。

明斯特广场(Münsterplatz)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它几乎每天都会举办每周一次的市场。它的主要景点包括建于1532年的历史商人大厅,其深红色的外墙和彩色的塔楼,以及建于1761年的 "Haus Zum Sch?nen Eck",它现在是市政历史博物馆。

弗莱堡被评为绿色城市,因为它被视为全球生态友好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