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BA与NBA的异同?
2.为什么现阶段CBA联赛无法实行升降级制度
3.王大为辞去CBA公司CEO一职,他今后将何去何从?
4.举例说明体育赞助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5.中国篮球联赛全华班对于国内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呢?
CBA与NBA的异同?
不同点:
1、转会制度内容不同
NBA联盟的转会制度既包括新秀球员的转会制度,也包括征战多年的老将的转会制度。选秀制度是NBA各球队发掘人才的最重要途径,很多球星通过选秀被发现。CBA的转会制度主要包括球员的永久转会、临时转会和引进外援。
2、球队场馆规模不同
CBA中国目前只有北京的乐视体育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东莞东风日产体育中心,具有万人以上的座位,其他国内体育馆容纳人数只有千人座位。
NBA30支球队的29座场馆均坐落在北美的巨无霸都市圈的市区或邻近市区的已开发郊区,并毗邻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吸引源源不断的粉丝前来观战。
3、球员收入不同
NBA所有球员收入公开透明,球队会根据联盟要求的统一工资帽合理签约球员,球员各自聘请经纪人,与球队签约。CBA球员收入不公开,存在地域经济水平差异,都是球员个人与俱乐部谈判签约。
4、体制上不同
NBA联赛经营体制是由俱乐部和联盟双重构成的。训练体制更是相当完善,NBA的训练可以分为赛前训练、休息日训练和球员个人加练。
CBA形式上都是模仿NBA,但NBA是商业行为,而CBA是行为。CBA是归属篮协管制,而俱乐部却没有多少权利,这样就导致俱乐部每个赛季都亏钱,而拥有赛事开发权的却能狂赚的现象。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姚明当选篮协,而他一直在努力的改革中国男篮体制。
百度百科-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
百度百科-NBA
为什么现阶段CBA联赛无法实行升降级制度
为什么现阶段不具备恢复升降级的原因?
1.NBL球队普遍综合实力达不到CBA联赛要求。
NBL联赛球队综合实力参差不齐,能满足CBA准入标准及综合实力的俱乐部寥寥,一旦恢复了升降级。出现了综合实力达不到CBA要求的球队升级,那么CBA的对于球迷的观赛体验和CBA品牌价值无疑是一种伤害。
现在CBA联赛已经20支球队了,其中不乏没什么追求混日子的球队,甚至还有满足升级条件升级后马上搬家的球队。这样升降级的意义何在呢?
2.裁判职业化制度仍未形成。
众所周知NBA联赛的裁判都是全职的职业裁判,而CBA裁判大部分都是大学体育老师,所以就存在执法尺度不一,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屡有发生。
不过姚说过未来CBA联赛及NBL联赛最终会实现职业裁判制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3.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
我们CBA球员的来源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体育局培养的模式,而NBA人才来源基本上都是NCAA或美国各阶段校园篮球培养机制的产物。
而我国校园篮球的开展很不顺利,除了升学压力以外。体教结合开展的也不是很好,导致我们的球员大部分都是偏科严重,学业和篮球训练之间的关系失调。
以至于一旦没机会转为职业球员,学业也最终耽误了。
这点我疆胡金秋倒是一个很好地例子,他在库尔勒华山中学就读的时候就是学霸,中考分数630多分。这个成绩在库尔勒市也能排进前10,当时就算不走职业化篮球道路,通过学业也能最终成才。
姚去年开始搞了一个“小蓝球”的体教结合的项目就很好,在保证学业不耽误的情况下,篮球运动兴趣也能同时坚固,希望教育部能支持该项。
4.八一队。
八一队在历史上为中国篮球输送了太多人才,甚至在早些年八一队就是国家队的代名词。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CBA联赛不断完善和职业化推进,八一队的存在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由于八一队军队特性,不能使用外援,而其他球队对阵八一也得使用特殊的外援使用制度。
现在随着军改不断深入,八一体工大队也在去年完成了历史使命,下赛季开始,八一队也将不再使用“八一”这个队名。而未来这支球队是否要和fgkq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彻底剥离?这也是未来CBA改革是否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
而目前一旦升降级恢复,八一队几乎铁定锁定一个降级名额,这样的局面恐怕是篮协和fgkq训练管理部无法接受的。
王大为辞去CBA公司CEO一职,他今后将何去何从?
在18日深夜传来重磅消息:CBA公司CEO王大为因个人原因辞职!从CBA复赛以来,已经有3位球队主教练下课,分别是辽宁队主教练郭士强、上海队主帅马诺斯和深圳队主帅,原因无外乎就是战绩不佳。这对球迷和俱乐部造成了挺大的印象。
该俱乐部的会长是姚明,在受到姚明的邀请,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王大为担任该职位,但是仅一年的时间,他就选择了辞职。他发表微博说是因为个人情况。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在刚上任时,姚明对他的能力表示了非常大的肯定。在上任之初,姚明曾表示:?我充分相信,王大为先生丰富的国际体育产业经验和中国人特有的本土情怀以及创新型的产品化思路,将进一步扩大CBA联赛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从而实现CBA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
这一次在青岛比赛刚开始不久,他个人原因就选择了辞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具有强大的工作呢能力。他谨慎的安排了CBA复赛。7月26当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19-2020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复赛第二阶段(崂山赛区)比赛中,医护人员、教师、公安战线人士通过官方购票平台,完成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相关流程后进场观看了上海久事队迎战山东西王队的比赛。 观赛期间,观赛者须全程佩戴口罩,对号入座,严格保持间隔一米就座。退场时,观众须按照自后向前、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有序退场。
我们尊重他的个人选择,而且凭借他的个人能力,无论处于哪一个岗位上,他都可以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举例说明体育赞助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呵呵
刚好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分享一下
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赞助行为日趋普遍。据国际赞助研究机构统计,1998年全球赞助支出为174亿美元,2000年增长为220亿美元。在各类赞助中,体育和艺术是主要的赞助对象。其中,体育收到的部分约占75%到80%,艺术收到的部分约占10%到15%。本届德国世界杯上,国际足联选中15家国际赞助商,此外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另有6家本土赞助商,这些企业共支付超过7.5亿欧元的赞助费,比起1998年世界杯飙升近13倍。
效果良好的软广告
巨大的投入是为了通过赞助活动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商品的流通渠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回报。企业之所以热衷于赞助体育比赛,是因为体育赞助是一种软广告,对产品销售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缓解人们对商业赞助的抵触情绪,改善并加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项来自美国本土的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比较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可口可乐公司全球38%的消费者购买其饮料的主要原因为可口可乐是奥运会的指定饮料。
一般来说,赞助会增大品牌知名度,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友好的态度,最终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对消费者而言,赞助和以产品销售为焦点的传统广告有所不同。赞助不能带来有关品牌或产品的具体知识,但能改善消费者对赞助企业的感受。对赞助企业的信赖、喜欢和尊重能激发起消费者对于该品牌或产品的购买愿望。赞助作为体育营销最重要的内容,是建立或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双方藉体育运动产生共同的关注点,由此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当然更能深入人心,不易动摇,并进而带动业绩的提高。
作为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的传统官方赞助商,阿迪达斯公司在今年世界杯赛中为6支参赛球队提供队服。目前该公司足球产品的销售约占阿迪达斯公司营业额的20%。阿迪达斯公司总裁表示,他们希望借助2006年世界杯效应,将足球产品的营业额增长20%到25%,实现11亿美元的销售目标。
借势彰显品牌的精神内涵
当然,并非只有与体育相关的产品品牌才进行体育营销,比如三星电子、百威啤酒、农夫山泉等品牌也都赞助过体育比赛。这是因为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公益性。体育是人类通用的语言,体现着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因此,赞助体育事业并不需要产品具有“运动型”的精神内涵,赞助2008年奥运最积极的12家企业中,大多数产品形象和体育没有直接关系,例如三星电子、施乐、时代杂志、松下电器、麦当劳等大品牌。
农夫山泉公司是国内一家把体育产业作为营销方向的公司。随着其1998年赞助直播法国世界杯足球赛、1999年赞助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及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农夫山泉品牌给人们的印象已不仅仅是水,其逐渐成为积极、自信、团结拼搏等各种体育精神的象征。从今年年初他们推出“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为申奥捐出一分钱”活动,企业品牌从中得到提升。同时,他们还传达出这样一个观念:“农夫山泉的梦想和中国体育事业的梦想是一致的,那就是‘金牌和健康’”。
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和纽带,是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它不仅代表了产品的形象,也代表了企业的市场形象,所以企业拥有一个知名的品牌,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跨国企业全球性赞助活动的宗旨之一是强化全球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而品牌意识是建立品牌忠诚度的基础。
进入本世纪,市场竞争的终极就是品牌的较量,未来的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的、无形的品牌资产的竞争。正如一位著名广告研究专家所说:“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拥有市场远重要于拥有工厂,而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
谨慎选择赞助对象
一个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之前,必须有良好的产品基础,有正确的产品定位和与企业战略高度吻合的品牌个性。同时,品牌的发展依靠的是品牌长期战略与不断的品牌建设,而赛事赞助对它来说只是性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条件。用与不用,完全取决于是否需要。如果只是看中了某一点,就不加考虑地投入进去,结果只能得到一时的销售上升,对于长期品牌价值积累作用却不大,万一与品牌定位不符合,反而会扰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品牌专家胡纲指出,赞助活动必须将企业的品牌个性和活动的精神相结合,而这正是国内企业经常忽视的重点。国内大多企业所投赞助往往与自己的发展战略不尽相关,或是盲目攀比竞争对手的赞助策略,要在消费者面前混个脸熟。殊不知,这不仅没有将企业的有限资金做到“有的放矢”,反而分散了企业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统一形象,让消费者“不知所云”。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已经有企业重视体育营销对推广和提升品牌的作用。比如安踏把体育营销作为打造一流企业的法宝。安踏赞助了众多国内顶级赛事,从CBA职业联赛到全国排球联赛,从CUBA到极限运动,从十运会到乒超联赛,中国顶级赛场上随处可见安踏的影子。经过专业赛事的长期塑造,安踏的专业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从2001年到2004年,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4年居行业第一。
安踏选择了CBA,并不是因为名气,而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中国篮球不同于NBA,不强调英雄、神话,而强调通过不断地努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品牌精神文化定位上符合安踏的要求,成为安踏提供赞助的理由。
如今,体育营销已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必争的战场,对于广大的中国企业来讲,发展空间很大,要走的路也很长。
中国篮球联赛全华班对于国内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呢?
21世纪初期,国家篮球管理中心提出“北极星”,试图将中国篮球联赛(CBA)打造成中国最好的体育赛事,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该的提出不仅寓意着CBA品牌化的历史开端,更是代表着CBA联赛未来的发展动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赛事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入,各大联赛纷纷对引进外籍球员产生兴趣,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出现在外国的体育联赛赛场上。信息互动是品牌传播、建设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越来越多的海外球员加盟CBA联赛,为联赛增添国际化色彩,以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和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度。从结果来看,引进外援是CBA联赛塑造品牌的必经之路。
首先,外援的个人能力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了CBA联赛的观赏性;其次,外援的超高名气为CBA联赛增添了名气,从而提升了联赛的国际地位;第三,外援的种族文化促使CBA联赛成为国际交流舞台,从而宣扬中国文化和中国品牌。
此次全华班政策的提出,无疑是闭关锁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将CBA联赛封闭在国门里。实际上,此方案的设想是将CBA联赛推向本土化和地方化趋向发展,这样的策略不仅要耽误CBA联赛的品牌塑造,还会错失文化与技术的国际交流。
俗话说:遇强则刚,遇弱则柔。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双方球员都会有所成长,但成长的幅度要取决于双方的竞技水平,水平越高,双方激烈程度越大,球员之间的对抗程度就越高;反之激烈程度越小,球员之间的对抗也就越低。
从利益角度来看,各支俱乐部高薪聘请外援,无非是为了提高球队竞技水平,那么各支俱乐部聘请的外援竞技能力一定较高,否则将无法为球队获利。所以,外援的竞技能力应该明显高于本土球员且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在CBA联赛中,外援个人能力不仅提高了我国本土球员的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还提升了其心理素质,正所谓全面受益。
外援提升本土球员竞技能力的最好案例就是马布里,北京首钢俱乐部在马布里的带领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国内球员,不仅技术动作给予了一定帮助,还在思想观念上增加了NBA的文化意识,对球队乃至整个联赛注入活力。“王牌带打模式”已经在CBA联赛中根深蒂固,本土球员也已经适应了此强度和节奏,一旦改变,许多球员将无法接受,竞技能力下降是一种必然的反应。
2020年11月19日,欧洲europrobasket发布全球体育联赛外援的薪资水平,CBA联赛外援薪资待遇位列首位。其中,上个赛季CBA联赛的平均工资在10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之间,顶薪能达到400万美元,相比其他联赛高出50~100万美元。
在上个赛季,19家俱乐部的外援投资高达6个亿,这巨额资金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民众认为此笔经费没有价值,还不如用在俱乐部建设和青训建设上。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本土球员的实力较差,必须依靠外援提高CBA联赛的精彩程度。在巨额投资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链,否则各支俱乐部不会大费周折聘请外援。
外援的商业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门票收益,知名外援的加入会增加比赛门票的最终收益,如早期麦迪时期的比赛门票价格要大大高于普通时期门票价格;广告收益,外援在与俱乐部签约后,除比赛安排以外,还需要进行形象代言,其中包括联赛代言和球队代言;转播收益,知名外援的加入会提高联赛的国际影响力,增加国际观众,从而提升转播率。此次全华班政策的提出,无形中造成了人力投资的赔损,其中包括门票、广告、转播和理赔等费用。虽然外援投资大,但回报率远远高于本土球员,所以取消引进外援无疑会减少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