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阿甲级联赛-印度甲级联赛比分

tamoadmin

1.亚冠,怎么没有印度球队参加?

2.果阿地区是怎么被印度收回的,葡萄牙人为何不反抗?

3.葡萄牙占领过印度吗?

4.我去了两次印度,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在印度上个厕所有多

亚冠,怎么没有印度球队参加?

印度果阿甲级联赛-印度甲级联赛比分

必须要纠正的是亚冠是有印度球队参加的,只是亚冠的正赛或者小组赛没有印度球队。

亚冠和欧冠一样属于亚洲地区最高级别的俱乐部联赛,而要参加这个联赛也是有名额限制的,根据亚足联的规定,亚冠名额按照东西亚国家分开确定。凡是技术排名靠前的2个协会会得到3+1个名额,既3个正赛加1个资格赛。按照这个规定,2020年的亚冠中超和韩联赛获得4个名额。其他国家则需要通过几个阶段的资格赛来争取最终的正赛名额。

为什么印度没有参加正赛的机会呢?道理也很简单,他们的实力太弱小了,每年的资格赛都难以过关以至于被人遗忘。而印度的联赛也十分独特,他们由两套赛制组成,一个是印度足协的印度甲级联赛,属于官方的。另一个是职业联盟的印超联赛,属于商业的,以吸引各个大牌球员养老。而亚冠只认可他们的甲级联赛,这个水平更低,所以就没有印度球队出现在亚冠正赛里面了。

确实在亚冠赛场上,我们很少看到有印度球队的身影,由于印度联赛在亚足联的积分排名上比较低,而且球队实力不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队伍,也只能获得亚冠资格赛的名额,无法直接参与小组赛事, 除此之外,印度的联赛制度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虽然同样有着印度超级联赛和印度甲级联赛,但两者并没有上下级之分,不会出线升降级情况。

而且亚足联并不认可印度超级联赛,只认可印甲,所以印度甲级联赛的冠军球队,可以获得参与亚冠附加赛的资格,而印度超级联赛的冠军球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印度超级联赛只是印度自己试运营的商业联赛,不过每年都会有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球星到这里”养老“,特雷泽盖、永贝里、皮耶罗等球星都曾效力过印超。

2016年,莫亨巴干俱乐部成为首支参加亚冠的印度球队

2016年,印度老牌球队莫亨巴干队获得了印度甲级联赛冠军,因此获得了亚冠附加赛资格,这也成为了第一支参加亚冠联赛的印度球队,随后在第一轮资格赛中3-1击败新加坡淡滨尼流浪者队后,在第二轮被山东鲁能打了个6-0,成绩非常惨淡,所以莫亨巴干队的亚冠之路,也止步于此。

随后由于输给鲁能5球以上,莫亨巴干被惩罚去踢亚协杯(亚协杯等级比亚冠低),现在印度甲级联赛的冠军都只能去踢亚协杯,而且只有一个名额,归根到底,就是联赛整体水平的低下,如果实力得以提升,积分肯定会上来,亚足联才会给你资格,否则他们也就这也,永远无法踢上亚冠。

《足球弱国无名额》

军事弱国无外交,足球弱国无名额!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就连国家的独立运动,都只是实行的非暴力、不合作,搞得大英帝国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恋恋不舍得承认了阿三的独立。

印度人大多信封印度教,这个奇葩的宗教,来源于公元前六百年,奴隶 社会 的产物。教众其一是素食者,其二种姓制度森严,职业世袭。国民分成四等,第一等为婆罗门,主要是僧侣,有祭祀、解释印度教的权利。第二等为刹帝利,主要是贵族,拥有管理统治国家的权利。第三、四等是被统治者,也是受剥削者,只能从事农牧渔工等低贱工作。

印度国内职业等级壁垒森严

印度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它的独立不是解放劳苦大众,而是上层贵族从英国佬手里夺回来的权利,所以他们至今奉行印度教,婆罗门与刹帝利作为统治阶级,继续奴役剥削第三、四等的人民。

印度在森严的种姓制度 影响下,各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那么问题来了,在印度国内踢球的是哪一个等级呢?毫无疑问,这么高雅而又 时尚 的运动也只能第二等的刹帝利才配拥有。

向来都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刹帝利,踢球只是为了 娱乐 消遣,怎么可能是去玩命呢?基于这样的情况,印度足球能发展上去吗?自然不能!国家队尚且处在亚洲垫底行列,更不用说俱乐部水平了。

由于印度的超级联赛商业色彩太浓,亚足联都不予以承认,勉强只承认甲级联赛。故而印甲冠军前些年是可以参加亚冠联赛的资格赛的,自从有一年被同样踢资格赛的山东鲁能泰山队踢了个6-0,亚足联见烂泥扶不上墙,一怒之下把印甲冠军降到了亚协杯,竟然连参加亚冠资格赛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就是印度阿三,为什么没有球队参加亚冠的原因所在,水平太低,不够级别。试想,一个奴隶制的印度教,用森严的种姓制度统治国家,职业世袭罔替,能有什么前途可言。纵然印度有很多梅西,C罗,可他们都只能种地,牧羊,捕鱼,扫马路,再有踢球的才华,却没有资格踢,不也是枉然啊!

因为印度有两个联赛,印度足协官方承办的印度甲级联赛和非官方的商业联赛印度超级联赛,印度超级联赛只有八个队,没有升降级,但是由于商业化浓,赚钱多,印度水平高的球员和外援都在印超踢球,但是印超联赛并不被亚足联承认,所以并没有参加亚足联赛事的资格,而有资格的印度甲级联赛水平比印超更低,自然不可能参加亚冠正赛,基本上不是没资格就是资格赛被淘汰,或者去踢踢鸡肋中的鸡肋亚协杯!

咖喱,宝莱坞,板球,这些是印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印度足球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人说得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弱了,其实早在百年前英国殖民者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剥削,还有足球。印度足协成立于1911年,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人都是光脚踢球。 亚冠作为亚洲范围内最大的俱乐部足球赛事,是一个宣传国家,发扬名族 体育 精神的赛事,印度也没有落后,参与过只是全部参与了附加赛,没有进去正赛,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印度没有参与。足球在印度有两大联赛,印超杯和印度足球联赛,印超杯由8支球队组成,类似于NBA赛事,无降级球队(太没意思了吧)。属于半职业半商业赛事,印度足球联赛得到了印度足协的支持与管理,并且得到了亚足联的认可。印足的冠军球队可以获得一个亚冠资格赛名额,但通常都是输掉了比赛,无法进入亚冠正赛。下面就谈一谈这一个附加赛名额的产生。

这张图是19年各个国家俱乐部的一个积分,里面没有印度,应该会很低的。从这张表中确实可以看出足球项目在这个国家还是不行。

综上,想看到印度俱乐部进去亚冠正赛,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可能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印度足协官方只承认印度甲级联赛,印度超级联赛属于半商业性质的,规定每支球队必须引进一名世界级球星,一共八支队伍,但是这个超级联赛不被亚足联认可的,有点自娱自乐的性质。所以联赛冠军自然也就没有参加亚足联举办的亚冠亚协的资格,而印度甲级联赛冠军,基本在亚冠资格赛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去参加亚协杯的比赛了。我记得好像2016年印度球队莫亨巴根爆冷闯入了亚冠资格赛第三轮,最后是被山东鲁能淘汰的。印度超级联赛的果阿和邦加罗尔,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实力的,可惜不能出现在亚洲赛场。

不是不能参赛,而是实力太弱导致他们到不了小组赛就都被淘汰了。联赛积分排名较低,球队竞争力不足。

印度联赛在亚足联的积分排名上比较低,而且球队实力不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队伍,也只能获得亚冠资格赛的名额,无法直接参与小组赛事。

还有一个奇葩的是,印度有超级联赛和甲级联赛,从名字来看,外人都会觉得超级联赛水平更高。而亚足联并不认可印度超级联赛,只认可印甲,所以只有甲级联赛的球队可以获得参与亚冠附加赛的资格。

简单说 水平不够

亚冠名额分配方案:

1.东西亚区前2名3+1(东亚前2日本、韩国)

2.东西亚区3、4名2+2(东亚第3澳大利亚2+1,东亚第4中国)

3.东西亚第5名1+2(东亚第5泰国)

4.东西亚第6名1+1(东亚第6越南1+2)

5.排进前24的联赛获得一个附加赛名额

6.亚足联杯冠亚军获得附加赛名额

印度足球联赛的水平目前只能参加亚足联,所以你在稍微顶级的赛事看不到印度的身影。

而且国际足联也不承认印度超级联赛。只承认印度甲级联赛。

印度人喜欢打板球,足球好像才刚刚职业化吧,再说了,跟中国队那场比赛也让人看到印度足球的进步!

果阿地区是怎么被印度收回的,葡萄牙人为何不反抗?

 印度独立以后,尽管英国和法国纷纷放弃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但是葡萄牙却拒绝放弃葡属印度殖民地:果阿、达曼和第乌。从1950年起,印度就希望与葡萄牙展开关于印度次大陆上的葡属殖民地前途问题的谈判。但葡萄牙政府认为这些地区并不是殖民地,而是宗主国的一部分,拒绝与印度谈判。葡萄牙认为,印度根本没有权利对这块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因为当葡萄牙对这块土地进行统治的时候,印度这个国家还根本不存在。

1954年,印度开始限制果阿到其他几块飞地达曼、第乌的交通,还发起了抵制葡萄牙的运动。1955年8月,3000多非武装的印度人企图进入果阿地区,被葡萄牙军警使用武力驱逐,造成20多人亡,自从1954年印度对果阿的经济封锁之后,葡萄牙就开始增兵果阿。

3个轻步兵营(分别来自葡萄牙本土、安哥拉、莫桑比克)被部署到果阿,到1955年,葡萄牙在葡属印度的兵力已增加到8000人,包括7000人的地面部队,250名海军,600多名警察。当时,苏联、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支持印度收复果阿的行动。苏联还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否决了谴责印度入侵果阿的提案。赫鲁晓夫在电报中声称?全体苏联公民一致赞扬了友好的印度?。美国、英国、荷兰、巴西、巴基斯坦则谴责印度使用武力占领果阿。美国要求印度无条件从果阿撤军,并把1962年对印度的援助削减了25%。

英国表示对印度渴望统一果阿地区的理解,但是强烈谴责印度政府使用武力来达到政治目的。巴基斯坦则声称印度入侵果阿的行动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行为?。印度出动海陆空三军,在36个小时内就打败了葡萄牙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代价仅仅是战22名士兵。从这次武力吞并果阿的军事行动中,印度尝到了甜头。1962年又重操故技,打算在中国身上捞一把,结果这次让印度狠狠的摔了个鼻青脸肿。

葡萄牙占领过印度吗?

没有,他们最初只是占领几个城市,例如印度的果阿,而英国和法国几乎是同一时期登上印度半岛,在英法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中,英国把法国赶出了印度。

从15世纪早期起,葡萄牙人一面沿非洲西海岸不断向南探航,一面在沿岸建立据点,建筑堡垒。达·伽马远航后,葡萄牙每年派武装船队到东方来掠夺。16世纪初,葡萄牙已侵入非洲东海岸的许多地方。由于国小力弱,葡萄牙不可能征服地广人多的亚洲国家,就在许多地方建立据点,开辟商站。

1507~1511年间,葡萄牙一度据有红海口的索科拉特岛,1514年占据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1509年,在印度西北海岸的第乌岛附近击溃了阿拉伯舰队,巩固了在印度洋上的地位,1510年,强占印度西海岸的果阿,把当地居民屠杀一空,并把果阿作为在印度洋上进行侵略的主要根据地。以后,葡萄牙人继续向东推进,1511年占领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1512年起在摩鹿加群岛上建立据点。占领马六甲之后约5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的珠江口。根据当时中国人的记载,葡萄牙人强行进入珠江,放炮示威,并且在沿海“剽劫行旅”,“掠卖良民”,“抢船,势甚猖獗”。他们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明政府的反对,被打得狼狈退去。他们转到福建的漳州和浙江的宁波等地进行种种罪恶勾当,还勾结日本海盗骚扰中国海岸,遭到中国军民的痛击,在宁波一仗就被打800人。不久,葡萄牙人又到广东,1553年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但是明政府仍然坚持对澳门行使领土主权。

在南美,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因在非洲西海岸遇风暴,漂泊到今天的巴西,当即宣布南美洲东部归葡萄牙所有。1530年,葡萄牙派殖民头子德·苏沙带领约400人到巴西拓殖,1532年建永久性的殖民据点,以后短期内占领了巴西的广大土地。葡萄牙在殖民地大肆搜刮。

从15世纪末到1600年的大约100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运出黄金27.6万千克,占领马六甲时,抢走约100万金币的财富。他们廉价从印度贩运香料、大米、糖、丝织品、棉织品、宝石、珍珠;从印度尼西亚贩运香料、大米、珍贵木材;从霍尔木兹岛贩运珍珠;从中国和日本贩运茶叶和瓷器。商品运到欧洲,高价出售,例如胡椒,在里斯本的售价要比在印度的售价高10多倍。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人就从非洲运黑人到欧洲当奴隶。

我去了两次印度,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在印度上个厕所有多

一个朋友即将启程前往印度旅行,走前她一直忧心忡忡,在微信上详细咨询了我关于住宿、交通和餐饮等信息,最后抛给我一个问题:你在印度旅行的时候,都去哪上厕所?

说起在印度上厕所,一把辛酸泪。

作为一名游客,在一些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及大城市的旅游景点附近,可以找到有专人看管的收费公厕,给看门人递上10到20卢比就可以进去方便了。屋内是单独隔开的小间,全为蹲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民如厕不用手纸,而是用水冲洗,所以一般厕所地面都会积满了水。第一次去公厕的我,完全没有经验,穿着人字拖刚迈着大步走进去,就险些滑一跟头。等我小心翼翼方便完,又小心翼翼用水装满旁边的塑料小桶,倒进坑内,再打开门走出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地上的脏水没准儿就是人们冲厕所的时候溅出来的,想到这儿我感到有点恶心,赶紧提着裤子踮着脚尖跳了出去,旁边的印度妇女对我怪异的举止纷纷侧目。

过了几天,我坐着大巴到了一个小城镇,下车后我四处寻觅厕所,只见专供男人使用的厕所——墙上贴有几块白色瓷砖,地上有几个坑,再用水泥一抹一砌,把象征着隐私的空间分隔开,就成了有印度特色的露天厕所了。男人们只要转过身去就可以方便,完事儿之后神态自若的离开。

遍寻不到女厕的我,只好冲进一家商店求助,店主勉强同意我使用他后院的私人厕所。我第一时间带着感恩的心和快要爆炸的膀胱冲了进去,只见厕所由几根木条和一片破烂的帘子搭建,木条中间是一个大洞,下面放着一个铁桶。蹲在上面时,我的脑子里全是**《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情节:男主角杰玛?马利克正在木板搭建而成的简易厕所里方便,轰炸机突然在头顶盘旋,随即将整个厕所炸翻,排泄物从洞里四散飞出……

过了几天,我坐着大巴一路南下,颠簸的路面和宝莱坞音乐搞得我昏昏欲睡。突然肚子感到一阵绞痛:坏了!一定是吃了太多用报纸包着的油炸菜花所致。我时刻关注着肠胃的最新情况,后来觉得有点忍不住了,赶紧走到前面让司机找个有公厕的地方停车。正在一边开车一边择菜的司机告诉我,这里可没有公厕,但是会在安全的地方停车让我方便。

不一会儿,司机就停下了车。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拿着手纸,跳下大巴,一溜小跑,奔向路边的野地,最后消失在一片芦苇的后面。等我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慈祥的看着我这个外国人并且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无比庆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这些人了。

夜间卧铺大巴也是我在印度旅行时常用的交通工具。在这里当然不指望像在土耳其旅行一样,司机每次都会停靠在窗明几净的服务站。在一次从果阿到金奈的长达十九个小时的旅途中,司机每隔四、五个小时,就会停下车来,然后用手里的铁棍敲打着床铺的铁架,边敲边喊:pee,pee,pee,timetopee……声音洪亮,节奏押韵,一车乘客们睡眼惺忪的爬起来,排队下车。司机把我们分成男女两组,男性在车前方便,女性去车后解决。完毕后,大巴重又出发。

表面看是公共设施建设的落后导致如厕不便,但当我深入了解了印度本地人的如厕情况后,才发现它背后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超过70%的农村仍然缺少公共卫生设施。根据2017年的WaterAid报告,印度没有基本卫生设施的人数以7.32亿(约占印度人口56%)的巨大“优势”荣冠全球。在孟买的贫民窟中,所有人都是在公共厕所中方便,平均每81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有些地方由于贫困人口激增,甚至有每273个人共用一个厕所的现象,条件最好的地方也需要58个人共用一个厕所。

联合国UNICEF的数据表明,在乡村仍旧有大约5.64亿人露天如厕——在田地里、森林中、池塘边、高速公路旁、还有海滩上解决问题。这一行为会传播疾病,并导致一系列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问题。

去年最火的印度**之一,也是关于厕所问题的:《厕所,一个爱的故事》(IMDB7.5分),影片讲述了一对印度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后步入甜蜜婚姻,新婚当晚,新娘贾耶发现丈夫家竟然没有厕所。无法忍受户外解手的她,向丈夫凯沙夫提出必须要有厕所,否则就离婚……

这个让人联想到异味且充满魔幻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纳利不堪忍受户外如厕的折磨,婚后第四天从丈夫家逃走,声称如果没有一个独立厕所,就不回家。一家慈善机构闻讯后,为她建了一个厕所,厕所启用之日,她回到了家里。

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和她一样幸运,有慈善机构出手相助。在野外如厕的过程中,很多妇女遭到来自异性的骚扰和侵犯。在印度北方邦格德拉村两名年龄在14岁和15岁的少女在野外如厕时遭到多人致,随后,女孩们的尸体被犯挂在一棵芒果树上;警方也给出了具体数字,每天接到10起案报案,60%的案件发生在女性外出如厕时。比哈尔邦一名警官说,当地400多起案就发生在女性外出如厕时。如果受害人家中有独立厕所,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

在游客看不到的另一面,荒诞时刻上演着。

那么在印度建个厕所真的就这么难吗?是的,还真就这么难,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教对“洁净”有着非常偏执的理念。

在印度,进寺庙必须脱鞋,进屋也必须拖鞋,因为鞋子踩满了污秽,被视作不洁之物。而厕所一个装着人类排泄物的地方,可要比鞋子脏上一百倍,这样的地方印度教徒是不能允许出现在自己家里的。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虽然早在1940年代已经明文废除了,但是想从人们的心里彻底根除却没那么容易。在印度教徒们看来,打扫粪便是贱民的工作,一些高种姓的人们是绝对不会干的,所以即使在家里修了厕所,谁打扫、谁清理在我们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印度也成了大问题。

澳大利亚作家SarahMacdonald曾经在《神牛》一书中提到,由于种姓制度,她不得不雇佣两个佣人,贱民佣人负责打扫厕所,高种姓佣人打扫房间和其他区域,且坚决不踏入厕所一步。

印度人对厕所毫不妥协的态度,更使得建造厕所难上加难。

其次,野外如厕是放松、社交的好机会。

在乡村地区,人们其实是非常排斥去厕所的,男女去野外如厕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印度男人喜欢去野外方便,主要是因为节约自家用水;随时呼吸新鲜空气;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可以和哥们儿厮混,顺便逃避老妈的叨叨。

发生了女性在野外如厕被的悲剧后,一些大打贞操牌的公共机构呼吁如果家里修了厕所,那么女性就不会被了。但其实野外如厕对于女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究其原因,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及其低下,在一些偏僻保守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女性不允许聚集在村头闲聊或者讨论社会问题及交换观点,而结伴去野外如厕就给了她们片刻的喘息和放松。

最后,莫迪的“厕所行动”面临很多挑战。

早在2014年10月,为了纪念甘地诞辰145周年,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干净印度行动”,这一行动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印度农村建造1200万个厕所,预算高达200亿美元,2019年之前彻底消除随地大小便的陋习。它的口号是:有厕所,上厕所,安心厕所。

但是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仍很难说。从目前来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建厕所”运动不仅进度严重滞后,而且很多只是“面子工程”——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盲目建造了很多没有连上排污系统或化粪池的“伪”公厕,而根本不管厕所是否能够实际使用。这样的公厕通常导致排泄物堆积,肮脏不堪,成为疟疾等一些传染疾病的温床。

另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很多厕所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便荒废了,都是因为豆腐渣工程或者设计比例出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政府机构开设了建造培训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针对卫生系统的标准课程。

此外,修建厕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泥瓦匠,并不愿意参与到课程培训中,他们更愿意通过实操或者学徒制学习,这也导致了修建的厕所质量层次不齐。

甚至在厕所建成之后,很多有着顽固思想的村民仍旧拒绝使用,这里有习惯原因,也有宗教因素,前期欠缺的宣传工作也让厕所能否最大化的使用打上了问号。

其实,不仅仅是户外如厕,印度社会中的很多顽疾与恶习,都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说,这也表明了印度向现代文明靠拢中的困境,印度几千年的传统与文化是财富,但同时也是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