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vs广州前瞻-广州vs深圳谁赢了

tamoadmin

1.目前烘焙行业怎么样,在广州和深圳有哪

2.2022前瞻:大湾区的三大动态浅析

3.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未来几年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烘焙行业怎么样,在广州和深圳有哪

深圳vs广州前瞻-广州vs深圳谁赢了

烘焙食品行业最最近两年结束了其高速增长的态势,其逐渐上涨的生产成本与日渐下滑的企业利润,迫使克莉丝汀、圣心、好嘉利等知名品牌纷纷关闭多个门店。看来,烘焙行业将会迎来一波洗牌。

从总体来看,烘焙食品行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来自于大规模购(也就是团购)的减少,再加上宏观经济下滑,人们对食品类的消费热情也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烘焙行业在经过几年的疯狂扩张之后,众多的进入者让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老牌企业纷纷“被倒闭”,而后来者又络绎不绝。烘焙行业进入洗牌周期的态势已经很明显。

纵观烘焙行业的扩张历程,早期由于门槛较低,而市场又没有饱和,企业门店扩张已经成了占领市场的必经之路,但是品控以及各方面的管理却没有跟上。

不过,当下烘焙行业的困境或许会倒逼行业的转型升级。不管是渠道、高端产品还是加盟方式、商超等,都有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报告》的统计,预计明年行业的销售规模仍旧会达到466亿元,这说明行业未来依旧值得期待,眼下各个烘焙企业面临的只是一时的困难,跨过去,才有明天。

2022前瞻:大湾区的三大动态浅析

距离2019年中央、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过去近三年,进入2022,大湾区的发展迈向第四个年头。虽然大湾区目前仍受疫情困扰,但我们注意到,大湾区经过了三年的启动期之后,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三个方向的动态说明了这一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首先,我们就来看下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动态。

三年来,大湾区一直把科创智造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目前,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75%,接近美国(2.83%),虽存在研发经费投入不均衡、高水平科研机构存在短板的问题待解决,但创新产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新兴产业方面,大湾区新兴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23.2%,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聚集态势,珠江东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珠江西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带初具雏形,随着对进口依赖的降低,孕育出世界级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未来可期。

在落地方面,市场注意到虽然各个科创产业、智慧园区发展如火如荼,但存在招商效果不佳、园区过量、一些参与者缺乏工匠精神等问题。进入2022年,这些结构性问题在政策与市场的调整下,以及在供需慢慢平衡渐趋于合理下,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接下来我们就关注下大湾区的金融动态。毫无疑问,“跨境理财通”的推出是构建粤港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步,随着更多支持政策的出台,大湾区的金融生态将呈现出新变化。各大金融平台、金融机构都在加码大湾区,理财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子公司不断成立。在金融业慢慢双向开放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迎来发展机遇。不过面对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的独特格局,打破流通壁垒、监管壁垒和人才壁垒成为发展的关键。

2021年9月,广东省人民发布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文件,有望推动湾区在金融基础设施互认、金融风控合规等方面加速发展,促进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此外,亦可借助金融科技的赛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大湾区投融资便利化。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畅通跨境投资创新渠道,市场参与主体已在大湾区排兵布阵,以期在大湾区金融融合的趋势中觅得发展先机。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是大湾区的融合动态,能否联动发展、互通有无决定了大湾区的前景。三年来,大湾区已经有了城市群、都市圈的概念,接下来将是经济带的概念。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香港北部都会区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四大枢纽经济板块。

侧重科技产业的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出世,将与深圳联手打造成与维港都会区并肩的都会区;去年9月,国家正式宣布全海由原来的14.92平方公里扩大到120.56平方公里,让深港合作迈上新台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代表着澳门与珠海共同开发横琴的脚步开启新节奏;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研究”课题公开招标的公告,释放出深圳、中山、东莞联动开发建设的信号。

政策上在“拆墙”,交通上在“连接”,深江铁路、狮子洋通道、深中通道等将把湾区在历史上第一次如此高速地连接到一起。一面面墙拆开,一条条通道建起,海面不再是障碍。湾区将会在空间上成为互通有无的一座“大城”,2022年,这种融合将迎来新气象。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珠三角各城诸侯争雄是湾区1.0时代,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让珠三角各城初步融合是湾区的2.0时代,那么打破行政藩篱、路桥互通有无、产业紧密融合就是湾区的3.0时代。2022年,或将是这个“无边界”3.0大湾区的起点。

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600258)、锦江酒店(600754)、华住集团(01179.HK)、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000524)、西安旅游(000610)、华天酒店(000428)、金陵饭店(601007)等。

本文核心数据:各省份酒店数量、各城市酒店数量

1、中国酒店分布较广

从全国酒店业城市级别分布的总体情况看,2020年,一线城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酒店数量分别是2.1万家、6.2万家和19.6万家,所占比重分别是8%、22%和70%。

从客房数来看,2020年一线城市酒店客房数约154.6万间,占10%;副省级及省会城市酒店客房数约为364.9万间,占24%;其他城市酒店客房数约为1013.1万间,占66%。

由此可见,从数量上看,中国酒店分布较广,中国绝大部分酒店分布在一线城市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区域。

2、省份分布:广东省酒店和客房数量遥遥领先

从省级行政区酒店数量看,2020年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广东、四川、浙江、山东、江苏、云南、河南、湖南、湖北和广西,这十个省份拥有的酒店数都超过了1万家。其中,广东省酒店数达到了28383家,超出排名第二的四川省八千多家。

从省级行政区酒店客房数量看,2020年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河南、云南、湖南、湖北和广西。这十个省份拥有的酒店客房数数都超过了54万间。其中,广东省酒店客房数达到了184万间,超出排名第二的浙江省85万间。

从酒店数量和客房数量看,广东省在全国一枝独秀。主要是由于珠三角是目前国内人口数量最大的城市群之一,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以及东莞、佛山等众多二三线城市。仅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客房总数就超过了68万间。

3、城市分布:一二线城市优势较大

从酒店数量看,2020年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重庆、广州、成都、上海、北京、深圳、西安、武汉、杭州和长沙,酒店数均超过3700家。其中,重庆的酒店数达8041家。

从酒店客房数看,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杭州、西安、武汉和长沙。客房总数均超过20万间,其中上海、北京的客房总数超过40万间。前十大城市的客房总数约318万间,占全国酒店客房总数的21%。

从酒店客房均价看,一二线城市优势也很大。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上三亚、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厦门和苏州。平均房价均超过400元/间夜。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几年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

一、旅游的多样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将向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型、运动探 险型等。旅游者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进入老龄 社会后针对老年人出游增多进行的特色旅游服务等。

二、旅游空间扩展的趋势 科技的进步,旅游的空间活动范围更加广阔,不但可以轻易地进行环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远的宇宙太空发展,出现革命化的新的旅游方式。

三、远程旅游迅速发展 在未来2O年间,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远程旅游的增加,到2020 年区域内旅游 和洲际游的比例将从目前的82:18 上升为76:24,未来2O年洲际旅游平均增长速度将 达到5.4%,高于世界旅游平均增长速度一个百分点。

四、旅游大众化趋势 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流和迁移,传统 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不再明显。

五、文化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就旅游业的市场运作而言,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竞 争方式;进一步是质量竞争;而最高层次则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 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 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 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 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形式上讲,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从内容上讲,工业旅游、 农业旅游、会展旅游等将会成为新的热点。所谓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 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

七、旅游业将日益走向规范和法治之路 我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 看,还显得不够成熟。特别是许多旅游企业还缺乏行业自律的自觉性,只考虑本企业的眼前 利益,不考虑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八、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随着旅游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实施使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 于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标准化服务的弊端逐渐显露。因此,未来旅游服务将 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游客满意。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服 务范围在不断拓宽,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做得很不够。

九、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 发达国家高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始于20 世纪70 年代,而且迅速得到了推广普及。高科 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一是旅游开发的高科技化。近年来在各种高科技主题公园建设过程中使用高科技对各种 旅游环境的模拟已成为现实,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等旅游 方式已成为可能啕。 二是旅游服务的高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