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8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大杨扬是怎么犯规的
2.为什么这次冬奥会1500女短道速滑决赛有8人
3.冰上运动1500短道速滑的A B组决赛有区别
4.短道速滑赛程
1998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大杨扬是怎么犯规的
这场决赛的四名选手分别是大杨扬,小杨阳,韩国的全利卿和元惠敬。其中大杨是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全利卿则是卫冕冠军。决赛开始后,前半程是小杨和元惠敬的较量,大概从第二圈开始就起速了,小杨前半程打的非常的好,几次守住了线路,没有让元惠敬超越过去。还剩4圈的时候大杨也抓住机会超越了元惠敬。这个时候,两名中国选手却出现了配合问题。因为大杨是黑龙江人,小杨是吉林人,短道界一直存在黑吉之争,那个时候大杨23岁,小杨21岁,都是年轻气盛,所以在国际比赛中大家从来没有过战术配合,都是单打独斗,最多就是两个人相互超越的时候注意一下,别一起摔倒了。倒数第二圈的时候,小杨因为一直领滑,已经出现降速。这个时候她在最前面,高速滑行过程中不可能知道身后的情况。处在第二位的大杨见小杨已经降速,就准备外道超越。但是因为以前从来没配合过,没有任何默契,小杨当时以为是韩国选手,所以全力起速阻止,还用手肘阻挡,当然并没有碰到。大杨费了很大力气从外道超越了过去,并加速准备冲刺。这个时候原本处在第三位的元惠敬让出内道给一直藏在最后的全利卿,而小杨已经体力透支,无法再阻止全利卿的超越。进入最后一圈,大杨和全利卿拉开了与小杨的距离,开始冲刺。最后一个弯道,大杨因为想保持高速,喜欢不减速,滑大圈,这是她的一个风格。而全利卿则抓住了这唯一的机会,在出弯道的一瞬间完成了超越。这个时候全利卿在内,大杨在外,其实就这样冲刺,是不会有什么相互影响的。可惜大杨当时的经验差了一些,她出了弯道就习惯性的往内切,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全利卿已经身位在前了。因为这个内切的动作挤了全利卿,相当于影响了全利卿的滑行路线。但是其实全利卿当时出弯道的时候是先碰到大杨的手,当然也不见得是故意的。最后冲刺的时候,两个人是相互推揉在一起,而且全利卿的左脚先是腾空(属于危险冲刺),之后跪地,右脚伸出,抢先撞线。大杨虽然第二个冲过终点,但是赛后裁判认定大杨横切犯规取消了成绩。小杨第三个冲过终点获得银牌,元惠敬获得铜牌。
这场决赛的失利,不能说是大杨或者小杨个人的原因,主要还是当时我们对短道这个项目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场决赛也让大杨和小杨认识到,要想取得冬奥会金牌0的突破,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所以从此以后,小杨心甘情愿的在国际比赛上给大杨做战术牺牲,她俩之间最经典的配合就是四年之后的盐湖城冬奥会女子1000米决赛。而大杨也意识到了,作为一支队伍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只要滑的快就可以了,所以开始在平时训练包括生活上展现出一个****的气量。唯一遗憾的是,盐湖城冬奥会大杨在单项比赛获得了两块金牌,却在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最后关头交接棒后进弯道处失误了。所以同时代的小杨、王春露和孙丹都没有获得过奥运会的金牌。这可能是她们四个人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
为什么这次冬奥会1500女短道速滑决赛有8人
500米和1000米半决赛分两组,每组前两名晋级A组决赛,后两名进入B组决赛。
1500米半决赛分三组,每组前二名晋级A组决赛,第三、第四名进入B组决赛。
如果半决赛出现选手犯规被罚掉,被犯规的选手裁判酌情会将其判入决赛。
比如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决赛有八个人,比常规的六个人多两人,
就是因为半决赛第二组判王蒙犯规,将韩国赵海丽和美国的凯瑟琳判进了A组决赛。
冰上运动1500短道速滑的A B组决赛有区别
冰上运动1500短道速滑的A B组决赛有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定名次不同:
1、首先是A组决赛成绩定冠军、亚军、季军,当A组不足三人完赛时,B组决赛名次递进到A组,以补足A组前三名人选。
2、A组争夺前八名排名,B组争夺第九到十六名排名。
3、A组争夺奖牌,B组排名,B组就是第九到第十六之间的排位赛。
4、A组争夺金银铜牌,B组是争夺排名。
二、组合不同:
A组是将牌组,B组是排位组。参加A组决赛的是争夺金银铜牌的,就是相当于总决赛和三四名决赛的区别。
三、A组可直接晋级和名次争夺:
参加A组比赛的运动员可以争夺奖牌,参加B组比赛的运动员可以进行A组决赛排名之外的前八名的争夺。这个排名会影响选手比赛奖金和世界排名。
四、赛制不同:
A组决前三名,B组是安慰赛,A组是成绩最好的,B组是没能进入A组比赛的。
那么为何要设置冰上运动1500短道速滑的A B组决赛呢?
1、为参赛选手犯规情况考虑。1500米半决赛是要分成三组的,其它的是和五百米与一千米相同的,每组前二名晋级A组,后两名进入到B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A组的实力是更高的,但是如果出现了A组某个选手犯规,被处罚的话,就需要B组的队员顶上A的位置。
2、防止参赛选手捡漏。只要是没有出现特别恶劣的性质,还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这种比赛的弊端就是,容易让别人捡漏,可能队友不小心被罚了,另外一个队友就会心态失衡,从而放弃了比赛,这样,就让对手有了胜利的可能了。
3、体现冬奥会的体育精神和公平。设置这项比赛是充分考虑到参赛的规则,充分体现了冬奥会的口号,这样就能更加团结奥运精神,设置两个AB组,能充分考虑到突发的情况,给更多有准备的参赛选手展示的机会。
总之,冰上运动1500短道速滑的A B组决赛,在很多的比赛中是有这样设置的,通过这样的设置规则,让很多的运动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比萨的公平和公正,通过两组之间的竞争,让比赛显得尤为重要,从而给各个运动员们一种竞争的强烈感和使命感,让奥运精神更够深入人心!
短道速滑赛程
短道速滑2023到2024赛程如下:
1、2023.10.20-10.22,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一站,举办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
2、2023.10.27-10.29,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二站,举办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
3、2023.11.3-11.5,短道速滑四大洲锦标赛,举办地点:加拿大拉瓦尔。
4、2023.12.8-12.10,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三站,举办地点:中国北京。
5、2023.12.15-12.17,短道速滑世界杯第四站,举办地点:韩国首尔。
6、2024.1.12-1.14,短道速滑欧洲锦标赛,举办地点:波兰格但斯克。
短道速滑的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以名次论胜负,赛制用淘汰制。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前2-3名进入决赛。通常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有6人参加,3000米可有8人参加。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
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如用身体碰撞、绊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则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