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巴林队与卡塔尔队交战记录
2.瓜达尔港至新疆喀什铁路公路是什么?
3.契丹故地巴林左旗四方城遗址
4.明末清初的历史简介
求巴林队与卡塔尔队交战记录
巴林VS卡塔尔历史交锋战绩完全记录
巴林 胜2平0负4 卡塔尔
赛事 日期 主队 比分 客队
世界杯 1981 卡塔尔 3-0 巴林
世界杯 1981 卡塔尔 3-0 巴林
世界杯 1977 卡塔尔 0-3 巴林
世界杯 1977 卡塔尔 0-3 巴林
世界杯 1977 卡塔尔 2-0 巴林
世界杯 1977 卡塔尔 2-0 巴林
瓜达尔港至新疆喀什铁路公路是什么?
中巴铁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巨大战略意义和现实经济利益
一、中国的地缘优势以及铁路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中国是陆地强国,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陆权天然强于美国。应该充分发挥中国陆权的地位,集中精力发展铁路科技,修建铁路、高铁、公路、管道通向周边国家,以各种道路绑定周边与中国共同发展。而且不怕周边繁荣,周边发展了,才能与我们形成共同的大市场,挑战欧美市场的主流地位。以己之长,攻对手之短。
这一点可以借鉴德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德意志于1866年统一后,实力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陆地霸主法国,仅次于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骄傲的德国人一直要挑战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但是德国只有一面临海,而且波罗的海出口很窄,很容易被英国封锁,海权注定无法挑战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日德兰大海战中击败雄心勃勃的德国,使得德国的军舰再也无法出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认真吸取了教训,竭力发展潜艇,只派出潜艇与英国交锋,英国损失巨大,但是最终德国仍然失败。二战后,德国原本腹背受敌的地理位置却变成了极佳的地缘优势。德国位于欧洲中央,邻国很多,做生意比英国方便很多,经济实力迅速超过了英法的总和。德国竭力发展高铁技术,销往欧洲的产品基本都是铁路运输。德国的铁路技术远远超越英美,与法日并称世界三强。GDP仅占世界第三位的德国,居然在数十年里长期占据外贸世界第一的位置,外贸量比海运为主的美国和日本都要高。孤悬于海上的英国,完全依赖海运,贸易反而远远落在后面。德意志民族超越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在和平时期实现。欧洲因为修建了连接各国的泛欧铁路而使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欧洲一体化得以实现。顽固坚持海运优于陆运的观点可以休矣。任何观点都不应该教条化,海运和陆运各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国的地缘与德国非常类似,而且比德国还要好得多,而美国与英国非常类似。中国只有一面临海,而且被周边岛屿所围绕,不象美国两面都面向宽阔的大洋。虽然我们的海岸线很长,但在海权上挑战美国的霸权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所以我们的当前海权战略重点就是争取控制西北太平洋以及北印度洋,而无法象美国那样控制全球海域。不过在陆权上,中国的优势无疑是世界第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中国抗衡(包括俄罗斯)。邻国很多,在战争时是劣势,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是很大的优势。
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从地图上看,中国西部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西部地区,既与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彼得大帝渴望染指的印度比邻,又与阿拉伯文明的核心圈子相衔。国防大学政委将军认为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五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根基。他特别撰文《西部论》,力主中国发展应将大战略转移到西部。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半岛”。半岛生存,需要纵深,需要垂青西部。西部地区的崛起对拥有2多万公里边疆线的中国,战略意义显著。西部无虞,中国就会安定一半。历史上,凡是强盛的中原王朝,无不向西用兵。可以说,西部崛起,中国无事。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对从西部陆路走出国界的通道有强烈的需求。
不仅是中巴铁路,还要延伸到伊朗,还要修建中吉乌铁路、中缅铁路、泛亚铁路,中俄、中蒙、中朝韩之间的铁路也要提高运力。到那个时候,条条铁路就是经济贸易血管,中国就是亚洲的核心,中国及其周边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超越欧美。我们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就很强,欧美也不敢制裁我们。
在国际贸易严重依赖海上航线的今天,在国际贸易结算主要用美元结算的今天,把持着海上航线的“美军”与把持着国际金融的“美元”,无疑成了维护美国霸权的两根支住,两根“相辅相存”、“互为因果”的支柱。我们用高铁绕开美国海军的堵截,等到整个亚欧大陆被高铁连为一体,孤立于西半球的美国将成为边缘国家,美国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中国的崛起就不再是梦想。先生在一百年前就认识到铁路对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愿意放弃大总统职位专心修铁路,今人难道不如吗?
二、巴基斯坦的地缘优势以及中巴能源通道对中国的巨大意义
巴基斯坦西面与伊朗、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科威特、伊拉克、沙特、土库曼斯坦等原油输出国相接近,而它的东面则是世界最大的3个石油进口国:中国、印度、日本。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巴在由西亚到东亚的油气传输通道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南亚正在谈判的4条油气管线有三条经过或终止于巴基斯坦:卡塔尔—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不过整个南亚次大陆临近波斯湾,南亚管线节约的航运成本并不多,而且印度与巴基斯坦芥蒂很深,不愿受巴方控制,所以除了巴方热心推动之外,南亚其它国家并不热心。
但是对于中国就完全不同了,2000公里的中巴油气管道有三大好处:1、节约航运成本:中国从波斯湾进口油气,油轮最近的航道也要绕道马六甲海峡,万里迢迢抵达广东湛江港。瓜达尔港距离波斯湾近在咫尺,从瓜达尔港直接装卸油气并通过管道运到新疆,节约上万公里的航程,成本非常低。以后管道还可以延伸到伊朗,中东到中国的油气全程管道运输,无需油轮。2、彻底绕开马六甲海峡和印度半岛,让美印耗费巨资建设的海军毫无用武之地。3、促进大西北发展:在新疆建立大型石化基地,可以大大加强西北地区成品油和石化衍生品的供给,无需从东部运输成品油,节约的国内物流成本更加是天文数字。
从地缘来看,中巴油气管道比中缅油气管道节约更多航程,成本更低。而且中缅管道不能绕过印度半岛,仍然会受到美印海军的牵制。不过771公里的中缅管道主要是解决大西南地区的石化需求,促进西南经济发展,与中巴管道是互补关系,完全不冲突。
再类比德国的情况,德国也竭力发展管道运输,本土内管道非常密集,俄罗斯销往西欧的油气很多都要经过德国。巴基斯坦愿作中东与中国之间的能源通道,正如德国愿作俄罗斯与西欧之间的能源通道一样。能源过境,巴方也可以获取经济利益。
三、中巴贸易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
在中国的边疆省份中,新疆是接壤国家最多的一个。新疆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上,与8个国家接壤。而此次“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正是新疆西部重镇喀什。喀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区内的塔什库尔干县,“一县通三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相邻。但是,优良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为新疆带来经济的繁荣。由于新疆临近中亚,而中亚虽然处于欧亚中间地带,但是国家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加之新疆没有出海海港,经济发展极为受限。新疆的货物出口都需经过4000余公里的铁路运输,横穿中国北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中国东部的天津后,再由远洋巨轮运往世界各地,运输成本很高。长久以来,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无法突破地理瓶颈,而多年的内地对于新疆经济的“对口支援”也成果有限。因此,新疆依靠“能源开发”“西气东送”的发展战略,也确实是地理现实困境的“无奈之举”。
中巴经济走廊的铁路、光缆、电缆等,可以大大拉近中国商品与中东、南亚市场的距离。如果铁路顺利贯通,那么就意味着新疆将有用一个宝贵的“出海口”,进而辐射整个南亚和中东地区。中东和南亚的人口超过18亿,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商品出口世界第一,不过主要是通过东部地区出口,运输到欧洲速度很慢。瓜达尔港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扼波斯湾的咽喉,直线距离迪拜仅600公里(对比:北京上海广州距离迪拜6000公里)。俄罗斯帝国做梦都想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用温暖的印度洋海水清洗俄国军靴,是几个世纪俄国军人的梦想。俄国人获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方式就是军事占领阿富汗,然后再向南侵略,简单粗暴。中国人则是建立经济走廊,互利共赢。以后中国西部的商品就可以走中巴铁路,南亚销售或在瓜达尔港装船运到欧洲。国内商人就会在西部地区踊跃设厂,西部大开发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新疆的面积很大,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面积就超过英国,土地供应非常充足。
光缆就是中巴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当今的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国内IT企业已经有了不俗的实力,可以参与国际竞争。有了大容量的光缆,中国IT巨头就可以在南亚设置数据服务器,南亚中东和国内每年可以交换大量数据,抢占南亚和中东庞大的信息服务(企业级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市场。
巴基斯坦通过中巴贸易通道,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紧密绑定,搭上中国的快车道,也可以促进本国发展。
总之,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超过中缅油气管道和中缅铁路,是中国发展西部的一招致胜妙棋。建议要尽早建设,加快建设。
契丹故地巴林左旗四方城遗址
《杨家将》里的杨老令公真的是头撞李陵碑为国捐躯的吗?穆桂英真的大破过天门阵吗?大辽萧太后、韩昌究竟是野蛮胡夷,还是一世人杰?
若想寻觅辽帝国的遗踪,若想还原韩昌家族的历史印记,就不能错过巴林左旗的四方城遗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城,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走近它,我们会了解杨家将和辽宋的真实故事。
我第一次接触四方城遗址是在1999年。当年4月6日,我在处理一起治安案件时得到了一条线索:碧流台乡张家营子村,有人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于1995年11月的一个晚上将在白音罕山拉回来的一块石碑砸碎了,扔在了村子东边的河里,具体地址不详。这类话对于当警察的我来说,司空见惯,当时也没往心里去。
4月25日下午3点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刘凤翥教授来到巴林左旗,考察辽代玉田韩氏家族与辽朝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之间的关系。由于乡政府没有招待所,老人家就住到了派出所。从那时,我结识了老先生,也由此结下了我和韩氏家族的不解之缘。我和老人家聊到很晚。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四方城乡的古城址,是辽代名臣韩匡嗣的私城(辽史记载的头下军州,又名全州)。当我提到4月6日张家营子村河里墓志的时候,老人家来了兴趣,他告诉我“不管有没有,一定要想办法到河里打捞一下,或许有新的发现”。我说“可以,村子离派出所的驻地不远,明天就去打捞”。
这一打捞不要紧,我们发现了一个埋藏于地下千年的惊天秘密……
1999年4月27日早晨,我与同事贾伟英将居住在碧流台乡邢家营子村的国某叫到派出所,请他带几个人到张家营子的小河里帮忙打捞,看能否发现墓志的残片。
国某说“可以,十元钱一天,能不能捞到就不好说了”。我在刘老先生面前夸了海口,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我在乡政府门前的小卖部,给他们买了三瓶红梁酒,加了十升汽油,就让他们出发了,我留在乡政府陪老先生在附近的山上踏青。
天黑了,还没有国某的消息。乡党委书记张海晨在政府的食堂里为刘老先生准备了饭菜,乡长申凤林坐陪。到了晚上11点,仍没有音讯。申凤林乡长一看时间不早了,就叫秘书张伟把电褥子给刘老先生拿来,铺在床上让他老人家早点儿休息。当时的四方城乡没有闭路电视,只能收看一个台的节目,电视一停,大家也就各自回屋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5点27分,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正是国某和他的同伴。他们用纤维袋子装回来几块石头。原来,国某等人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找到墓志了(他们当中肯定有人知道)。由于时间太早,怕我不给他们工钱,就回家喝酒去了,一喝就是半天,全都喝多了。怕我发现他们的猫腻,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宝贝来领赏了(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我看墓志找到了,赶忙叫醒老先生,同时叫国某把石块放到乡政府会议室前面的水井旁。刘先生一听说找到了墓志,立刻来了精神,马上来到墓志的残块前,洗净一拼,又皱起来眉头,问国某:“就这几块吗?”国某马上回答说都在河里还有十几块,不好往外搬。老先生又说:“你们再辛苦一趟,把它们都捞上来。”国某支支吾吾说没办法往回运。正赶上当时的巴林左旗公安局局长黄景祥和办公室主任张玉刚开着一台三菱警车来看望刘老先生。黄局长马上叫张玉刚主任开车前往张家营子村,协助国某把余下的墓志残块都拉回来。中午12点15分墓志基本凑齐。墓志共残存29块。在冲洗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了刘老先生亲自讲解的一些关于辽代与墓志主人的真实的故事。至此,我才知道四方城乡还埋藏着一个这样大的秘密!
墓志的主人就是辽国汉臣秦王韩匡嗣的后代,影射的是评书《杨家将》中那个大名鼎鼎韩昌的儿子耶律遂忠。它的发现帮助辽史学者破解了许多辽史的不解之谜,一方面提供了印证资料,另一方面还还原了评书《杨家将》的故事。
韩昌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和辽对峙时期,人们出于对抗敌英雄的崇拜,通过想象和艺术夸张,塑造了几代杨家人的英雄形象。明清以后,戏曲舞台上有关杨家将的剧目品种繁多,由于受中华民族汉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这些小说、戏曲的内容与历史存在很大出入。
在杨家将英雄传奇流传的同时,与杨家将对立的反面形象也出现了,那就是辽国的韩氏战将。《杨家将演义》中出现了辽将韩德让、大将韩延寿。约在明末清初,说唱艺人又给韩延寿起了个单名昌,同时又给韩昌增加了新的官职辽国兵马大元帅、辽国大都督,至此,他作为敌国将领的反面形象丰富起来。
演义里将韩昌视为杨家将的对手,实在是一桩历史冤案。耶律遂忠墓志的出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墓志的开头几句:“祖讳匡嗣字昌世,烈考讳德昌字克柔”,直接就说墓主人爸爸叫韩昌。其实在辽宋军事史上,韩昌与杨家将从未有过接触。《杨家将演义》中描述的“幽州之战”、“血战金沙滩”,其原型就是历史上的“高梁河之役”。宋太宗被辽军乱箭射中,只得乘驴车逃跑。宋军没人指挥,被辽军打得大败。从此韩德让声震天下。
《杨家将演义》中描述的“杨令公狼牙谷”之战,是发生在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当时承天太后和辽圣宗率辽军迎战。由于军事指挥韩德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双方在岐沟关一带展开激战。韩德让的弟弟韩德威与名将耶律斜轸合兵一处在陈家谷设下伏兵,杨业身中流矢伤重被俘,绝食三日而。其子杨延玉及所率宋兵全部被歼。这场战争发生时,韩昌还是个孩子,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历史上真正与杨业父子对阵交锋、拼命厮杀的辽军主将,乃是韩德让、韩德威等。因此,韩延寿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是以韩德让、韩德威、康延寿(辽军猛将)等几个人为原型塑造的。
正当辽史专家将耶律遂忠墓志刚刚破译准备写进考释的时候,一个让专家匪夷所思的问题出现了:巴林左旗白音罕山又发现了一方汉字墓志,根据已经出土的墓志记载,墓主人也叫韩昌。
明末清初的历史简介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七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攻占铁岭。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说:“开原,河东根柢也”。
他把开原、辽沈和京师视作一条不可分割的防守链条。而且开原城大民众,是明朝联络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镇。万历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619年9月3日),后金开始攻打铁岭。明军坚守英勇抵抗,从寅时血战到辰时,但被后金内应开城,遂陷,参将丁碧以下,将士殉国者颇多。
有千总卢孔时手执铁棍,杀数十名后金军,力战身亡。铁岭被围时,同时向沈阳总兵李如桢和驻虎皮驿的总兵贺世贤求救,李如桢路近却不去,贺世贤路远却急驰往救,遇到援助后金的东蒙古各部联军,大战一场],因城陷而还。
后金占了开原,既形成了进取辽沈的有利态势,也导致明朝边患日益严重,还有了牵制蒙古的条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远的意义。万历四十八年,八旗军两入明边,略花岭山城,俘获约四百人。六月,八旗军“共二万余分为二股,一股自抚顺关进境,总兵贺世贤御之。
一股从东州地方直抵奉集堡,总兵柴国柱御之”(《明光宗实录》第4卷)。旋退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寨(国榷记载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发生在七月十七,)“挖取窖里粮食”(《满文老档·太祖》第15卷)而归。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努尔哈赤带领诸王大臣统兵围懿路、蒲河(焚掠很惨,引自明实录),兵临沈阳城下。熊廷弼乘马趋救,督将策应。八旗兵退屯灰山,后撤回界凡。努尔哈赤因师行不利,令将十余名官将捆绑,额亦都自缚请罪。
九月,八旗兵又进入懿路、蒲河地方,抢掠粮食,被贺世贤率兵斩杀八十九人。但是,正当明朝辽东形势初步好转,后金挥戈南进屡受挫折的时候,明统治集团内部发生重大政治变化。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去。其长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日继皇帝位,是为光宗泰昌帝。
扩展资料:
结果:
明清战争的结果,清朝占领全中国,这和他们的政治野心有很大关系。虽然明朝有广大的幅员,人口众多,但是因为明朝的制度腐朽僵化,国力衰弱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性质:
明清战争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大明王朝维护祖国统一,镇压活动的战争。战争的双方,一为清朝(后金),一为明朝,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这三个政权的性质各不相同。主要的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这场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
战争爆发时,清朝(后金)以“七大恨”誓师,发动战争,他们声称东北是自己的土地,在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吴三桂等的投靠下消灭了反清复明的民族力量。明清之际的抵御满清侵略的战争不是为了维系朱家政权的战争,而是为了维系“汉家天下”的战争。
历史影响:
明清战争与明清两个朝代的兴亡同步进行。清朝崛起之时,正是明朝衰亡之日。不可否认,这场战争是明清改朝换代的基本手段。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打击了封建的黑暗统治,直接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当世界已经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中国却是一个封建王朝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为后来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在近代遭受挨打埋下隐患。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百度百科-开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