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足球踢的如何,水平怎么样?相对咱们国内的校队还是职业
2.中国对足球运动员的选拔是怎样的?
3.踢足球的好处除了健身还有什么?
4.我国的足球什么时候才能冲出亚洲?
5.中国人口十四亿,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个梅西、C罗?
新加坡足球踢的如何,水平怎么样?相对咱们国内的校队还是职业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近12个年头了,但是现状确实令人感到忧心忡忡,假球,黑哨,关联俱乐部,伤透了球迷的心。所有中国球迷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看看临近的小日本和韩国。人家小小的弹丸之地两国人口加在一起还不到中国的零头,为什么能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呢?寓以为,究其原因体制是的问题。很多天涯的朋友都在讨论中国足球到底是姓资,还是姓公,其实这是幼稚的问题。这是体制问题,一句话,“举国体制”毁了中国足球,中国的所有体育项目的根本只有四个字“举国体制”什么是举国体制呢,其实就是让体育人才过早的专业化,体校-体工大队-市对-省队-国家队,中国所有的体育人才全都走的是这一条路线。 <br>其中体校是半专业的,从体工大队开始向上全是职业化的。体工大队负责向市队,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他们的关系是在体工大队的,在市,省,国队训练时算是向体工大队借用。比赛结束后返回体工大队。这一条人才输送管道为中国体育输送无数人才让中国成为了一个体育大国,但是这一体制真的适合所有的体育项目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一体制对一些非竞技类体育项目,和相对简单的体育项目是极其有效的(比如乒乓球,举重,射击,跳水,体操等等)这些项目的总的特点是1,技术动作相对简单 2,对团队协作要求低 3,临场出现特殊情况几率较小。有人也许会说乒乓球难道技术还不够复杂吗?其实乒乓球技术动作就那么几个,为什么中国乒乓队那么厉害,一句话就是练得多,一个接球一天练几百次,一个扣杀一天练几百次,能不厉害吗。 <br>有人就会说了那足球不也就是那么几个动作吗?其实不然足球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就那么几个动作,在不同的场景做,能不能做到位就不是乒乓球那么简单了,因为乒乓球没有身体接触能保证练得动作不打折扣的用在比赛里,乒乓球是人和球的运动,有时候甚至能过忽视对手,只要你练得够多。反过来看足球一个停球在什么情况下能停好停在自己的什么部位,这个停球对下一个动作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这是要通过比赛来磨练的,光一味练是练不出的。 <br>我在澳大利亚时最好的朋友之一在国内是个职业球员后来因为对中国足球失望而放弃足球,我自己在国内也搞过半年的半专业不过是篮球,所以我们两经常讨论,他在澳大利亚参加半职业和业余的足球比赛,他说我认为我的技术远远要高于他们但是和他们一起踢得时候没觉得比他们高多少,他们很多人一直都是业余球员只是参加过一些半职业的训练也就一周两次,有时候还不能保证。而我在国内踢了7年的专业足球,真是邪了门了。体能我在他们之上,技术也在他们之上,但是我并不突出。后来他踢了一个赛季后我们在聊天时,他说他们都是比赛喂出来的亚,他说有几个队友三十多了还挺个大肚子,但是踢球的时候很有章法,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该传的时候绝不带,动作连贯合理,这是打了很多比赛后的天然感觉。我的朋友技术比他们好(我亲眼看见他在练球的时候玩过牛尾巴),体能也比他们好但是一打比赛就被别人的节奏拖着走。他们教练和他说,leo我知道你的技术很好,体能很好,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它们,你需要的是比赛,你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找到感觉。不怕见笑,leo这个国内河南建业队的替补在澳大利亚这个足球并不发达的国度,踢半职业的比赛是从这个半职业的预备队打起,一个赛季后才打上一队主力的。 <br>leo告诉我这些人从小虽然是踢业余联赛的,但是一个赛季要打几十场联赛,季前要打十几场热身赛。一个个都是老球油子,比赛的时候又奸又滑。后来在澳大利亚呆的时间长了,我才了解人家的体制,人家业余联赛都有4个级别,从DIVISION1-4这些队多是社区或企业办的,也有爱好者拉的队,在澳足协有注册统一管理。每场比赛都很正规,有裁判,边裁场边官员等等一个不少。半职业有10几个级别成绩好可以一级级往上升,每一级的联赛一年都是几十场。我是WOLLONGONG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光参加业余联赛由学生会组织的业余队有四支,半职业队一支。都参加各级的联赛。在这里你想参加那只队添张申请表就可以了,退出也很容易,花钱不多,每周有比赛打,业余的一支队的参加联赛费也就几千澳币,划到一个人也就100-200之间相当于这里做洗盘子这种工作一天的工资,你还能享受到一个赛季几十场正规比赛的享受。半职业参加是不要钱的赢球有奖金,不多70-200不等。但发给球员证(持此证,进入各类球场不收费,可持此证免费看职业比赛,我们俩靠他的证免费看了几场澳超嘻嘻....) <br>反观我们国内的体制呢?LEO是河南建业队的,之前还呆过四川国强(没听过据说是当年的一支乙级队,后解散因为没钱打进甲B)他踢了七年的职业和专业足球,每天教练都叫他们连那么几个动作,比赛几乎没有,他在体工大队时基本是教练联系比赛,比赛的对手多是一些中学,或大学的校队,没裁判有时有多由两边的教练客串边裁由替补客串。就这样还很难保证。后来到了河南建业2队,比赛对手多是体工大队和体校的队还有体育大学的队伍。足协组织的比赛是赛会制的每年就那么十几场。而教练们的待遇基本和这些足协组织的类似于世界杯赛制的比赛挂钩,拿个全国冠军,就有钱拿。在这种体制下超龄,假球,黑哨等等还奇怪吗?有很多球迷很气愤这些东西,觉得中国足球被这些东西毁了。但导致这些东西存在的体制呢?我们广大的专业体育人士有没有想过呢?其实中超还算好的,毕竟关注的人多。低几个级别的联赛假球,黑哨,关联更让人触目惊心, <br>相比之下,其他被人关注少的项目环境简直是令人发指,我妈的同事儿子是搞击剑的从小开始搞得基本没上过学,都是关系挂靠在某个中学但实际是在体工大队待着,他比我争气,搞了个全国青年冠军,当年据说和王海槟齐名只不过他后来过早退役去了美国。他爸在酒桌上经常说中国体育太黑了,他们教练经常贪污上面拨下来的经费。上面没法查呀,他一句用在训练上了,你都没法查。有一次他们出去比赛,赛程过半后以比过的几个人大失所长,没人进如第二轮。教练急了把剩下几个叫到房间里拿出几捆钱据说有10几万说你们几个能进16强这些钱马上给你们分了。只要有成绩不管你怎么搞,都可以没人会问,还能向上面申请经费,但这些经费有多少用到了训练上,比赛上呢?他后来成名后进了国家青年队唯一的一次出国比赛,是自费的因为上面只给了4个名额。他爸爸为了让他能出国感受一次大赛的氛围求了不少人都没法给拍板最后亲自找了当时的击剑司司长薛立,也就是现在足协专管女足的那位副主席才算搞定。后来他拿了全国冠军后递了一封申请给美国大学对方给了他一个4万美/年奖学金免学费的入取通知书,但有条件让他保证该大学4年全美NCAA冠军。他就走了,走的时候他爸爸请他们教练吃饭,他们教练当场就把桌子掀了说老子后半辈子全靠他了,你来这出,想走给我50万赔偿费不然去机场堵人。(要知道他爸爸为了他能出国,从他进体工大队那天起就没拿一分钱工资,还按月伙食费,培养费) <br>相比之下日韩的体制如何呢?日本足协在办职业联赛之前花了十年时间去制定体制,制定规划,这个规划不仅是联赛的,还有推广这项运动的规划,具体单位到一个社区,一个学校。据说现在规划都作到50年以后了,还计划此规划下2050年日本能在世界杯上夺冠。制造著名的黑色三分钟的香港教练郭家明说看不懂中国足球从来没有长远的规划,目光只着眼在一些世界大赛上。动不动就把联赛停掉开始长时间集训。难道他们不知道足球运动员是靠高水平来提高的吗?中国足协的官员更像一个赌徒和政客,豪赌世界杯,豪赌奥运会,豪赌亚洲杯。他们有谁想过怎么样推广这项运动,组织这项运动?还有体育局的官员说过中国足协职业化没见效果还不如取消回去搞专业化。谢亚龙主席一上台就说足协的工作目标是在让男足在08奥运上进入8强。听到这些报道后,我知道中国足球玩了,再过几年别说输给科威特了,说不定新加坡,老挝都要爬到我们都上去了 <br>如果中国能有一个健康的合理的足球体制,那么所有等成绩都将是水到渠成。别说是奥运进前8了,世界冠军也将不再是梦想。(此文为我一家之言,但希望中国足球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中国对足球运动员的选拔是怎样的?
青少年足球培养上中国仍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足球小子》"中英少年城市训练营"分站赛阶段,前国脚李辉、魏群、祁宏、彭伟国都曾作为特邀教练出现在《足球小子》的赛场上,可见他们对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十分关心。李辉退役后,曾前往欧洲足球发达国家学习足球青少年培养经验。在他的眼中,国外对足球青少年的培养与国内的区别,让他印象深刻。"中国在足球青少年培养上,仍停留在枯燥、运动量极大的体能、技战术训练阶段,而欧洲则主要偏重运动员在兴趣的培养上。"李辉认为,在这种年龄阶段,体能和技战术并不重要,大运动量、枯燥的训练只会让运动员慢慢丧失对足球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另一个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因素是,国内缺乏体系完善、组织规范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规划。据了解,在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他们的梯队建设比我们好是公认的事实。日本1992年制定50年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联赛。经过统计,在韩国,等到一个足球运动员从初中13岁到高中19岁,已经积累了上千场正式比赛的经验,与之形成对比的,在中国,同龄的孩子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且全国各地都是收费的足球学校,造成现在穷孩子踢不起球,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玩得起。造成很多真正有天赋的、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深造的机会。其实,并非会踢球的孩子都被各个俱乐部签约,还有非常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正在社区街头,甚至田间地头散发着足球的光芒。
因此,建设完善的青少年联赛体系和培养计划,也是中国足球今后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当务之急。
《足球小子》虽然不能挽救中国足球的颓市,却是为将来的发展之路指出一条路。引进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模式,邀请资深的国内、外教练员亲临指导,国际一流的球员经纪公司加盟,为在中国没有机会、被埋没的青年人提供机会。下一个小罗也许就在中国!
踢足球的好处除了健身还有什么?
足球可以让孩子更智慧地成长,这项运动强调身体的协调、灵活,强化视、听、动协同发展,培养团队意识、位置感、组织能力,反过来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的。
足球就是把不同的人融会在一起,一起合作取得胜利的竞技项目。发展社区足球和发展校园足球,我觉得,最终都是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和融洽。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足球运动,而不仅仅是把它看成是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竞技游戏,也不能功利性地只是为了拿奖。
扩展资料:
足球人口增加,是足球实力强大的基石。但细想下来,中国职业联赛的职业球员,包括中超、中甲、中乙的球员,加上预备队员的数量,也是少数。现在之所以青少年踢球的少,并非是孩子缺乏踢球的天性,而在于家长们对孩子踢足球成长道路的担忧。与其赌孩子未来踢上职业足球,成为球星,倒不如脚踏实地让孩子去念书考大学来得实际。
人民网——足球话题引爆分组讨论 足球可让孩子更智慧地成长
人民网——王玉初:成就“足球梦”要让踢球的孩子健康成长
我国的足球什么时候才能冲出亚洲?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目前看来,形势非常不容乐观。
目前亚洲的强队有: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伊朗、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足想要冲出亚洲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说我们在02年的时候有幸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但是大家不要忘记,那时候是韩日世界杯,东道主是直接可以进入世界杯的,所以已经去掉了两个亚洲名额,另外当时澳大利亚还不属于亚洲范围,所以那时候中国队出线的形势很乐观。
但是反观现在,我们和韩日的差距越拉越大,身体天赋也不如西亚的一些球队,另外像卡塔尔这样的石油国家还引入归化球员,澳大利亚也是一直占据着亚洲一哥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对国足不利的因素,另外就算我们冲出了亚洲,也说明不了什么。
在昨天举行的联合会杯,德国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尽显主力出战的澳大利亚却被一个德国二三线球员组成的球队踢了个3:2,设身处地想一想,亚洲一哥尚且如此,如果国足上场,估计连德国四线五线的球员都踢不过。可见我们和欧洲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越拉越远的趋势。
再回到亚洲,想要冲出亚洲,那我们至少目前需要看到国足在不断前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足的水平,在亚洲都算不上一流,顶多是介于二流和三流之间。在面对叙利亚、朝鲜等队时,国足都很难取得一场胜利,更别说和一流球队之间的较量了。而且从日韩的足球水平上来说,中国真的是在被越拉越远。曾经中国还有一些留洋的球员,但现在在欧洲大陆,难觅踪迹,但是日韩球员却在五大联赛踢得风生水起,有些已经成为了铁打的主力,比如韩国的孙兴慜,日本的香川真司。
我唯一能想到国足冲出亚洲的可能性,那就是国足成为世界杯主办国,以东道主的身份进入世界杯。
中国人口十四亿,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个梅西、C罗?
其实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真的很难。
有这么几点:
1,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只重在形式上,很多学校开展的足球课程,也并没有真正的打算让孩子爱上足球,往培养孩子踢球的方面考虑。只是因为现在政策的需要,开展课程也是为了迎合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这样怎么能够从根本上培养一些好的足球苗子呢,其实很多孩子还是很有天赋的,但是没有机会和平台,最多学校里踢踢野球,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又有几个人打算将孩子送去足球学校的。
2,足球学校少,而且收费高。中国球员留洋成功的没有几个,国足的水平也一直处于亚洲中游水平,已经阔别世界杯多年,不管是球迷还是媒体都不看好当前的国足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就这样的状态,又有几个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去足球学校,做一个赌注呢。就这么比较下来,还是高考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大一点。
3,如果真要打算培养孩子走体育这条出路,除了足球,还有乒乓球、羽毛球这类中国传统的强势项目。家长肯定更放心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地方进行培养,毕竟已经有多位成功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先例,而且中国在这上面优势明显,作为家长和孩子,如果想要靠体育走出一条出路,难道不是应该选一个成功概率高一点的吗?
4,中国普遍的足球水平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优秀的人也很难得到足够的上升空间。可能小时候真有一些天赋很高的球员,未来也有可能成为一代球星。但是这样的球员,在中国足球这样的大环境下,最后也只能沦为普通的球员,没办法将其天赋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