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足球厉害吗-保加利亚vs黑三

tamoadmin

1.什么牌子的玫瑰精油纯度是最好的?最好是从保加利亚进口的

2.保加利亚危机的影响

3.关于保加利亚的历史

4.“三色国旗”是哪些国家的国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什么牌子的玫瑰精油纯度是最好的?最好是从保加利亚进口的

保加利亚足球厉害吗-保加利亚vs黑三

保加利亚狄香玫瑰精油

人们把玫瑰精油称为 “精油皇后”。能调整女性内分泌,滋养子宫,缓解痛经,改善性冷感和更年期不适。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能以内养外淡化斑点,促进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肤干燥,恢复皮肤弹性,让女性拥有白皙、充满弹性的健康肌肤,是最适宜女性保健的芳香精油。

保加利亚玫瑰一般是指长期在保加利亚栽培的大马士革(Rosa damascena NO:1)系列玫瑰的总称。其主要品种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个品种,其中以淡粉色品质最好,另外两个品种则用于复配时少量使用。

保加利亚危机的影响

1885年9月,奥斯曼帝国所属的东鲁米利亚省发生革命,并宣布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素来以保加利亚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经由不听命于他的亚历山大大公之手实现两地的统一,从而巩固大公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地位。俄国试图通过大国协调迫使保加利亚取消合并,但保加利亚统一的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面临空前失败,巴尔干地区酝酿着新的危机。

1886年1月,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布朗热就任法国陆军部长,在法国掀起了一场要求向德国复仇的狂潮,德法关系骤然紧张。

两场危机同时发生,俾斯麦同盟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被俾斯麦视为德国外交根基的三皇同盟即将期满,而且续约无望。国际局势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中取支持奥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

保存奥匈帝国的独立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妙的政治平衡。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举出俄国中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发大国冲突的危殆局面。

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1886年11月13日,奥匈外相卡尔诺基在匈牙利议会发表演说:俄国无权占领保加利亚并单独决定其命运,否则兵戎相见。俄国舆论大哗,普遍认为俄奥协调已失去意义,俄军方和泛斯拉夫派考虑对奥匈实施军事打击。

俾斯麦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约束俄奥,防止两国冲突。他此时的基本策略是对两国实施双向抑制,敦促两国在三皇同盟框架内解决分歧。针对奥匈在英国怂恿下可能取的强硬政策,他一再发出警告,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奥同盟只具有防御性质,要帮忙找英国去。3对于俄国,他再三表示,德国愿意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但奥匈的大国地位不容牺牲,出路在于俄奥就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达成妥协。4俾斯麦扮演“诚实的掮客”,虽然暂时回避了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却暗含着同时疏远两国的危险。奥匈不由要问:“德奥同盟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德国有两个盟友,奥匈只有半个。”5如果说德奥同盟在1879年的缔结加剧了俄国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与德奥结盟的轨道上来的话,那么在此时,它只能加深俄国的敌意。1886年11月,沙皇在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卡尔诺基国会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奥匈的战争,或使俄国的战争威胁产生效果,必须预先阻止德国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国。有迹象表明,俄国军方和泛斯拉夫派,通过著名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卡托科夫从10月末起已对沙皇的决策倾向施加了重大影响。为了牵制德国,沙皇有可能急剧改变其欧洲政策,法俄结盟的前景已隐约可现。俾斯麦同盟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布郎热运动为俾斯麦摆脱困境提供了良机。

第三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宁。80年代上半期,费理内阁当政期间,法德关系还有过一段“殖民协约”的好时光。但是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难以弥合的创口。1885年费理“殖民内阁”倒台,标志着法国复仇主义势力的抬头。以著名诗人戴鲁莱德为首的民族主义团体爱国者联盟到1886年7月成员已逾十万,成为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布郎热进入夏尔.费雷西内阁任陆军部长后,一时成为法国复兴、收复失地、对德复仇的象征。1886年秋季起法德关系趋于恶化。

俾斯麦并不惧怕法国的实力,哪怕是一个复仇主义的法国。它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东方。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两场危机几乎同时发生。一旦德国卷入奥俄巴尔干冲突,很难指望法国会袖手旁观。那时德国就必须正视两线作战的冷酷现实了。

1886年夏,戴鲁莱德访问俄国,鼓吹法俄结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闻》上撰文,批评外相吉尔斯的欧洲政策,呼吁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外交路线。他指出俄国将抽象的君主团结原则置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之上,是犯了历史性错误。俄国必须摆脱束缚,在外交上恢复行动自由。7时称‘卡托科夫的攻击‘。

在当时的情况下,法俄政体悬殊,战略利益和战略重点存在严重分歧,两国并没有立即结盟的可能。法国不会以牺牲自身在近东地区的长远利益,来支持俄国当下的巴尔干政策。俄国更不可能帮助法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而冒破坏现状并与德国交恶的风险。但是如果压力和受挫感过强,法俄为了摆脱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点。谁也不能保证两国最终不会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国特使舒瓦洛夫为弥合分歧,修补俄德关系访德后,来自俄国方面的沉默进一步证实了俾斯麦对俄国可能改变政策的猜疑。俾斯麦调整策略,决心利用德国现有的外交和法国的事态发展,为重新组织德国的外交阵容寻求契机。

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英德间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两国都不愿率先出面干预而结怨俄国,同时又都需要避免在未来欧洲的外交竞技场上陷于孤立。若能造成对方与俄国的相互制衡之势,该国外交将获得空前的主动权。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对俾斯麦的意图深感疑虑,担心英俄一旦为巴尔干问题发生对抗、冲突,而深陷于巴尔干事务,俾斯麦将趁机击破法国。英国的策略是催促奥匈充当巴尔干的反俄先锋,以使对奥匈承担同盟义务的德国无路可遁。俾斯麦则大肆渲染德法边境的紧张局势,制造战争迫在眉睫的舆论,恫吓法国,扩军备战不要过分,与德国为敌不会有好结果。同时借此向英奥和俄国表明德国必须全力应付法德危机,无暇东顾,巴尔干危机只能靠那些在该地区有切身利益的国家自己去解决。

1882年缔结的德奥意三国同盟,1887年5月即将期满,缔约方对同盟的兴趣都不大。但随着法德危机和保加利亚危机同时发生,意大利在俾斯麦心目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俾斯麦利用1887年2月同盟续约的机会,以支持意大利北非扩张政策为代价,加强了三国同盟内部的团结,阻止了敌对国家对意大利的拉拢,同时为奥匈对付俄国争取到了安全稳固的后方。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就为以意大利为桥梁,建立同意大利在殖民地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国与三国同盟国家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当时,英法间由于1882年英国单方面占领埃及后形成的埃及问题,存在尖锐矛盾。布郎热运动的沙文主义鼓噪也同样针对英国。英国若能在埃及问题上争取到三国同盟国家的支持,将大大加强其与法国谈判时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国在巴尔干取一项坚定的维护现状的政策,并在近东地区调动起足以遏制法俄的力量,奥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国也就能够避免直接卷入近东事务而与俄国发生冲撞。为了向英国施压,俾斯麦表示:德国在大陆上看住法国,英意就获得了行动自由,英意在北非联合遏制法国,并与奥匈合作在近东共同对付俄国,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国不参加欧洲政治,势必陷于孤立,而德国也就没有理由要去反对法国在北非和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原望。9在俾斯麦的策动下,1887年2月,英意互换照会,3月奥匈也以照会形式加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承诺共同维护地中海现状。

德国地处中欧,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是德国外交的基石。如果德俄长期对立,德国外交就是一盘死棋。反之,德国就可以在东西方之间操纵自如,进退有余。在俾斯麦眼里,孤立法国与联合俄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俾斯麦一方面鼓动俄国在巴尔干推行前进政策,一方面以此来动员抵制俄国扩张的地中海联合。同时向深感孤立的俄国证明德国友谊的可贵。俄国外相吉尔斯认为,无论是保障俄国黑海地区的安全还是解决保加利亚问题,俄国都需要保留俄德奥三皇同盟,至少要维持与德国的友好合作。但是,法俄结盟对俄国不利,法国也不可能同俄国结盟。俄国如果失去了德国,将意味着彻底孤立。13至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态度,正如德国驻圣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当时指出的那样:“沙皇从外交政策的需要考虑,必须保持与德国的联合,从顺应民意和国内稳定考虑,他又必须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德国的憎恶。”

卡托科夫3月发表的社论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文章披露了三皇同盟这个秘密,并予以猛烈抨击。这就迫使沙皇要么放弃与德国的联合,要么公开表态支持三皇同盟,而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结局。沙皇在震怒之余对卡托科夫提出惩戒。卡托科夫影响的缩减,反衬出吉尔斯地位的巩固。

鉴于沙皇断然拒绝续订与奥匈的条约,5月,俄德在柏林重开谈判,准备以俄德双边协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讨论中立条款时,俾斯麦试图通过全面支持俄国的近东政策诱使俄国同意,在俄奥冲突的情况下,德国有条件的中立。为此俾斯麦向俄国谈判代表宣读了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文本,以期表明德国无意承担与德奥同盟条约内容相悖的义务。

1887年6月18日,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条件下,签订新约,即《再保险条约》。在俾斯麦看来,条约虽然未能确保在俄德冲突的情况下俄国无条件的中立,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现状、和平、德国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通过《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德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但是,俾斯麦还必须正视另一个危险,俄国如果挑动奥匈率先发动进攻,德国将怎样应付?15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内部的争斗,沙皇立场的动摇,条约签订后俄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对德国无休止的索求,使得俾斯麦对条约的价值大打折扣。他对沙皇和德俄友谊的信心,从此不可挽回地动摇了。

1887年7月,在违背沙皇意愿的情况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国诉诸武力的可能增强。俄国报界充斥了对德国的谩骂。8月,戴鲁莱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礼之机,再次访问俄国。俾斯麦对时局深感忧虑。俄国既已靠不住,德国必须另谋出路,以防万一。

5月,法俄共同迫使苏丹放弃了英国特使沃尔夫与奥斯曼帝国达成的,有关英国从埃及撤军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势,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觉。索尔兹伯里担心,如果奥匈因得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国妥协,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时期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孤立被动局面。18俾斯麦趁势将《德奥同盟条约》文本送交伦敦,并在11月22日致信索尔兹伯里。信中表示:“如果奥匈帝国之独立受到俄国侵略的威胁,或者英意遭到法国入侵的危险,德国始终有责任取进入战线的政策。”在英国确认了德国对奥匈支援的程度后,1887年12月12日,和16日,英、奥、意三国互换照会,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基本上排除了俄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奥斯曼帝国海峡的可能。俄国如果向奥匈挑衅,将遭到英奥意围攻。在这一背景之下,俄国开始退却。1888年1月俄国在德国的支持下要求奥斯曼帝国宣布斐迪南当选为非法,遭到英奥意的联合抵制。4月奥斯曼帝国满足了俄国的要求。俄国挽回了一部分面子,此后保加利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关于保加利亚的历史

现在的保加利亚北部相当于古代默西亚东部,而保加利亚南部相当于古代色雷斯北部。保加利亚古代居民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后此地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分属色雷斯省与默西亚省。随后拜占廷帝国将其继承。 6世纪大量斯拉夫人来到这里,与少量由阿斯帕鲁克(Аспарух)汗率领,从黑海北岸与北高加索迁移到梅西亚的讲突厥语的保加尔人融合,产生了保加利亚人。681年,阿斯帕鲁克汗击败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之立约,正式获得拜占廷之多瑙河以南、巴尔干山脉以北地区,建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约681年~1018年)。此后三百年间,保加利亚是一个强大的独立帝国,其势力足以与拜占廷抗衡。保加利亚-拜占廷战争因保加利亚人向色雷斯境内的拜占廷堡垒索取贡金而引发。 保加利亚 自然风光

755年,保加利亚首领泰莱茨(Телец)入侵拜占廷,遭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五世(718年~775年)击退。759年在马切尔莱、763年在阿其亚鲁斯,保加利亚连遭败绩。767年签订和约。于761年称汗的泰莱茨,于772年突袭拜占廷,但为拜占廷获悉。两军作战至775年君士坦丁五世死去。 780年,战事再起,拜占廷皇后伊林娜(752年~803年)向北夺取了保加利亚部分领土,而保加利亚汗卡达姆(Кардам)则迫使拜占廷在792年恢复向保加利亚纳贡。 809年,拜占廷皇帝尼斯福鲁斯一世(?~811年)攻陷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保加利亚汗克鲁姆(Крум)(?~814年)多次求和,均遭严拒。然拜占廷内部发生夺位斗争,803年~810年又对法兰克的查理曼作战,导致力量分散。811年,保加利亚夜袭,尼斯福鲁斯阵亡,头骨被克鲁姆做成酒杯。813年的威尔西尼基阿战役中,拜占廷将军亚美尼亚人利奥率亚美尼亚军队临阵哗变,拜占廷皇帝迈克尔一世(811年~813年在位)大败。利奥随即篡夺帝位,称利奥五世。817年,利奥在迈塞姆布里亚战役(米山布里亚战役)击败保加利亚,迫其签下30年和平条约。保加利亚汗鲍里斯一世(Борис I)(852年~889年)于864年改称大公,865年接受东正教为国教。 889年,因贸易权冲突,战事又起。894年,保加利亚大公西蒙|西缅(Симеон I)(?~927年)击败希腊军。895年,在拜占廷唆使下,阿尔帕德(840年~907年)率马扎尔人进攻保加利亚。西缅与南俄的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结盟,击败马扎尔。阿尔帕德被迫逃离黑海故土,攻入多瑙河流域,夺取当地斯拉夫人的土地,在今天的匈牙利境内建立了王朝。而西缅击败马扎尔人后挥军南下,在896年取胜。8年,拜占廷求和,向保加利亚缴纳年贡。 913年,西缅自称沙皇(Цар),率军进逼君士坦丁堡,签订苛刻的城下之约,满载贡金,不战而归。拜占廷随即发生宫廷,皇后佐伊(906年~920年)夺权成功。914年,西缅出军占领马其顿、阿德里安堡、阿尔巴尼亚,又于918年试图夺取希腊北部与帖撒利亚(希腊东部)。此后5年间,西缅4度围攻君士坦丁堡,均因海上力量不足,无功而返。927年西缅死去,战事告一段落。西缅因其功绩被称为西缅大帝(Симеон Велики)。 981年,拜占廷皇帝巴西尔二世(958年~1025年)入侵保加利亚,被保加利亚沙皇萨穆伊尔(Самуил)(?~1014年)击败于索非亚附近。986年,萨穆伊尔入侵帖撒利亚,占领拉里撒与都拉基乌姆,并趁拜占廷内讧之机,向保加利亚以东扩张。巴西尔率军奋力抵抗,996年在保加利亚首都奥赫里德、斯佩切依奥斯击败保加利亚。1003年,巴西尔夺回希腊和马其顿。1014年的贝拉西察战役中,巴西尔全歼萨穆伊尔主力,1.5万保加利亚人被俘。巴西尔残忍的将每100名保加利亚战俘中的1名剜去一目头前带路,99名剜去双目鱼贯相随,遣返回国。萨穆伊尔见此,惊骇而死。 1018年,被称为“保加利亚人的屠夫”的巴西尔,将保加利亚并入拜占廷,但允许其自治。1040年,萨穆伊尔之孙P·德尔詹(Петър ? Делян) 发动独立战争,在贝尔格莱德被拥为沙皇,与皇族亲王阿鲁西安努斯共同执政。独立军进攻拜占廷的塞萨洛尼基城,被击退,随即内讧再起,阿鲁西安努斯伏击德尔詹,剜去其双目。1041年,独立战争被镇压下去。 1072年,萨穆埃尔外曾孙康斯坦丁·博京(Константин Бодин)自立为彼得三世(Петър III),继续反抗拜占廷。 1185年,彼得四世(Петър IV)、伊凡·阿森一世两兄弟(Иван Асен I)率领保加利亚人再次起义,迫使拜占廷于1187年承认其独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1185年-1396年)建立起来。1261年,拜占廷进攻保加利亚,夺取安其亚鲁斯港与迈塞姆布里亚港。1265年,拜占廷皇帝迈克尔八世(1224年~1282年)出军夺取保加利亚海莫斯(巴尔干山脉)以南领土,回军途中遭伏击,被生擒,被迫许诺归还两港。由于迈克尔八世食言,保加利亚1272年出军但失败,从此放弃了安其亚鲁斯港与迈塞姆布里亚港。受拜占廷的影响,保加利亚人信奉东正教。今天,大多数保加利亚人仍然信奉东正教。保加利亚的文化也受到拜占廷的深刻影响。 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和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后,保加利亚失去独立。成为奥图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9世纪后期,在瓦西尔·列夫斯基的领导下,独立运动兴起。1878年,俄土战争后,在俄罗斯的帮助下保加利亚独立,成立保加利亚王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站在德国的一边。二战后它被划入苏联的势力圈。1946年,废除君主制,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后来成为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成员。最后一任君主西美昂二世后来于2001年获选为共和国总理。 随着苏联的瓦解,1990年保加利亚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大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保加利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

传说在远古时代,上帝要为各国的君主分配财富,包括山川、河流、土地、气候等等。这一天,各国君主准时到达,并从上帝手中领到了财富。唯有保加利亚的君主来迟了,没有分到。上帝觉得对不住他,便分别从其他君主那里收回极少的但也是最好的一部分财富,赐予了保加利亚君主。于是,保加利亚这块不大的土地得天独厚,拥有了优于世界上任何—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保加利亚人自豪地称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保加利亚温润的气候和良好的地质土层,为玫瑰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那里的玫瑰花品种繁多,堪称世界之最,所以保加利亚素有“玫瑰之国”的称号。玫瑰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它提炼出的玫瑰油,据说每公斤的价格是黄金的3倍。而提炼1公斤的玫瑰油,需要两三千公斤玫瑰花瓣!保加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玫瑰油生产和出口国,全世界制造香水和香精所用的玫瑰油,有’70%来自保加利亚。

5月和6月是保加利亚玫瑰盛开的季节,每逢此时,那里满山遍野、大街小巷都是绚丽多姿的玫瑰花,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众多的玫瑰当中,当数“玫瑰谷”的玫瑰花色最艳、香气最浓。“玫瑰谷”在保加利亚南部城市卡赞勒克附近,是一块四面环山的盆地,面积大约3000公顷。谷里气候温和、雨量适宜,不但是保加利亚最大的玫瑰生产基地,也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当玫瑰盛开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欢庆保加利亚一年一度玫瑰飘香的民族节日——玫瑰节。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玫瑰节”开幕的日子。此前,卡赞勒克市会举行玫瑰皇后选拔赛,城里或周围地区的未婚女性都可以报名参加,经几轮选拔,最终选出一名玫瑰皇后,她将成为整个玫瑰节的灵魂。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绝对是世界上最好最贵的,被誉为“液体黄金”呢!

“三色国旗”是哪些国家的国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三色旗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爱沙尼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德国,爱尔兰,匈牙利,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安道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前南斯拉夫。

德国,比利时国旗三色是黑,红,金,俄罗斯的是白、蓝、红,斯洛伐克的是白、蓝、红。法国的是蓝、白、红三色,爱尔兰的是绿、白、橙,匈牙利的红、白、绿。比利时的黑、黄、红三色,罗马尼亚的蓝、黄、红,保加利亚的白、绿、红,俄罗斯的国旗是白、蓝、红三色。

众所周知,蓝、白、红三色代表自由、平等与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军司令拉法艾特在巴黎市的代表颜色---蓝色与红色之间,加上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作为国民军的帽徽,著名的三色旗由此诞生。国旗上从靠近旗杆那边起依次为蓝、白、红三色长方竖条,宽度分别为30%、33%、37%。

扩展资料:

在17世纪的欧洲,荷兰是海上的霸主,拥有全球75%的船只。而这上万条船所悬挂的,都是颜色醒目的红白蓝三色旗。正因为如此,后来欧洲很多横条纹的三色旗,都是参考荷兰的这面旗来设定的。

不同的国旗体现了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宗教传统。因此,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与国家的融合、分裂,国旗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区性特色,例如,北欧地区国家的国旗上,多带有十字图案。

阿拉伯地区国家的国旗上常见月亮和星星,颜色多为红,白,黑色;非洲地区常用红、黄、绿及黑等颜色的国旗。欧洲大陆国家的国旗中三色旗居多;三色旗中,使用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占多数。

百度百科-三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