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VS费城分析-哥伦布对费城联合

tamoadmin

1.“魔鬼三角”百慕大

2.再见,哥伦布

3.小城慢生活 - 俄州哥伦布点滴

4.美国足球职业大联盟 季后赛规则 ?

“魔鬼三角”百慕大

哥伦布VS费城分析-哥伦布对费城联合

作者:惠家明

编辑:Yuki

百慕大是大西洋上的小岛,人口不到10万,离北京有一万公里之遥。照理说,这个地方与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联。然而,一提起百慕大的名号,当代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在我们从小读到大的课外书里,?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出镜率相当之高。所谓的魔鬼三角一般是指百慕大、迈阿密和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连成的三角形区域。传说中,这个地区灵异频发,无论是飞机还是轮船,一进来就凶多吉少。

(百慕大魔鬼三角图示。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说法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时空隧道,会把飞机传送到陌生的世界,而乘客也就此?人间蒸发?。还有的人甚至把魔鬼三角和亚特兰蒂斯神话,或是外星人联系起来,猜测那些失踪人口是被神秘势力捉走了。

这些灵异故事确实很吸引人,简直能拍成好几部科幻大片。不过,大家可千万别当真。现实中的百慕大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禁地,也没有你向往的时空隧道,有关它的故事大部分是通过编造和扭曲事实得来的。 所谓的魔鬼三角本质上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流行文化现象。

(现实中的百慕大是一片安逸乐土,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来源:(WT-en) Legrospaum?|Wikimedia Commons)

魔鬼百慕大,究竟多可怕?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灵异听上去神秘莫测,其实也不外乎这两类:要么是船只失事,要么是航班失踪。可是要问魔鬼三角究竟?吃?掉了多少轮船飞机,相关的论著作品也拿不出精确的数字。有民间爱好者曾统计过,该地区200年来一共有900余起交通失事,但这一数字很可能有所偏颇 [1] 。实际上,推崇?魔鬼三角?的民间专家们从没想过用惊人的统计数字来吸引目光,而是靠那些扑朔迷离的个案故事。

在船只失事类故事中,最常被用来佐证魔鬼三角恐怖程度的是军舰失踪案和幽灵船(在海上如幽灵般漂荡,没有人驾驶的船),经典案例当属?独眼巨人号(Cyclops)?和?卡罗迪林号(Carroll A. Deering)?。独眼巨人号是海军运输舰,船上载员300多人,排水量近两万吨。1918年3月,它满载着矿石出发,结果在途径魔鬼三角区的时候突然失踪,连船带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2] 。设备强大、吨位相当于轻型航空母舰的钢铁巨船居然会莫名其妙消失,甚至连痕迹都没留下,这确实让人很诧异。

(独眼巨人号运输舰旧影。 来源:Photograph was taken by the New York Ny Yard|Wikimedia Commons)

相比之下,幽灵船卡罗迪林号的经历就被描述得更加诡异。这艘多桅帆船建于1919年,平时就负责在百慕大附近海域拉货物,结果刚下水没两年,船就不见了。直至1921年,人们在美国北卡州海岸发现了它,船体是完好无损,可是船上的人居然一个也没有了 [3] 。

同样的,军机失踪案也是广为流传。1945年12月,五架轰炸机外出训练,在百慕大附近海域信号消失。紧接着,海军派出一架水上飞机前去搜救,可是搜救飞机不久之后也失踪了 [4] 。加在一起,这一天共有6架飞机和27名飞行人员失踪。

(失踪的海军轰炸机旧影。来源:Lt. Comdr. Horace Bristol|Wikimedia Commons)

除了这几个经典案例,百慕大三角的灵异故事还有不少,但故事结构都差不多,讲的大多是某类交通工具到了该地区就无端失踪的案例。乍一听上去,百慕大好像确实邪门,并且给人们灌输了这样的观念:?百慕大三角非常危险,交通工具的失踪有悖于生活常识,无法用科学解释,而只能引入时空隧道或者外星人的概念才能讲得通?。但实际上,这种观念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因为百慕大并不危险,该 地的交通失事案完全能用科学解释 ,并且被拿来和时空隧道或者UFO扯在一起更是毫无根据。

全球最危险海域,百慕大连前十都排不上?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和魔鬼三角有关的交通失事案确实存在,另有少部分是凭空捏造,当时的新闻报纸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它们被夸张的成分实在太多,而一些重要的细节又被故意抹除。

客观的说,军舰军机失事是一件很遗憾、但也很常见的事。 就说过去这两年,我们的南亚邻国几乎每个月都会坠毁一架军机,海军事故十年来也有30多起,而全世界范围内军舰潜艇失事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而在GPS还没有诞生、计算机还没广泛应用、飞机还在用螺旋桨、天气预报多半靠猜的19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百慕大三角海域有飞机轮船失事完全算不上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更何况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统计过全球航运事故高发地排名,最容易失事的地区是日本海、地中海、波斯湾等地,而百慕大连前十名都没排进去 [5] !而且,船只或飞机在茫茫大海中失事,要寻找其残骸是名副其实的?海底捞针?,所以人们很难发现其踪迹,容易形成一种?无端端失踪,没留下任何痕迹?的错觉。

至于所谓的幽灵船,那更是一点也不稀奇。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海岸仅2017年就漂来了100多艘幽灵船。这些船只的主人可能在海难中逝世,而尸体被海浪冲走。也有可能本来是停在码头无人看管,后来缆绳断了,就被冲进了大海。百慕大三角区的一些幽灵船,很可能就是这么出现的。另外像前面说的卡罗迪林号,据当时的目击者称,它应该是遭到了海盗袭击,船员逃走或被杀死,所以被发现时才空无一人。

除此之外,有一位叫拉里?库社(Larry Kusche)的飞行员(同时也是图书馆学硕士)从自己的驾驶经验和文献记载出发,专门写了一本书来揭穿百慕大的真相 [6] 。他发现,以往有关船只飞机失事的灵异故事中, 都抹去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天气 。

(百慕大附近海域的飓风。 来源:Image by Jesse Alle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at NASA-GC |Wikimedia Commons)

百慕大附近海域经常有飓风或雷暴天气出现,这对海上交通来说是个很大威胁。像独眼巨人号,其事故报告中就已经提到,船只很可能是遇到了时速50-70公里的暴风雨而沉没。在此之外,该地区很多船只航班失踪案件的当天都有恶劣天气发生。不过,热衷魔鬼三角的?忠粉?却故意不提天气的事,以增加的神秘属性。毕竟,如果失踪案只是恶劣天气的结果,那可能就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了。

一场流行文化的狂欢

总的来说,百慕大附近海域的交通失事案算不上灵异,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所谓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也不是什么自然界现象,更不是科学家发现的学术成果。

但如果要问百慕大魔鬼三角是否存在?那我们应该回答:它确实是存在的 不是存在于自然界,而是作为虚构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的书本、电视、网络和脑海中。

(百慕大魔鬼三角作为虚构的文化现象存在。来源:Wallpaper Abyss)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自诞生伊始就是一个文化产品。 它的提出者文森特?加迪斯(Vincent Gaddis)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一个作家。1964年,他写了一篇名叫《死亡百慕大三角》的文章发表在《大船》(Argosy)杂志上。关键在于,这个杂志其实是一本流行文化杂志,上面发表的内容大部分是虚构,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熟知的《故事会》。而《大船》杂志改名之前叫《金船》,定位是一本儿童文学杂志,相当于我们小时候读的《童话大王》。

试想一下,如有人在《故事会》或是《童话大王》发了篇文章,讲了讲某地频发的灵异。你会觉得这是虚构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搞了半天,百慕大三角本就是文学创作出来的,和自然科学研究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百慕大三角的概念确实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这一海域是上世纪的热点地区。此地西部靠近著名旅游胜地弗罗里达,南边是冷战交锋前线古巴,中部又有重要的大西洋贸易航线。而在时间上,它又刚好赶上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UFO热?。一口气蹭了四个热点,百慕大三角想不火都难。一时之间,各类有关百慕大三角的杂志、电视节目、B级**、文化衫等等周边文化产品喷涌而出 [7]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受到启发,甚至拍了部科幻大片《第三类接触》。后来,百慕大三角的说法传入中国,成了不少80、90后的?集体记忆?。

(百慕大三角,曾经蹭了度胜地佛罗里达的热点。 来源 :Daniel Christensen|Wikimedia Commons)

由此看来,百慕大三角虽然是虚构的,但确实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精彩内容,甚至还激发了我们身边许多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还给百慕大以真实的面貌,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虚影。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Wallpaper Abyss

参考文献:

[1]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rmuda_Triangle_incidents

[2]The Washington Times, 19 April 1918, page 11, column 2

[3]Ghost Ship of Diamond Shoals, The Mystery of the Carroll A. Deering (2002), Bland Simpson

[4]s://news.nationalgeographic/news/2002/12/bermuda-triangle-mystery-disearance/

[5]s://.bbc/news/science-environment-22806362

[6]Kusche, Lawrence Did (15). 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 London: New English Library.

[7]Brett Neilsen.Deterritorializing the Bermuda Triangle: Popular Geography and the Myths of Globalization. Space and Culture, 2000.

再见,哥伦布

让我们从一个简短的练习开始。除了总统和第一夫人,谁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美国人?继续列出你的前十名。我可以等。(继续,使用下面的评论部分。)

一位同事和我最近向来自50个州的2000名11年级和12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想知道他们是否会(正如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预测的那样)说出帕丽斯希尔顿、布兰妮斯皮尔斯、图帕克·沙库尔、50美分、巴里·邦兹,Kanye West或任何其他嘻哈艺术家、名人或体育偶像。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些年轻人的回答显示,无论他们在历史教室里读什么,都不是《人物》杂志。他们的前十名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人物。

更让我们吃惊的是,他们的答案与我们从2000名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那里收集到的答案非常吻合从这一谦虚的练习中,我们推断出,我们对当今年轻人的传统看法,很多可能是传统的,但这不是智慧。也许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寻找孩子们不知道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忘了问他们知道什么。马里兰大学的

Chauncey Monte Sano和我把我们的调查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练习。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名字列表,而是给他们一张表格,中间有十条空行。第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从哥伦布到今天,记下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国人的名字。”只有一条基本规则,没有总统和第一夫人。B部分提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同样,没有第一夫人)。因此,调查问卷是针对女性的,尽管许多孩子在第一部分中删除了女性的名字,然后将其添加到第二部分中。但当我们统计历史排名前十的时候,我们统计了一个名字出现的总次数,不管是哪一个部分。

当然有几个孩子在胡闹,但大多数人都很认真。大约有同等数量的孩子和成年人将母亲列为名单;从青春期的男孩中,我们了解到詹娜·詹姆森是X级**行业最大的明星。但妈妈和珍娜都不在顶端。只有三个人出现在40%的问卷中。这三个人都是非裔美国人。

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国人是……牧师。马丁·路德·士,出现在67%的名单上。罗莎·帕克斯紧随其后,占60%,第三名是哈里特·塔布曼,占44%。排在前十位的是苏珊B安东尼(34%)、本杰明富兰克林(29%)、阿米莉亚埃尔哈特(23%)、奥普拉温弗瑞(22%)、玛丽莲梦露(19%)、托马斯爱迪生(18%)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6%)。有记录的是,我们的样本与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人口统计数据吻合不到几个百分点:大约70%的受访者是白人,13%是非裔美国人,9%是西班牙裔,7%是亚裔美国人,1%的美国原住民。

我们那些被认为是无管理的年轻人和他们历史上根深蒂固的长辈之间的差距呢?一个也不多。前十名中有八个是相同的。(而不是门罗和爱因斯坦,成年人列出了贝齐·罗斯和亨利·福特)在儿童和成年人中,无论是地区还是性别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唯一一致的区别是种族之间的差异,甚至只有非裔美国人和白人之间的差异。白人的名单上有四名非裔美国人和六名白人;非裔美国人名单上有九名非裔美国人和一名白人。(非裔美国学生放下苏珊B安东尼,成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试图通过数名来把握国家脉搏,但问题重重。首先,除了一些特征(性别、种族/民族和地区,以及成人的出生年份和地点),我们对受访者了解甚少。当我们对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用“出名”代替“重要”没什么区别,但我们用“出名”来代替成年人为了一致性女性名字的出现明显夸大了她们的名字总数,尽管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

,但仍然是这样的:这种资格不能掩盖我们在不同年龄、地区和种族的美国人中发现的共识的清晰性。卡特·G·伍德森创立黑人历史周82年后,马丁·路德·金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国人。这也许并不奇怪,毕竟,金是唯一的美国人,他的生日被冠以国庆节的名字。但谁能预料到罗莎·帕克斯将成为第二大名人呢?或者哈里特·塔布曼会成为学生的第三名,成人的第九名?或者说,民权法案通过45年后,在蒙大拿州哥伦比亚瀑布(Columbia Falls)的一间全白色教室里,出现在调查中的三个最常见的名字将属于非裔美国人?对于许多学生的祖父母来说,这一刻是难以想象的。

苏珊B安东尼是当今青少年历史上十大最著名的美国人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非裔美国人已经从国家叙事边缘的模糊人物转变为舞台中心的演员。多元文化教育无疑发挥了作用。当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教科书使用“撇开黑人和印度人口”这一不真诚的条款来勾勒国家形象时,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今天不行。正如1995年史密斯学院的一项研究所总结的那样,教科书从“很少提到”少数民族和妇女,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包含了大量的多元文化(和女权主义)成分”。在当地大型连锁书店浏览学校图书馆的书架,甚至是青年传记部分,很难错过这一变化。当然,除了学生,学校也会影响其他人。成年人从他们孩子的家庭作业中学习新的历史。

然而,声称仅仅课程本身就造成了这些转变是简单的。2005年罗莎·帕克斯去世后,不是图书馆员,而是国会议员投票支持她在国会圆形大厅里为自己的遗体举行葬礼,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如此殊荣的女性。18年,哈里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成为第一位登上美国邮票的非裔美国女性(1995年,她又为她发行了第二张邮票)。孩子们不仅在学校 *** 上了解马丁·路德·金,而且当他们在7点到11点买了一个Slurpee,在收银机上找到免费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时,他们也会了解到。

哈里特·塔布曼在名单上的突出地位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尤其是在成年人当中。无论如何,塔布曼是一个非凡的人,他从马里兰州运送了至少70名奴隶,间接帮助了50多名奴隶。尽管如此,地下铁路还是使7万至10万人脱离了奴隶制度,就纯粹的影响而言,鲜为人知的个人扮演了更大的角色,比如自由人大卫·鲁格斯和他在纽约的警戒委员会,在19世纪30年代帮助了1000名逃犯今天)被提供给她的捕获是纯粹的神话,但它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印刷在国家批准的书籍和学校传记。

换言之,塔布曼可能是我们的新贝特西罗斯谁在我们的国家记忆中的地位是由她的象征性明星权力保证。正如哈佛大学的劳雷尔?撒切尔?乌尔里希(Laurel Thatcher Ulrich)所展示的那样,罗斯般的针线活,与帕森?威姆斯(Parson Weems)关于小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樱桃树的长篇大论一样,具有同样的可信度。尽管如此,每年仍有25万游客涌向费城的贝齐·罗斯之家。

更容易记录下唯一一个活在前十名名单中的人的成就。奥普拉·温弗瑞不仅仅是美国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之一。她还是一个杂志出版商,生活教练,慈善家,国王(想想菲尔博士), *** 待幸存者的倡导者,学校慈善机构甚至是精神顾问。在2005年的一项Belief民意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她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的影响比牧师更为深远。

有些人可能会指出,将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列入我们的榜单,是衰落和即将衰落的迹象。我想说,把温弗瑞称为电视主持人来衡量她的影响力,就像把本·富兰克林称为打印机来衡量他的影响力一样有道理。想想这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从卑微的出身成长为当代最具知名度的美国人;他们都以提供丰富的民间智慧和常识而闻名;他们都是狂热的读者和读写能力的有力支持者,都以个人魅力赢得了无数的朋友和崇拜者。

最近,国家人文基金会布鲁斯·科尔担心,今天的学生不会学到那种能让他们建立共同纽带的历史。为了弥补这一点,他委托40件著名艺术作品的层压海报挂在每个美国教室,包括格兰特·伍德1931年的画作《保罗·里维尔的之旅》,“如果你想把它们称为神话,”科尔说,“但除非我们有它们,否则我们什么都没有。”

他可以放松。我们的孩子们似乎做得很好,没有紧急输血层压艺术品。神话就像气体分子填补真空一样,存在于国家意识中。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我们本能地在儿童传记、色彩竞赛、迪斯尼**中寻找符号,让我们能够围绕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故事,无论是真实的、修饰的还是用整块布制作的。

也许我们最著名的国家编剧是小亚瑟·施莱辛格。,他1988年的《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反思》预言了我们国家的衰落他写道:“如果不加以控制,“新的种族福音”是“美国生活的分裂、种族隔离和部落化”的秘方。

如果像施莱辛格(去年去世)一样,蒙特萨诺和我关注的是最极端的多元文化主义者的言论,我们可能会得出类似的结论。但那不是我们做的。相反,我们给普通教室里的普通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并将他们的回答与我们发现的在西雅图步行街吃午饭、在费城街头集市买工艺品或在俄克拉荷马城等公共汽车的普通成年人的回答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不同年龄、地区、性别和种族的美国人聚集在同一小群名字周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对我们来说,这听起来更像是团结而不是分裂。

今天把美国人聚集在一起的普通人物看起来与以前的时代有些不同。虽然仍有一些发明家、企业家和者,但其他吸引我们想象力的人是那些为扩大权利、减轻痛苦、纠正不公正和促进自由而取行动的人。在蒙大拿州哥伦比亚瀑布和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等地,无论老少,美国人都列出了同样的数字,这似乎深深地象征着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我们认为自己是谁,也许我们,作为美国人,立志成为。

萨姆·温伯格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和历史教授。

小城慢生活 - 俄州哥伦布点滴

前一阵子有体校美誉的 OSU (Ohio State University) 在朋友圈里胡乱蹭了一波热度,让我不禁想起在Columbus Ohio度过的两年半时光。那是我在美国住过最长时间的一个城市。而且儿子就在OSU的医院出生,所以我们一家在这里还是留下不少足迹和回忆的。

Columbus中文译为哥伦布市,属于二线偏后的城市,稍显小众。在美国有54个地方叫哥伦布,因此说起来还很容易混淆,进一步降低了这座城市的辨识度。

哥村不是什么旅行目的地,经常有人问我,你们那有什么好玩的,我的回答都是,除非你要来每年一度的阿诺体育节撸铁秀肌肉(阿诺施瓦辛格发起和资助的一个体育健身展览和比赛,全球最大的健身健美赛事之一),其他的真没啥特别的。

但是,从哥村去好玩的地方很方便 - 往西开五个小时是芝加哥;往北开两个小时到克利夫兰看詹姆斯(那时候还在骑士),或者三个小时往底特律探寻三大汽车巨头的创业史;往东三小时到达钢铁之城匹兹堡,继续往东可以去尼亚加拉大瀑布,华盛顿特区,费城,甚至纽约;往南六个小时可以到全美年访问人数最多的国家公园大烟山。

嗯,说了一大堆差点就回不去哥村本村了,亲友们也纷纷觉得我其实就是不欢迎他们。

总的来说,如果想要感受美国铁锈地带百年前繁荣和现在衰落破败的巨大落差,这一整片中西部地区还是值得一游的,拍出来的照片也**感十足。而哥村,可以作为旅途上的一个短暂落脚点。

2017年到哥村的时候,我们一家在 Dublin 附近租了一间刚建好的公寓,这一带也自然成为我们探索哥村的第一站。这里有快餐品牌 Wendy's 的总部,附近的 Bridge Park 则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个商住地产项目,区内有 Marriott 旗下的精品酒店 AC Hotel,许多餐厅,健身房,商店等等,听说有着145年历史的农贸市场 North Market 最近也在这里开了个分部。

从 Bridge Park 经新建好的人行天桥跨过塞欧托河(Scioto River)一路走到都柏林(Dublin)古镇,是早期爱尔兰人在此聚居的几条老街,老街两边有一些古董店和咖啡馆,在停车场附近还有刚建好的图书馆,这里不能错过的是本地有名的冰淇淋店 Jeni's Splendid Ice Creams,我们一家每次去必点薰衣草 (Lender) 和咸焦糖 (Salted Caramel) 两个口味,再加上当季限定的一个口味,三个球一家人吃的其乐融融。当然,Jeni's在全城有好几个分店,即使不去Dublin也能搜一下附近有没有。

周末起的早的话,去 Worthington 的 Farmers Market 凑凑热闹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有 Dan the Baker 新鲜香脆的 Almond Croissant,刚从畜牧场赶来的小哥有新鲜的牛尾和走地鸡蛋卖,蔬果农的摊档我最爱买那五颜六色的 Cherry Tomatoes,当然,在明媚的阳光下不能少了花农精心摆放的各类鲜花。

阳光明媚的中午最适合在 Short North 闲逛及吃午餐。这边有一家宝藏拉面店不得不提,名字叫 Ampersand,即 "&" 这个符号的英文,吃过他们的拉面,就会知道 "&" 有‘融合’的意味 - 厨师不是日本人,却做出了非常正宗的拉面,且在正宗的底子上多加了一层创新,从那家店开业,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去一次,赌上吃过不下200碗各地拉面的尊严,我敢说这家店绝对会让任何人感到惊喜。除了这家拉面店,厨师还有一家小食店叫 Asterisk,即 "*" 的英文,个人理解的意思是吃顿下午茶作为快乐一天的注脚吧。对了,他们的女儿叫 Anna,也是A开头,反过来可以看出他们把两家餐厅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悉心照料。

晚餐的选择,可以试试大学西侧一家叫 SOW Plated 的餐厅,新派西餐+有机冷压混调果汁,丰盛又轻盈。如果想吃的简单的一点,日本超市隔壁的 Tensuke Express 是简餐不二的选择。吃完还可以在这里逛逛日式甜品店和精品店,这里的华人理发店 City Cut里,John 的手艺很不错,搬离哥村的一年多后,我还没有找到比他更好的理发师傅。

逛街购物首推位于哥村东部、本地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Easton,这里有室外临街的品牌店,也有各大购物中心,无需多言,买买买就是了。

哥村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很适合小孩放飞自我。Columbus Zoo 是中西部规模最大的一个动物园,到了冬天还会布置数以万计的圣诞灯饰 - 冬天太冷动物都关起来了,只能变个法子卖门票。Franklin Park Conservatory and Botanical Gardens 是一个精致的植物园,很多本地人会在这里办婚礼。我们最喜欢去里面的蝴蝶馆,找个角落坐下,等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驻足。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哥村的周边,那么可以去的地方就多了。

最有分量的五星推荐,当属位于莱特兄弟故乡 Dayton 的美国空军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S Air Force)。这个博物馆是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空军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几百架飞机,大部分是真机。整个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大,如果军事迷要细细研究,没有三五天是看不完的。走马观花把整个馆走完也要一天。博物馆展示的物件,小至历代空军服的布料、莱特兄弟的单车、太空服和太空食品,大到向长崎投下的B29轰炸机真机(及当时携带的复刻版),再到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P40;从飞行器的雏形,到热气球和,再到现代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无人机,甚至航天飞船和当年阿波罗登月返航的指令舱,几届总统的座驾和空军一号,洲际导弹,无一不让人血脉偾张。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博物馆是拿国家经费运营的,免费对外开放。

大家知道美国三大车厂的总部在底特律,其实很多其他汽车品牌也在中西部设有工厂,本田就是其中之一。本田19年在俄亥俄州 Marysville (哥村西北半个小时)开设了北美第一个组装厂,一开始是生产摩托车的,现在主要生产雅阁和讴歌。那附近设有一个博物馆 Honda Heritage Center,用来展示本田历年的产品,除了博物馆以外,还可以预约参观本田的汽车工厂,观看自动化流水线组装本田车的过程。博物馆和工厂的参观耗时大概两个半小时,全免费。

喜欢户外的同学,春天可以去东边的 The Dawes Arboretum,这里曾经是一个私人庄园,开放后每年有将近30万的访客。里面由日本建筑师 Dr. Makoto Nakamura 在1963年设计的日本园林最值得一去,是中西部难得可以看到樱花的地方,园林中间的池塘水平如镜,观感上把整个园林的放大了一倍,在冥想区闭眼打坐,大千世界,自去自来。

夏天的话,去 Hocking Hills State Park 走走不会错。停好车,会看到几个平平无奇的小土坡,然而从入口进去,一路往下走,才发现这个公园别有洞天。原来这里是个峡谷,走到深处,一路有溪流、瀑布、洞穴、峭壁相伴。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在峡谷里却十分凉爽和惬意。

到了秋天,Mohican Memorial State Forest 色彩斑斓,漫山的红黄绿,满地的落叶,加上天高气爽,走一圈下来心旷神怡。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到会在哥伦布这个以前从没有听过的地方呆上个两三年的时间,但既来之则安之,慢慢也能发现这个城市的美好所在。对比现在因为疫情的影响困在家里,很是怀念午后在公司附近散步的时光,或者下班回家路上怡人的景色。一切都会回复正常的,冬天就要过去了,不是吗?

本文有少部分来自所介绍主体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到我的网站? 乐享加拿大 了解更多北美生活点滴。

美国足球职业大联盟 季后赛规则 ?

季后赛规则:

季后赛阶段,东西区前两名直接进入各自区的半决赛,第三名至第六名先进行第一轮附加赛(第三名VS第六名、第四名VS第五名),附加赛均取单场淘汰模式;

半决赛由第一名VS第四名和第五名附加赛中胜者,第二名VS第三名和第六名附加赛中胜者,取两回合制(计算客场进球多);决赛也取两回合制,总决赛则取一场定胜负。

扩展资料

联盟创建之时就十分的美国化,首先是时间用90分钟用倒计时,只要计时结束比赛就结束。 而比赛如出现平局用独特的35码单刀球决胜负的方式。进攻球员在禁区外开始带球,必须在5秒种内将球射入对方的球门,门将则可以用出击的方式阻挡对方得分。

可是独特的规则没有吸引美国观众的眼球还使得喜欢传统足球的球迷远离了大联盟,所以联盟1999年将平局后的单刀球tiebreake给取消了。

2000-2003赛季大联盟设置了金球模式,如果两队90分钟内战平,则进行上下半场各5分钟的加时赛,加时赛先进球的一方获胜。2004赛季开始取消了金球模式,以传统的90分钟平局各取1分收场。现竞赛规则与世界主流足球比赛完全一致。

同NBA相仿,同样分为东区和西区球队,同样用常规赛和季后赛的双重联赛模式,常规赛结束后分别列出分区积分榜和总积分榜。2015年赛季开始东西区前两名和总积分成绩最佳的八队共12支球队季后赛阶段。

百度百科-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