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抽签淘汰赛-霍村欧冠资格赛抽签

tamoadmin

1.欧洲各大足球联赛的水平排名

2.欧冠小组赛突围预测,那支队又要丢英超脸面

3.霍村这样打下去会降级吗?

4.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提前预测,德甲最后的悬念会如何

6.上赛季德甲半途下课的教练都有谁

欧洲各大足球联赛的水平排名

欧冠抽签淘汰赛-霍村欧冠资格赛抽签

截止08-09赛季结束,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英超,西甲,意甲,德甲,乌(克兰)超,但今年联盟杯被乌超球队夺得,加上这几年意甲球队在欧洲赛场孱弱,到09-10赛季结束后,德甲很有可能超越意甲,跃居第三,而乌超也会进一步缩小与第四名的差距,所以未来的欧洲五大联赛格局还是会充满很多变数的。希望我的回答楼主可以满意!

欧冠小组赛突围预测,那支队又要丢英超脸面

当红军利物浦击败霍村晋级欧冠正赛之后,英超球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成为了历史上第二支为欧冠正赛贡献了五支球队的联赛。但是近年来英超球队在欧冠的战绩不佳是路人皆知的,最好的战绩可能只是杀进了八强。而阿森纳曾经多次打进十六强已经是相当光荣的历史。那么这一次五支球队一起为英超而战,会有哪几支球队一定能晋级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热刺在这次的五队中,很可能又是凑数的球队,欧战软脚虾,怕是又要丢英超球队的脸了。

曼联

穆里尼奥又要在证明自己的道路上迈下坚实的一步,众所周知第二年的穆里尼奥是最可怕的,之前的皇马,还有国米,切尔西,都有他成功的案例,可以说在欧冠这条道路上他早已驾轻就熟。现在穆帅带领曼联重整旗鼓又杀回了欧冠,如果他能一鼓作气,拿下欧冠冠军,那么世界最佳主帅必是他的囊中之物。

曼城

先前因为低谷了英超的难度,瓜帅没有预料到第一年带队会遇到的种种可怕的难度,导致最终战绩不太理想。现在瓜帅已经反应过来了,赛季结束就将曼城原来的阵容进行了大换血,不声不响就花掉了两亿磅来引进新的球员。防守能力的补强对于曼城孱弱的防线来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而之前瓜帅丰富的欧战经验,也为曼城小组突围增加了不少筹码。

利物浦

渣叔看到自己的球队终于能杀进欧冠,心中那个激动啊,简直是挥斥方遒。毕竟联赛老乡太多,不好下手,时不时还要送个温暖,严重影响红军的战绩。现在到了欧冠小组赛,对待其他联赛的球队,渣叔可不会手下留情了,虽然红军目前没有夺冠的硬实力,但是根据以往的优良传统,从小组赛突围还是问题不大的。

最深度的足球看点

霍村这样打下去会降级吗?

霍村冬歇期之前踢的特别好,在联赛只剩4轮的情况下,降级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是太没有压力了,昨天晚上上半场踢的不错,下半场就被狼堡踢崩盘了。后面还有和拜仁的比赛,后几轮他们能赢一两场就不错了,获得欧冠资格现在是不用想了,欧冠进不了,T的又不好,所以只能说保持联赛中上游了。伤病困扰是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霍村缺乏豪门和冠军的底蕴,整体实力还是很欠缺,总之祝福他们在最后4轮有良好的发挥吧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以上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差不多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提前预测,德甲最后的悬念会如何

随着德甲33轮,因戈尔做客弗莱堡1:1战平对手,结束了队史首次德甲征程,小型球会难逃降级厄运,但是能连续两年立足德甲,其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本赛季一直长期深陷保级区,地被钉板在降级区。

虽然赛季末近十轮联赛取得3胜4平3负,展现出了强烈的保级求生欲,无奈之前挖的坑过大,赛季末的冲刺已经难以弥补,也印证了那句话:保级要趁早,到赛季末发力将极其被动。

德甲直接降级的两支球队已经确立因戈尔斯塔特和达姆斯塔特,都是来自上赛季的两支升班马球队。下面我们来看看德甲联赛其他的悬念。

附加赛形势

目前保级唯一的悬念是保级附加赛的名额,在联赛还剩最后一轮的情况下,我们看下图12名后的球队,排名12位的勒沃库森依靠较大的净胜球优势,已经没有风险,排名13到16位的依次为美因茨 奥格斯堡 沃尔夫斯堡和汉堡。

由于最后一轮沃尔夫斯堡和汉堡将直面交锋,这两支球队无论谁胜平负,都将产生一支参加保级附加赛的球队,美因茨和奥格斯堡依靠净胜球优势,也提前上岸。

这里还是要重点提一下多年来命运多舛的德甲常青树汉堡,近三年来两个赛季通过最后的保级附加赛胜出,得以留在德甲,并且保持了自德甲成立来唯一一支从未降级的球队记录。

在最后一轮主场对阵沃尔夫斯堡中,必须全力争胜,才能避免去打附加赛的命运,相比汉堡的命运,沃尔夫斯堡本赛季可谓直线陨落,上赛季一支杀入欧冠八强的球队,在和皇马大战两回合,仅以一个主场净胜球的微弱差距止步半决赛。

没人能相信,本赛季的沃尔夫落魄到要和汉堡“争夺”直接保级名额,因联赛领先汉堡2分,且净胜球方面对汉堡有12个球的优势,所以最后一轮至少战平汉堡,也可直接保级成功。

不过对于汉堡来说,再次打拼附加赛还是握有比较大的“心理优势”,近些年附加赛德甲球队从未败给德乙球队,而这个附加赛保级名额似乎是为汉堡“量身定做”的。

欧冠资格形势

先来看看欧冠形势,目前联赛前四球队欧冠席位已经锁定,班霸拜仁虽早早锁定联赛冠军,取得德甲五连冠,却难掩欧冠赛场再次跌倒在半决赛失利的阴影。

本赛季异军突起的升班马莱比锡曾一度要复制上赛季莱斯特城神话,但是后程疲软被拜仁赶超,并远远的甩在身后,在刚结束的德甲33轮中主场对阵拜仁场次中,在领先2个球的优势下,最后10分钟终被绝地反超。

终场前罗本的读秒绝杀,莱斯特狠狠的被羞辱,在像更高的层次还需学习,不过本赛季的表现相当辣眼睛,能够取代多特,锁定联赛第二的位置,你不能要求一支升班马再多。

而欧冠唯一的悬念是多特和霍村谁打附加赛。在最后一轮中多特主场对阵还有晋级欧罗巴悬念的不莱梅,多特本赛季表现飘忽不定,是联赛的输盘大王。

在过去的20轮联赛中有11场输盘,3场走盘,仅有6场赢盘,相信许多彩民也没少被多特给坑过,欧冠杀入八强和主场战胜拜仁,也只是本赛季和其身价匹配仅有的亮点。

作为最后一轮交战的同盟派系的球队,不排除最后一轮多特主场输给不莱梅,保兄弟多年未尝过欧战的滋味,毕竟以多特的实力在欧冠附加资格赛晋级32强的概率不低,另外在欧战的前六球队同盟派系的兄弟只有莱比锡了。

其他如霍村 赫塔 弗莱堡都是拜仁旗下的狠角色。 而霍村最后一场将主场面对无欲无求的奥格斯堡。

作为同盟兄弟,最后一轮主场拿到3分完美收官应该不难,并且霍村本赛季真实依靠主场的完美表现, 11胜5平,未失一场的不败金身还将延续,假如多特出点问题,直接拿到欧冠正赛的名额不要感到意外。

附图联赛前十积分榜

欧罗巴资格形势

接上图我们看到,欧罗巴资格的悬念比较扑朔迷离,目前还有欧罗巴竞争悬念的球队有赫塔 弗莱堡 科隆和不莱梅。

其中赫塔或许已经有把握了,只要最后一场战平勒沃库森,即可直接晋级,或者期待一下科隆胜,也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排名第六的弗莱堡形势最严峻,最后一场客场挑战拜仁,作为拜仁主场的谢幕演出,恐怕帮不了这么多。

另外在升班马莱比锡已经取得欧战资格的前提下,如果弗莱堡也拿到欧罗巴席位,那将是德甲历史上首次出现两支升班马同时获得欧战资格,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对德甲整体质量的一个“讽刺”?或许德足协有话要说了。

科隆最后一场将主场迎战无欲无求的美因茨,虽说美因茨完成了本赛季的任务,但最后一场狙杀科隆帮助同盟的不莱梅,应该还是会全力一搏的。

不过科隆本赛季主场8胜6平2负的实力,还有手握7个净胜球的优势,有非常大的可能反超弗莱堡,除非弗莱堡客场战胜拜仁,不然主动权完全在科隆手上。

不莱梅能够排名第八依靠的是最近14轮,取得10胜2平2负的骄人成绩,上半赛季还处在保级区的球队,在领袖克鲁泽的带领下,能达到现在的位置应该是很完美了。

最后一轮客场对阵多特,除了需要多特的支持之外,还要期望于其他球队掉链子,特别是科隆这场主场不胜,而自己在客场拿下多特,弗莱堡即使客场战平拜仁,不莱梅也可以以净胜球优势反超弗莱堡晋级欧罗巴。

不过依据德甲球队对欧罗巴不是很感冒,最近几年在欧罗巴的战绩相当难堪就是很好的例证,最后谁晋级的悬念只有到赛季收官的那一刻才揭晓。

德甲联赛由于赛事相对其他联赛少,而且中游下游实力比较均衡,每个赛季到收官战,不会出现太多没有战意的赛事,各方面的利益争夺也非常激烈的,这正是笔者喜爱德甲的重要原因,大家准备好最后一轮德甲收米了吗?

上赛季德甲半途下课的教练都有谁

2016-17赛季德甲联赛中,有拉巴迪亚、舒斯特尔、舒伯特、伊斯梅尔、迈尔、考琴斯基、马丁施密特、魏因齐尔等中途下课。

2016-17赛季德甲半程过后,积分榜排名后7位的球队竟然都更换了主教练,如此大规模的换帅潮在德甲近十年来尚属首次。2016-17赛季第一支对帅位动刀的球队是不来梅,在开局三连败之后,主帅斯克里普尼克随即下课,青年队教练努里接任,在他率领下不来梅成绩起伏不定,一度遭遇四连败,不过冬歇期前5轮不来梅拿到9分,暂时逃离降级区。

一周之后,汉堡也宣布换帅,前5轮只拿到1分,让这支从未降级的德甲活化石有些坐不住了,二进宫的拉巴迪亚被解雇,新帅吉斯多尔到来后,汉堡成绩未见太大起色,直到12月才收获赛季首胜,目前排名倒数第三位,保级形势严峻。

要说16-17赛季内部问题最多的球队,沃夫斯堡表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仅仅7轮过后主帅黑金就因成绩不佳被解雇,两个月之后体育经理阿洛夫斯也被炒了鱿鱼。然而狼堡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管理层,“后德布劳内”时代的进攻核心德拉克斯勒公开表达离队意愿,最终被卖到了巴黎圣日耳曼。从斯托克城租借来的后卫沃尔沙伊德由于批评主帅而遭队内禁赛。“人心涣散”是沃夫斯堡战绩糟糕的主要原因,截止冬歇期前他们的主场成绩仍排名垫底。

“德甲二年级生”因戈施塔赛季初被迫换帅,曾带队升级的哈森许特尔被莱比锡红牛挖走,继任者考辛斯基战绩奇差,10轮过后只拿到2分,2016年11月他成为本赛季德甲第4位下课的主帅。新帅沃尔普吉斯仅有过德丙执教经历,很多球迷甚至没听过他的名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练,带领因戈施塔开启了追分之路,冬歇期前的6轮联赛,因戈施塔总共拿到10分,不过目前仍身处降级区内。

另外一支“二年级生”达姆斯塔在一个月后同样宣布换帅,今年夏天才接手球队的迈尔,仅带队打了15场比赛之后就被炒,由“临时教练”贝恩德罗特带队打完了半程。冬歇期间,达姆施塔宣布前德国国脚弗林斯出任球队新帅。

奥格斯堡换帅的理由最为奇葩,据《报》称,舒斯特尔被解雇的原因除了成绩不佳外,还因其涉嫌参与酒吧斗殴。继任者是青年队教练鲍姆,他是目前德甲第二年轻的主帅,比霍村少帅纳格尔斯曼大了8岁。

冬歇期前最后一支换帅的队伍是门兴,舒伯特上赛季以救火主帅身份接手门兴,率队获得了欧冠资格并成功杀入小组赛。不过本赛季门兴表现糟糕,在联赛中曾一度两个月不胜。冬歇期前最后一轮主场输给沃夫斯堡,成为舒伯特下课的导火索。有意思的是,门兴新帅正是两个月前被沃夫斯堡解雇的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