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世锦赛决赛新闻-台球世锦赛2020

tamoadmin

1.丁俊辉有拿过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吗

2.去年死了的斯诺克明星叫什么名字

3.斯诺克世锦赛、英锦赛、大师赛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丁俊晖 作文

丁俊辉有拿过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吗

台球世锦赛决赛新闻-台球世锦赛2020

被英媒体称做“东方之星”的丁俊晖,性格内向、好强,是个外柔内刚的孩子,非常适合台球运动。他8岁半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从此“神童”称号不径而走。

2002年5月,年仅15岁的丁俊晖为中国夺取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并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同年8月31日,他又获得世界青年台球(斯诺克)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10月的亚运会上,丁俊晖以3比1战胜泰国选手素波森拉夺取斯诺克台球单打冠军,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并与队友一起获得亚运台球团体亚军。2002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在埃及举行世界台球锦标赛上,丁俊晖列第三名,平了老将郭华19年世锦赛第三的最好成绩。2002年12月15日,中国台球协会向丁俊晖颁发了“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

2003年8月,在欧亚大师对抗赛香港站和泰国站比赛中,丁俊晖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2003年9月,丁俊晖正式转为职业选手。2004年2月,丁俊晖在6:3击败世界排名第16位的乔-派瑞、闯入温布利大师赛16强的精彩瞬间,让英国的老百姓在一夜之间认识、喜欢上了这个来自东方的台球少年。

2005年丁俊晖在享有声誉的温布利大师赛上打进八强,4月又在国际台联排名赛中国公开赛上一路击败艾伯顿、傅家俊、达赫迪和亨德利等名将,首次夺得冠军。

台球大师的评价:

“如果丁今后不是世界第一,我会非常惊讶!与戴维斯、亨得利对抗多次,但从没感觉到象他这样难以对付。丁是继奥沙利文以来最好的球员,甚至比奥沙利文还出色,他将成为台球圈中的老虎伍兹!”——2004年2月在英国威林不勒的斯诺克俱乐部面对电视台的访,丁俊晖的训练搭档、2002年世锦赛冠军艾布顿如是说。

“丁的主动进攻能力非常强,他非常善于比赛,我相信丁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冠军,他会成为一个大名星。”——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奥沙利文对丁俊晖的评价。

2002年全国青少年台球锦标赛冠军,亚锦赛冠军,世青赛冠军,亚运会单人冠军,世锦赛第三;

2003年中国台球排名赛(郑州站)冠军;

2004年全国台球团体锦标赛冠军,中国台球排名赛(兰州站)冠军;

2004年英国公开赛16强;2004年英国温布利大师赛16强,世界职业巡回赛苏格兰大师赛32强;

2005年温布利大师赛8强,中国公开赛冠军。

自07年温布利大师赛决赛3:10被奥沙利文狂扫之后,他就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此后再也没得过冠军.07年世锦赛,首轮2:10被奥沙利文淘汰,08年世锦赛首轮10:9险胜傅家俊后,第二轮却7:13不敌亨德利被淘汰

楼上你不懂别瞎说,SB啊

去年死了的斯诺克明星叫什么名字

北京时间10月10日凌晨,三次斯诺克大师赛冠军保罗-亨特因癌症去世,年仅27岁。他不仅是斯诺克界一名很受欢迎的选手,而且是一名极具天赋的选手。

保罗-亨特曾经三次获得过斯诺克大师赛冠军,并且打入过一次世界锦标赛的四强,他曾经被看做是斯诺克界最具天赋的选手。

出生于利兹的保罗-亨特在2005年3月被诊断出患有内分泌腺肿瘤,他曾经在去年重新回到赛场,不过此后又因为需要接受化疗,而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去年他仅仅取得了一场比赛的胜利,世界排名也从第五位跌落到了第34位。27岁的保罗-亨特在上周五病情加重被送往英国约克郡的医院救治,由于抢救无效,亨特于当地时间周一晚上逝世。

七次世锦赛冠军得主亨德利对亨特的逝世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我被这个噩耗惊呆了,他的家庭还那么年轻,他本来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真是个糟糕透顶的一天,我实在不愿听到这样的消息。”

1991年世锦赛冠军-老将约翰-帕洛特说:“他的离去是体育届的一大损失,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亨特在1995年自己16岁的时候成为了职业斯诺克选手,他在1998年的威尔士公开赛上夺得了他的首个职业冠军,当时他只有19岁。

亨特在2002年再次获得了威尔士公开赛冠军,同年获得了英国本森赫奇斯大师赛的冠军。

在温布里2001年大师赛决赛中,亨特在3-7落后的不利局面下,最后完成逆转以10-9战胜奥布赖恩夺得冠军。在随后的2002年,亨特同样在0-5的不利局面下,奋起直追以10-9战胜威廉姆斯再次夺得大师赛冠军。2004年的大师赛决赛,亨特又是在2-7落后的不利局面下,最后以10-9逆转奥沙利文,完成了个人大师赛的帽子戏法。

在被查出患有癌症之前,亨特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很具个性的选手,他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选手。不过在和美丽的妻子林塞-法尔完婚后,亨特似乎象变了一个人,在夺得首个大师杯冠军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回家里和太太一起庆祝。

亨特被媒体誉为“台球场上的贝克汉姆(贝克汉姆新闻,贝克汉姆说吧)”,他隆重的婚礼足以印证这点。

本周六,亨特将迎来他28岁的生日。不过,老天没有让他撑到那一天。亨特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他的女儿在去年12月26日刚刚出生,目前还没满一岁。

附亨特主要战绩:

18年:10月14日出生

1995年:16岁时转变为职业选手

2001年:在3-7落后的局面下,最后完成逆转以10-9战胜奥布赖恩夺得本森赫奇斯大师赛冠军。

2002年:在0-5的不利局面下,奋起直追以10-9战胜威廉姆斯再次夺得大师赛冠军。

2003年:进入了世界锦标赛的半决赛,以16-17惜败于达赫迪。

2004年:击败奥沙利文,第三次获得大师赛冠军。

2005年:被诊断患有内分泌腺肿瘤。

2006年:带病参加世界锦标赛,首轮即遭淘汰。

10月9日:因病逝世,年仅27岁。(vicar)

斯诺克世锦赛、英锦赛、大师赛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斯诺克比赛分为许多比赛,如中国公开赛、上海大师赛、中国锦标赛、冠军联赛等。,其中斯诺克大师赛、英冠、世锦赛是最重要的赛事,而世锦赛无疑是最重要的赛事,只有获得世界冠军的人才配得上世界冠军的头衔,那么剩下的大师赛和英冠哪个更高呢?斯诺克大师赛和英冠哪个更重要?

虽然斯诺克大师赛每年1月开始,英国锦标赛是每年12月底的重要赛事,但实际上这两个项目的时差非常接近,所以这两个项目的比赛难度系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大师赛历史悠久,地位较高,每年只有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才有资格参赛,必须连续四场获胜才能在决赛中夺冠。

但是赛制的规则和大师赛有很大的不同。每年有128名选手参加英冠,其中除了世界前16名选手外,还有很多黑马和无限接近顶级选手的选手。要在决赛中赢得冠军,你必须连续赢七场比赛。谁是的含金量英国锦标赛的奖金现在是20万英镑,而大师赛的奖金是25万英镑。英冠比大师赛少5万英镑。

虽然大师赛在斯诺克传统上与英国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并列,但与英国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排名赛,而是最高级别的邀请赛。即使赢得大师赛,奖金也不算个人世界排名积分英锦赛是排名赛中的大型排名赛,对于斯诺克选手的世界排名分尤为重要。想象一下排位赛可以影响邀请赛的参赛机会,因为一个选手在排位赛中表现不好会大大降低积分的排位,失去很多除了大师赛之外的邀请赛机会。

结合比赛难度系数、含金量以及对球员排名的影响分析,可以说大师赛含金量高于英冠,而英冠的比赛难度系数和积分排名高于大师赛。所以英冠的综合权重高于大师赛。

丁俊晖 作文

2005年18岁的丁俊晖一举夺冠成为中国的“斯诺克明星”,之后几年他持续低谷。2011年初他拿下作为心结的温布利大师赛冠军,重新找回节奏和信心。这6年间他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成长阵痛?

又是一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5年前,丁俊晖在此赛事中破茧而出,一冠成名,由此踏上明星之路。去年,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上获亚军。这6年来,他一直是焦点。

丁俊晖回国已经快一个月了,主要以休息调整为主。中国公开赛的比赛馆里有两张训练球台,球手轮流练,每天每人练习时间不到两小时。可是他并不担心。“我的技术应该还有缺陷,但没有去练,我比较懒惰。”丁俊晖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自我调侃,“但不要太计较,不然压力会太大。随着经验增加,慢慢对一些球的处理会好的。”

他已经学着在赛季中调整自己的节奏,把精力集中放在重要的赛事中,包括他心仪的中国公开赛和4月的世锦赛。

低谷中爬起

2011年1月,丁俊晖战胜傅家俊,赢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一扫数年的心结。“这个比赛参赛的人比较少,赢一两个就进前四,感觉比赛进行得比较快,打起来心态比较好。我不喜欢那种赛程很长的比赛,比较磨人。”丁俊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场丁俊晖职业生涯分水岭式的比赛,但他对自己的总结轻描淡写。

2007年,也是在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丁俊晖在2比0领先奥沙利文的情形下被翻盘。比赛中,看台上有球迷开始责骂丁俊晖,丁情绪失控流泪,比赛尚未结束,就主动向奥沙利文表示祝贺。

“哭是因为多年的累积,在那一刻爆发了。那时候一门心思想赢,容易折。丁俊晖职业低谷开始的前兆就是在这场比赛输了之后。”丁俊晖的好友、台球大本营发起人任浩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2007年和2008年是丁俊晖最低谷的两年,自己对成绩的苛求,压得他无法抬头。

“刚去英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赢了一两场就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对阵的人越来越多,风格都不一样,开始输球,才知道自己不是想象的那么强。”

每个赛季赢多少场比赛,丁俊晖都记得。随着赢球场次增多,丁俊晖的世界排名进入前十六,他时常可以直接进入比赛的第二轮,这就意味着对手已经打过一两场球找到手感后,丁俊晖才到赛场。斯诺克比赛讲究临场状态,这种变化让丁俊晖不能适应,状态时常不好。

状态不好容易输球,但必须赢得比赛获得足够的积分保住十六强的位置。那段时间,丁俊晖会参加很多比赛,一个赛季无法得到足够休息。

“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调整,有些迷茫。比赛一来就去打,尽量赢一轮是一轮,根本没有想过后面会怎么样。自己清楚心态状态怎么样,但不可能全部和别人说出来。”那种苦闷,20岁的丁俊晖只能在异乡依靠打游戏、上网排解。“找谁也没用,谁也帮不了。打不好,也只能那样呆着。那两年就是恶性循环,打不好,没信心打球,不想练球,但既要打比赛又要保证训练量,非常烦躁。”

2002年开始,16岁的丁俊晖就和一些中国球手在英国训练比赛,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开销又大。第一年,丁俊晖、金龙、刘崧等人每天都数着钱过日子,一天能花多少钱,花在什么地方,都要心中有数。赢了比赛就有奖金,输了就要自己贴钱。

背井离乡的艰难,练球的辛苦,父母、亲友都预知了。“可大家都没有从一个人正常成长的因素去考虑,忽视了他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很多困难,压力很大。除了球场就是回家,没法调节。”丁俊晖的好友任浩江说。

自我较劲的这几年也是丁俊晖球技不断增长的几年,赢球更多的是靠技术,可怎么驾驭比赛,赛中如何调整节奏,他还颇为稚嫩。

成长的代价

进门后和记者微笑着打招呼,轻松地斜靠在椅子上侃侃而谈,这是2011年的丁俊晖,一个已懂得应付场面的24岁年轻人。

时间倒退三年,他还是个沉闷寡言、在公开场合甚至显得木讷的球员。在他最低谷的那段时间,身边的人只是默默地陪着他,丁喜欢做什么就陪他去做,彼此交流不多,一说他,他会烦躁。

“丁俊晖的压力和困境都是一般球员碰不到的。几年前的他除了比赛,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更封闭一些。”众辉体育市场总监张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2005年丁夺冠与众辉签约后,他一直作为公司代表陪伴着丁俊晖。

1998年,丁文钧变卖房产培养儿子打球,多年来几乎未让丁俊晖独自面对过社会。丁俊晖也不曾像其他项目的运动员那样经历团队生活。直到2005年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突如其来的高度关注让18岁的丁俊晖无所适从,异国打球生活的诸多麻烦更无法解决。

众辉体育开始安排丁俊晖旅行、上课、参加社会活动和赞助商活动,希望让丁俊晖更多接触社会,扩展视野。经过与校方的协商,丁俊晖去上海交通大学读工商管理。

在休赛期,张萌陪着他到学校听课。每天早起在教室里坐几个小时,回家还要完成作业,周而复始,开始丁俊晖觉得麻烦、不太适应,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每隔两三个月,经纪公司会安排丁俊晖上公关课、媒体培训课,帮丁俊晖适应和外界打交道。“主要还是靠丁俊晖自己的体会。”张萌说。这两年他发现丁俊晖聊天的话题不再只局限于训练、游戏,一些国际大事、商业活动、职业规划,他都有自己的观察。

“我坐得都没有手感了,他基本没给我机会,就像个强盗一样。”2010年中国公开赛决赛输球后,丁俊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评价对手。大家形容丁俊晖口出妙语,因为他们希望丁俊晖是一个球技出众且口才、风度俱佳的超级明星,但他们等得太久了。

2009-2010赛季,也是丁俊晖“想通”的赛季。“调整得比较好。没有每天练球8个小时,比较放松,感觉可以了,就不练了。我自己对自己了解,精力集中也就三四个小时。往死了练,我现在是不会做的。”丁俊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个训练时间量,和世界一流选手相当,一些年岁稍大的球手平时更为放松,赛前集中训练两三周即可。

今年3月,台球皇帝亨得利在长沙曾评价丁俊晖“拥有非常高的天赋和很好的技术,在这两方面已经达到了世锦赛冠军的水平,但是我对他还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他对比赛状态和情绪的控制还欠火候”。

“亨得利比较好胜,我没有他欲望那么强,他可能觉得我们年轻人就是要120%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去,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他是集中每一场球,但这样对自己有些残忍。可能我有时候对比赛没有那么高的追求。”丁俊晖对记者解释自己的“松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状态挺好,但场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为是自己哪里错了,其实是对手打得更好。”

中国体育明星的“责任”

衡量一名职业运动员成功与否的标尺,常常是他的商业价值,能赚多少钱、有多少社会关注度。

烟草商按规定于2005年退出赛事赞助,斯诺克运动因此遭到沉重打击,始终没有新的大赞助商进入。这项职业化才30年的运动,现场观众有限,不可控的比赛时间也给电视转播带来很大的麻烦,加上该项目的流行地区有很大局限,斯诺克赛事、球手的商业开发一直不如意,奥沙利文、希金斯等顶级球手的运动荣誉和他们的商业价值一直以来不成正比。

斯诺克选手的运动生涯很长,丁俊晖的经纪公司众辉体育得到专家建议:丁俊晖25岁到30岁是技术上最成熟的时候。公司也以此为时间点划分丁俊晖的商业开发阶段。

18岁到25岁,是丁俊晖的技术成长期,经纪公司所有核心工作都以丁俊晖训练比赛提高球技为主,赞助商、社会活动都严格控制,只有在5~8月没有比赛的时候,在国内安排一些商业活动。按照每年要为每个赞助商家服务一周的时间比例,丁俊晖的赞助商被控制在5~6家,并尽量避免将“第一人”“球王”“神童”等名号强加给丁俊晖。

丁俊晖本人也认可这种安排。

但一名运动员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对运动项目的推动作用。

在今年德国赛和威尔士赛上,丁均止步八强,回国后参加海南精英赛、中巡赛张家港站也战绩平平。丁俊晖在2011年温布利大师赛夺冠之后,成绩并不理想,特别是回国参赛的状态不好,让球迷担心他在中国公开赛上能走多远。

“我没有太把输赢放在心上。回国内要放松一下,没练球就不可能打好。”丁俊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也是他在漫长的斯诺克赛季中的调节方式。“我不会完全投入某些比赛,不是说放弃。我清楚该打好什么样的比赛,比如世锦赛前的小比赛,就不会全力去打,我必须保证世锦赛前的训练量。”

2005年丁俊晖成名后,直接带动了国内赛事兴起。很多比赛,丁俊晖就是金字招牌,只要他参加,赛事的推广就更有力。

依照丁俊晖的意愿,众辉体育会协调安排他参加国内赛事,每年两到三站,并和中国台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协商。“国内台球推广需要丁俊晖,比赛安排甚至会就着丁俊晖的时间。”众辉体育市场总监张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丁俊晖不去,球市就会有影响。可如果参加过多了,会影响国际的赛事,对推广也不利。”

斯诺克赛季跨年,9~12月中旬,丁俊晖都会在英国训练比赛,他利用圣诞期回国参赛。1~2月在英国训练比赛,3月回国参赛,然后去英国准备世锦赛。5~8月放松,他会参加一些国内赛事。这是丁俊晖一个赛季的安排。相比其他外国选手,丁俊晖每个赛季的比赛都多出一些“中国站”比赛。

“自从我去英国后,也有很多人加入到这个旅途中来。我一开始是沿着庞卫国等人的脚步走的,我现在也走一条路给后面的小孩看,他们会有一个目标,知道自己一步步要干什么,心里会有个底,知道该做什么。”丁俊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现在了解自己的责任,“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个人不可能参加所有的比赛,需要有人支援。现在梁文博去参加一些比赛,也有一定影响力。我35岁后也不会有心情在英国生活下去,但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时期都会在英国,我这么走就可以了,好坏年轻球员都看得到。”

3月29日晚,丁俊晖在中国斯诺克公开赛首场比赛中,1比4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局才逆转拿下首秀。而这样的不稳定状况也是在很多内行意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