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发行了几套美元
2.草原上的小木屋的发言稿
3.桃林那个小木屋的改写作文
美国发行了几套美元
美元不分套,严格的来说美元只是个统称,泛指美国发行的纸币。
历史上美元有很多券别,比如黄金券,白银券,国民银行券,联邦券,联邦储备券等等。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常见美元主要是联邦储备券,但自1928年以来发行的美元都是美国的法定货币,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之前提到的黄金券,白银券,国民银行券,联邦券如今依旧是美国法定货币,可以当做同面值的联邦储备券来流通。
美元之前改版也不像人民币那样频繁,比如联邦储备券从1928年开始发行直到1996年才彻底改版,这68年间只是对颜色稍加修改,但主要设计元素没有改变,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头美元。小头美元国内的银行体系已经不兑不付了(说白了就是不收)但这只是国内银行业的规定,美国那边没有这种情况。
1996年开始出现新版的联邦储备券,也就是你上的那些,俗称大头美元。
2004年起,开始出现彩色版的联邦储备券,美国纸币算是告别了黑白照片时代。。。首先推出的10元券,别的面值也在此之后相继推出,目前全部面值的彩色版已经全部推出(出于印刷成本考虑,1元和2元面值的没有彩色版及大头版)
英国不是单一货币国家,他是由英格兰镑,苏格兰镑,北爱尔兰镑,马恩岛镑,根西岛镑,泽西岛镑共同组成的货币体系。这几种镑都是英国的货币,在英国国内可以相互间等值流通。
但在国内英镑指的是英格兰镑,而且其他的几种镑国内的银行也不认可,所以我们只说英格兰镑。英格兰镑目前已经发行到了G序列(也就是G版),但还没有发行完整,目前G序列只发行了5镑和10镑两种面值,也就是塑料钞英镑。20镑和50镑的会在今后几年内相续发行。
从新国王登基开始就会推出印有其头像的英镑,第一版叫A序列英镑,此后会每时隔几年改版一次来对付钞,改版后叫B序列,再改版叫C序列,依次下来,直到国王去世新国王登基再开始新的循环。
英镑有作废一说,但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二战结束后,英国宣布了几种面值的英镑纸币限期回收逾期作废,这是因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伪造了这几种面值的英镑,并且伪造的还非常成功。
另一次是11年英国货币改十进制,即1镑=100便是。之前发行的镑,先令,克朗,弗罗林,旧便士就作废了。
英国货币在币改前是非常杂乱的,比如1镑=20先令,1个先令=12个便士,5先令=1克朗,1个弗罗林=2个便士,那时候外国人到英国真的会被各种钱弄蒙。所以英国在71年时放弃了传统,迎合世界潮流开始将英镑与辅币关系化繁为简,取消了先令,克朗,弗罗林这三个货币单位,所以之前发行的英镑限期兑换逾期作废。
最后一次是1英镑硬币,这个据说的比真的多,所以英国宣布发行新1英镑硬币,在此之前的各种图案的1镑硬币全部作废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发言稿
《草原上的小木屋 》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
我觉得罗兰一家太幸福了,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文中,父母亲带着不满7岁的罗兰和姐姐玛丽、小宝宝琳林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激流、攀登悬崖,到达堪萨大草原。他们建起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爸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之火,熬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因为当时印第安人保留区不向定居移民开放,他们又不得不选择离开。
让我最感动的是烟囱着火那一幕。那天下午,北风呼呼,天气寒冷,妈妈叫玛丽和罗兰进屋去,并生起了炉火。突然,整个烟囱的顶部都着火了,有一根燃烧的大木棍滚到了玛丽的裙子底下。玛丽吓坏了,动也不敢动。这时,罗兰想都不想,抓住椅子靠背用尽全身力气把沉重的摇椅拉开,又马上把把燃烧的木棍扔回壁炉上。我觉得罗兰真勇敢。
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像罗兰他们一样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努力去解决,生活同样会非常美好!
桃林那个小木屋的改写作文
每次去外婆(pó)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板上的告示:桃子———自摘———3千米。真有趣,这次我决定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1千米,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的桃子,红色的箭(jiàn)头向右指。我把车开上右边的泥石小路。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3千米时,我看见了一道木栅(zhà)栏,围着一个小木屋,屋后有一片桃林。我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走近小木屋,看见了两条狗和一只猫。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gē)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那两条狗看着我,在我身边走来走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那两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带我去桃林吗?”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fèi),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领路呢。
钻进桃林,只见茂盛的桃树上结满了桃子,一股沁(qìn)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chán)涎(xián)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把熟了的桃子一个一个地摘进篮子。不一会儿,篮子里便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把桃子装进汽车,又把5元钱放进钱箱里。这时蹲在钱箱旁的那只大花猫,“喵(miāo)喵”地叫了两声,似乎是和我说再见。
我还没上车,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住这儿吗?”开车人问道。
“不,你看看桌上的字条就明白了。”我发动了汽车,回头看看,见那人正提着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桃林走去。
汽车往回走了十几米,我不禁停住车,再一次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桃林,那间小木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pǔ)实而又纯(chún)洁的地方。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