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的朝鲜族和吉林的那个说朝鲜语更接近首尔音
2.朴银花是哪里人
3.延边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4.延边州辉煌历史、延边州近些年的发展,未来
黑龙江的朝鲜族和吉林的那个说朝鲜语更接近首尔音
要严格说就挨不上首尔话。更接近?从延边和黑龙江说的比较起来应该是延边的,因为确实如前一位所说,朝鲜族多来自半岛北边,(说句题外话,从历史严格来说半岛北边的虽然生硬,但却是传统的标准化传下来的语言),但我不同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朝鲜族语言一致的说法,因为根据人口聚集多少,聚集时间的多少,和受当地文化影响,及地缘的原因来说是会不一样的(汉语的地方方言是最好的例证,而且根据自然性民族同化少数民族特性会渐渐消失,尽管会很慢),再从接触黑龙江朝鲜族来看,个人感觉那里的朝鲜语比较糙啊!至于首尔话现在还真不好说,因为媒体发达,韩流的冲击,传播速度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趋于韩化,而且去韩国劳务的越来越多受韩国影响很大,回来基本都会用首尔话“得瑟”几句说,说这么多其实想说朝鲜族经过义务教育,虽然口语上说的是属于方言,但还是都会说标准的朝鲜语和书面文字。如果非说朝鲜族的方言,哪里的更接近首尔话,从个人观点说也就延边能有几根头发丝那么挨上而已,因为延边这里是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
朴银花是哪里人
朴银花,女,1983年1月出生在吉林,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现工作于延边歌舞团,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歌唱演员,同时也是延边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朴银花从小热爱文艺,有音乐梦想,5岁第一次上台演唱家乡的童谣《水》。少年时期跟随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姜信子老师学习朝鲜族传统民歌,学习伽倻琴弹唱和朝鲜族民族音乐。17岁,随中央民族大学林晶教授学习声乐专业,之后已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回家乡进入延边歌舞团声乐部工作。在工作期间,每年参加90多场爱心公益演出,以及文化惠民下乡慰问演出。也参加过延边新春音乐会,春节晚会,以及国内国际声乐比赛,全国各地循环演出等等。她热爱与其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发展。作为一名中国朝鲜族青年歌唱演员,她用青春热心,歌唱祖国,歌唱新时代美好幸福的生活,把美妙的歌声奉献给可爱的家乡人民!
朴银花的文艺工作与获奖情况:
1996年8月共青团吉林省委被评为《吉林好少年》,被评为《六年三好学生》
1998年11月4日纪念“中韩文化建交6周年”代表吉林省去韩国首尔演出
2000年8月17日延边州第二届民族传统音乐节经典民谣大赛《花打铃》奖励奖
2001年7月1日庆祝建党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演出独唱《阿里郎》一等奖
2002年9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系
2005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KSC朝鲜族大学生联欢晚会 独唱《金达莱》
2011年8月吉林省延边歌舞团 声乐部独唱演员
2012年6月12日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剧目金奖
2012年11月20日参加吉林省第五届中青年演员评比比赛 青年组二等奖
2012年11月29日参加延边州委宣传部举办的十八大音乐会颂歌献给党 独唱《芦花》
2013年3月22日参加延边州文化系统第一期优秀青年干部会议
2013年10月12日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放歌长白山》优秀剧目奖
2014年4月15日参加第29届朝鲜平壤《4月之春》友谊艺术节国际声乐比赛 银奖
2015年5月9日参加北京《感动中国》选拔赛入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嘹亮的歌声》全国女高音原创
延边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延边大学(Yanbian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隶属于院高教部,1957年划归吉林省所属。1958年8月,延边大学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合并组建成新的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1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依托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有7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还建设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25门省级精品课。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项目。在2002年和2008年两次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评价。
学校拥有一支学风严谨、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76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55人,占47%;具有硕士学位的601人,占4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829人,占59%;聘请了包括杨振宁博士在内的3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我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成员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4人。获得宝钢教学奖特等奖提名奖2人,优秀奖14人;获得教师奖和霍英东教师奖19人。吉林省省管专家4人、长白山学者7人、特聘教授、首席教授等省部级各类专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100余人。我校引进、推荐的1名韩国籍科学家成功入选第二批“外专”。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66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526人,本科生19,004人,专科生585人),继续教育学生35451名,以及来自31个国家的留学生553人,构成了多元文化荟萃的大家庭。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学习,注重中外联合合作培养的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建立了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建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提高了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建校67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8万余名具有跨文化素质与能力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振兴、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设有长白山生物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白山生物与功能分子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言文字信息化基地、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吉林白山生物研究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吉林省转基因动物与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延边黄牛科技创新中心;良种肉牛选育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免疫生物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朝药研究、细胞功能与药理等一批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延边黄牛保护研究中心;吉林省朝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朝鲜族食品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中韩食品科学与技术、中韩动物科技、朝医药科技创新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设有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们江区域开发研究中心;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长白生物与健康产业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肉牛科学与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朝鲜族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重点领域研究基地-朝鲜·韩国法研究基地;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延边大学共建吉林省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与延边大学共建亚洲研究中心以及民族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机构。学校充分发挥语言、学科与地缘优势,打造了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品牌。中文核心期刊《汉语学习》、《东疆学刊》以及中国朝鲜语学会等4个国家级学会,成为学校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学校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地方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彰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设有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基因修饰克隆猪的生产与应用、延边黄牛种质保护与产业化生产、肿瘤病理生物学、朝医药研究朝鲜韩国法研究等6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3”前期重大专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7项,省部级项目123项,地厅级项目211项,国际合作项目120余项。其中“抗口蹄疫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项目组2012年6月成功克隆出我国首例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小型猪,《Nature》杂志报道了学校尹熙俊教授团队的“双肌性状猪”研究成果,使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项目组培育出了被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延黄牛。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110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1199篇、CSSCI302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172项,获得专利63项。学校全面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先后与延边州人民以及8个县市、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市人民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孵化等领域拓宽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主动作为,积极契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20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台湾)的393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促进了高层次实质性合作。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拓宽合作办学领域,与韩国崇实大学、忠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获批“中美人才培养”双学位项目,新增通讯工程专业和经济学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初见成效。加强“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成立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延边大学中心、在韩国忠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等工作学校对外将使合作的尝试广度不断拓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先后与俄罗斯远东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1,000名。学校在保持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欧美国家高校合作交流,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影响。
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和“自强、和合、日新”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各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倡导爱与奉献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实施“三全”育人工程,促进了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社团文化和高水平文艺演出、精彩的体育赛事、高层次的周末学术讲坛、丰富的科技创新竞赛等,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校园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达200多万册。美丽的校园,优良的办学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整洁的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的体育馆和活动中心,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建校6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多元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民族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也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代等老一辈***以及胡、、、等党和国家***都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并题词,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向未来,延边大学将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为己任,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紧紧抓住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延大梦”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3月16日)
;延边州辉煌历史、延边州近些年的发展,未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219.1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多万,占总人口的36.6%,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自1952年9月3日成立以来,连续四次被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州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延吉市。
一、边疆近海,区位独特。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延边濒临日本海,图们江是我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边最东端的珲春防川,仅距日本海15公里。以珲春为核心,在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周边,分布着俄、朝等国10个优良港口。延边有12个对外开放口岸,年过货能力610万吨,过客能力290万人次。经过多年的建设,延边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沟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长珲高速公路、长图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州内8县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连,与俄、朝两国实现铁路、公路对接,域内连接省会城市的吉珲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开工建设,开通了长春经珲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客运班线。海运方面,开通了珲春经朝鲜罗津至韩国釜山的运输航线、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日本新潟—韩国束草四国联运航线成功试航、珲春经朝鲜罗津至我国东南沿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获批。航空方面,延吉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国内航线和飞往韩国首尔、清州的国际航线,成功对接经韩国首尔至日本的空中航线,中俄两国民航部门已批准延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空中航线。
二、物产丰饶,富集。延边坐落在闻名世界的长白山北麓,境内有野生动物367种,野生植物246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盛产被誉为“东北三宝”的人参、鹿茸、貂皮。其中参茸产量居世界第一。延边现有人参(园参)留存面积6300公顷,年产鲜人参1.2万吨,占吉林省一半以上。此外,大米、黄牛、食用菌、烟叶、蜜蜂、五味子、苹果梨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苹果梨种植面积4700公顷,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生产基地。2002年12月,延边苹果梨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延边境内有大小河流487条,水能蕴藏量141万千瓦。其中矿泉水是我国少有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之一,品质被国际权威机构确认为世界顶级矿泉水,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和俄罗斯高加索山并列为世界三大矿泉水产地,仅二道白河地区日出水量就达12万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州内已探明9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煤炭、油页岩、石灰石、黄金、铁、钨、钼等储量巨大。延边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州林业总经营面积40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35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9亿立方米。延边旅游丰富,长白山风光游、朝鲜族民俗风情游、跨国跨境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汽车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3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719万人次。
三、生态优良,民风淳朴。长白山保存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延边域内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9个,森林覆盖率80.2%。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是吉林省乃至全国公认的“天然氧吧”和“生态后花园”。延边民风淳厚,朝鲜族能歌善舞,尊老爱幼,注重礼仪,崇文重教,各族群众热情好客,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州每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94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民族地区中率先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延边非常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秋千、跳绳、摔跤、滑冰等项目上颇具优势,是全国唯一拥有甲级足球队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创了我国舞蹈类项目成功申遗的先河。
四、政策优惠,产业兴旺。延边是国内同时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唯一地区,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前沿”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目前,延边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卷烟)、能源矿产、林产、旅游、医药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并发展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东北最大的卷烟生产企业—吉林烟草工业有限公司,2010年为延边创税32亿元,企业商标“长白山”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主打产品“长白山”低焦油卷烟是目前国内同行业技术领先产品;全国中药十强企业之一吉林敖东集团,全国能源产业龙头企业中国电力集团所属珲春发电厂,全国黄金生产龙头企业福建紫金矿业所属珲春紫金矿业,每年为延边创税均超亿元。
五、开发开放,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每年都有大批人员赴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劳务。“十一五”期间,全州涉外劳务收入累计超过40亿美元,年均8亿多美元。以美元为主的劳务收入源源不断输入,形成了庞大的民间资本。2010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4.9亿元,比上年增加106.9亿元,增长16%;余额333.5亿元,增加29.8亿元,增长9.8%。充裕的民间资本,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使延边成为金融保险业的市场竞争之地。延边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810多家外资企业在延边置业发展。同时,全州已有几十家企业在俄罗斯和朝鲜投资建厂,涉及食品、卷烟、服装、水产、木制品加工等多个产业和领域。2010年,我州对朝边境旅游异地试点获批,珲春市获批开办卢布兑换业务,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增长15.2%。
201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6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88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1.3亿元,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9.8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7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分别增长7.6%和10.8%。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