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深圳总部-华夏幸福VS深圳佳

tamoadmin

1.市值蒸发6000多亿,遭大股东减持,成立33年的中国平安怎么了?

2.曹山石:华夏幸福开了一个啥都没说的会——机构更慌了

市值蒸发6000多亿,遭大股东减持,成立33年的中国平安怎么了?

华夏幸福深圳总部-华夏幸福VS深圳佳

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与它的开放和创新分不开。40多年来,深圳诞生了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腾讯,中国最大的民企华为,还有顺丰、大疆、立讯、正威等一系列优秀的公司。

不过,说到深圳最赚钱的公司,不是华为,也不是腾讯,而是中国平安。创立30多年来,中国平安发展成为了一个超级金融集团,业绩和股价表现都非常优秀,是为数不多的A+H股双万亿市值的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0年净利润为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已经是多年蝉联深圳最赚钱的企业。实际上,除了利润,中国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业,2020年达到1.32万亿,华为是8000多亿。不过,腾讯在利润上开始狂追,2020年达到1227.42亿元,同比增长30%,与中国平安的差距在缩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 社会 保险经理马明哲的提议下,平安保险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国企,彼时只有12名员工。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平安保险开启了狂奔猛进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1992年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通过人海战术,大举扩张。2002年后,中国平安又成为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拿到了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全牌照”,成为了一家综合性金融集团。2012年后,平安又扩展到了金融 科技 领域,平安医疗、陆金所、 汽车 之家,一个个品牌相继崛起。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的股东也不断发生变化,原始股东工行和招商局相继退出,后来英国汇丰银行成为了最大股东,如今泰国卜蜂集团又是大股东。不过由于股东分散,并没有控股股东,中国平安成为了一家非国有企业,既不是国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平安排第49位,六度蝉联全球保险业第一品牌。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金融保险集团。

创立30年来,随着业绩的持续优异表现,中国平安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堪称“白马股”。然而,白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价持续下跌。

7月14日,中国平安跌破60元,收盘价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价曾高达93.22元。也就是说2021年以来,平安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6000多亿。这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从资本市场来说,中国平安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每次转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金融,中国平安快速转型,在金融 科技 领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然而如今股价却大跌,就连大股东都两度减持。去年卜蜂集团减持了2.2亿股,今年6月16日又减持了1.83亿股,两次共290亿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一般都是受业绩表现不佳的影响,中国平安也是一样。

据了解,寿险业务是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如果这块业务出现了问题,那公司业绩和利润必然受影响。2020年因为疫情,出现了下滑也正常,但进入到2021年,我国基本上全面恢复了生产生活,而中国平安的保费却下降了5.66%,保费收入为3610.8亿元。

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靠的是保险代理人制度,实际上就是“人海战术”,这些人和平安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一般都是自己先买份保险,然后拉亲朋好友来买保险。如今这种模式的效果越来越差,成交率下降,导致业绩下降。平安保险的代理人从2019年末的116.7万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万人。

另外,中国平安也是一家投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但却频繁踩坑,540亿拿下华夏幸福,370.5亿元—507.5亿元揽下方正集团烂摊子,还花费330亿元收购凯德集团的来福士项目,可以说每个都是大手笔,但能够给带来多少效益,还要打个问号。

还有就是中国平安这两年高管也是动荡不已,2019年11月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辞职,去年3月,被视为平安集团“太子”、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长任汇川也离开了,11月平安人寿副董事长毛伟标离职加盟京东。当然,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辞去了集团CEO职位。

对于一家成立33年,总资产超9万亿的超级企业,想要业绩持续增长,就必须在战略上持续创新,走错了方向,那就会出大问题。

曹山石:华夏幸福开了一个啥都没说的会——机构更慌了

展望未来,和凌通社一起腾飞2021。

华夏幸福,名字取得挺好听的,而且其造城的伟大战略此前还把平安马明哲拉上了船。依靠造城的战略,华夏幸福老板也以500多亿的身价成为河北首富。

然而,和泰禾集团富翁黄其森一样,华夏幸福对于坚持房地产的调控的决心低估了很多,很多,他们都梦想这次的调控和过往一样,只是走过场。

数据显示,华夏幸福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有息负债规模达 2185 亿元,对应净负债率 214%。 现在,在三条红线之下,眼看和平安的对赌完成困难,而随着海内外中介机构调低评级,其融资手段枯竭,股债双杀,这路线和泰禾集团基本一样,看起来有很多抵押物,但现金流的枯竭就如人得了一样,被一口气闷死, 平安已经亏损了90亿 ,如平安萌生退意,河北首富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而平安损失也非常惨重。

凌通社一直认为,此次的房地产调控中,一定会有看起来牛逼的房地产公司倒下,这也是为什么凌通社一直说不要做梦万科会收购泰禾的原因。同理,平安虽然损失惨重,也决不会在华夏幸福进IC之前有什么动作。华夏幸福下行之路恐怕什么刚刚开始。

山石发了一个推

1月13日,穆迪将华夏幸福(600340.SH)的Ba3企业家族评级和华夏幸福 (开曼)投资有限公司支持的高级无担保评级下调至B2;同时将这些评级纳入评估范围,以便进一步下调评级。

穆迪认为,评级下调反映出华夏幸福的经营业绩和产生的现金流均低于预期,鉴于 其流动性状况不佳,且在未来12-18个月内有大量债务到期或成为可推举债务,这加大了其再融资风险。

美元债利率10.875

国内债已经打了7折以上

平安已浮亏90亿

根据华夏幸福最早引入平安股权投资时的约定,公司需在2020年度实现净利润180亿元,但根据2020年第三季报,华夏幸福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2.8亿元,只完成了180亿元的40%。要在第四季度实现超过100亿的利润,其压力可谓不小。

中金公司:业绩对赌难达成,盈利增长料承压

投资建议

我们将华夏幸福投资评级由跑赢行业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下调32%至 11.09 元,对应 3.0/2.7 倍 2021/2022 年市盈率和 7%的下行 空间。理由如下:

“三条红线”新规施压公司负债端。 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 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达 2185 亿元,对应净负债率 214%,剔除 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 78%,属于“三条红线”规定中的红档 房企。我们在近期发布的报告《拨云见日,去伪存真:数说 “三条红线”》中对 26 家样本房企的达标过程进行了推算。 结果显示,为实现降档目标,华夏幸福未来年份拿地强度将 下降,存量土储规模难以提升,土储覆盖倍数维持在 1.3 倍 左右;同时,公司存量土储质和量上存在不足,我们估算公 司当前未售货值约 1300 亿元,仅能覆盖未来 1 年左右的销售 额,存量土储中三四线城市占比 75%,环京地区占比 52%, 去化难度偏高,共同导致销售增长可能失速(2019 年公司房 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 20%,1-3Q20 同比下降 61%)。此外公 司存量的住宅、商办项目以及产业园区后续仍有大量刚性开 发指出,我们预计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将持续承压,转正难度 较大(2019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出 318 亿元,1-3Q20 流出251 亿元)。

业绩对赌难达成,盈利增长料承压。 根据业绩对赌协议,公 四 2020 年须实现归母净利润 180 亿元,2020 年前三季度公 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5%至 73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难以完 成 2020 年业绩对赌要求(其中房地产结算收入 560 亿元,产 业发展服务收入 335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 132 亿元),同时 考虑到预收房款同比持续下降,公司未来结算收入和利润增 速亦将承压。

展望未来,重新出发用心前行,腾飞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