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我的平衡女王的作者简介
2.眭禄的运动生涯
3.平衡木有哪些体操动作
我是我的平衡女王的作者简介
李珊珊,湖北黄石人,1992年生的双鱼座女孩,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女子团体冠军;2006年全国锦标赛女子团体、平衡木冠军;200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冠军;2007年斯图加特体操世锦赛女团、平衡木亚军;2008年体操世界杯西班牙站平衡木和自由操两项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团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第六名;2008年世界杯总决赛平衡木季军;200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平衡木亚军;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团体亚军。
眭禄的运动生涯
19年开始练习体操。
2000年,眭禄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湖南队转到上海队培养,并根据她本人的意愿更名为“眭禄”。
2004年进入国家体操队 。
2007年6月12日,在上海进行的200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女子团体决赛中,眭禄帮助上海女队重夺阔别27年之久的全国体团冠军 。
2007年10月21日,2007年全国体操冠军赛女子自由操决赛,眭禄和江钰源以14.400分的相同成绩并列冠军 。
2008年5月10日,2008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眭禄以16.20分和程菲并列自由操冠军 。
2008年5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体操世界杯比赛中,眭禄在平衡木项目上以15.40的成绩收获一枚银牌 。
2009年9月19日,第十一届全运会体子全能决赛,眭禄击败北京奥运会冠军何可欣和江钰源,收获一枚铜牌 。
2009年10月18日,第四十一届体操世锦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眭禄求稳弃难,最终以14.30拿到了一枚铜牌 。
2010年11月15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操比赛女子全能,眭禄凭借平衡木的正常发挥以58.400的总分夺得金牌 。
2011年10月16日,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眭禄获得女子平衡木冠军和自由体操亚军,让她成功圆世界冠军梦 。
2012年8月1日,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的决赛,眭禄发挥稳定,但其它多名队员出现失误,最终无缘奖牌,获得第四 。
2012年8月7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比赛,眭禄第一个上场,平衡木动作的难度分6.5,最终得分15.500分,以0.100分之差不敌邓琳琳,获得银牌 。
2013年9月4日,2013全运会体团比赛在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结束,眭禄带领的上海女队以224.540分的成绩夺得冠军 。
2013年9月8日,第十二届全运会体操比赛最后五个单项的决赛,眭禄自由操动作顺利完成,得到13.834分,不敌商春松。平衡木动作完成质量很高,得到14.834分,不敌谭思欣。两项决赛均为亚军 。
2013年12月26日,眭禄退役 。
平衡木有哪些体操动作
平衡木比赛高度1.25米,平衡木长5米,宽10厘米。平衡木有完成时间的限制,对于成套的动作难度和空中技巧串均有严格规定。平衡木运动正象它的名字那样,需要平衡能力。运动员要在一根高出地面1.2米,表面宽度约10厘米的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
身体姿态与身体控制是最重要的。平衡木上的许多动作与自由体操动作相似,但难度正越来越大。运动员也是从一块跳板上平衡木,在75-90秒时间内完成动作并下平衡木。平衡木动作也要求连贯。用时不足或超时、摇摆、中途落地、停顿等都会被扣分。
由于运动员不断增加动作难度,平衡木比赛变得越来越精彩。 12年,Olga Korbut第一次在奥运会平衡木比赛中做后空翻时,有人曾试图禁止后空翻在平衡木中被使用,因为太危险。幸而这没有被实施,所以今天我们才看到了越来越精彩的平衡木比赛或表演。
平衡木比赛规则明细
[编辑本段]
成套动作从双脚离开踏板或垫子时开始计算。不允许在踏板下加入支撑物。
当选手第一次助跑没有接触到踏板/器械时,允许选手进行第二次助跑完成上法。在第二次助跑后选手如果依然没有成功完成上法,则选手必须直接上到器械上开始完成成套。上法(没有出现在难度表中)失误会直接扣除编排分,但如果选手之前都没有接触倒踏板或器械,则不追加扣分。
成套动作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秒。
计时:
-成套难度计算从选手身体离开踏板或垫子计时开始。当选手完成木上动作后,到选手通过下法(或无下法)接触倒体操垫为止,计时结束。
-在选手完成动作到80秒时,会给出一个提示信号。当到规定完成动作的最后时间(90秒),会给出第二次信号。
-如果在第二次信号鸣响时完成下法并落地,不扣分。
-如果在第二次信号鸣响结束后完成下法并落地,会扣除一个超时分(罚分),但裁判在计算成套难度价值时需把下法算入。
-超时罚分
超出规定时间0-2秒,扣0.1
超出规定时间2秒以上,扣0.3
-规定时间外(90秒后)完成的动作可以被A组裁判认可并由B组裁判进行评分。
计时员将选手超出规定时间的情况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器械裁判,并由他从最后得分中扣除。
无价值(失误落木)时间
-当选手在完成动作时掉下器械(此时动作已进行了X秒),会有10秒的无价值时间(计时从选手双脚落地时开始)。无价值时间不计入成套总时间(不算入成套90秒动作时间)。
-当选手身体离开体操垫,重新回到器械上时,无价值时间结束。
-选手重新回到器械上,继续完成成套动作,此时开始计时(指选手还有从X到90秒的完成动作时间)
-无价值时间将以每秒计数的形式显示在记分牌上,当无价值时间结束(10秒)时会给出提示信号。
如果选手在10秒内没有回到器械上,成套将被认为结束。
10.2 成套内容和组成
成套价值由以下各种动作种类组成:
*技巧动作包括:
手撑类动作
空翻类动作
*体操(舞蹈)动作:
跳步(leap、jump和hop)
转体
身体晃动
支撑类动作(站立类/坐撑类/腹/背撑类)
10.3 特定要求(A组)
1、一个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跳步组成的体操串,其中一个是开度超过180的跳步(只能是纵木方向)。
2、单足的立转动作。
3、至少由两个技巧动作组成的技巧串,其中一个为空翻。
4、不同方向的技巧动作(向侧/前,向后)(向侧与向前被认为是相同的方向)
5、下法: 无下法及A或B组下法:无加分
C组下法:加0.3
D组及以上:加0.5
其中第1/3/4条特定要求必须在木上完成
10.4 连接价值(A组)
只有直接连接才能获得连接加分
连接加分将被加入到A分中
加分形成条件
0.1 0.2
两个技巧动作连接-不包括下法
C+C/D C+E
B+E D+D
三个技巧动作连接,包括上法和下法(下法必须至少为D组)
B+B+D B+B+E
C+C+C(其中两个动作可以相同)
B+C+D
混合串(体操+技巧动作)
C+C组动作或更高(不包括下法)
-相同的技巧动作在连接中可以做两次并获得连接加分,但第二次做这个动作不承认其难度价值(不算入10个最难动作)
-以下B组的技巧动作:
并腿后手翻(小翻)
后手翻两脚依次落(后手翻)
踢腿后手翻
踺子
并腿前手翻
前手翻两脚依次落
允许在成套和下法中完成两次以获得连接加分
10.5 编排扣分 (A组)
1、做上法前多于一个动作(比如踺子+小翻+拉拉提上之类) 扣0.3
2、上法不是难度表上的动作 扣0.1
3、多于一次的双足转180转换方向,或者多于一次的跳成俯撑 扣0.1
4、没有充分利用器械:-缺少近木类动作 扣0.1
5、没有下法 扣0.3。
如果在下法的翻腾(横轴翻腾)动作没有开始就从器械上落下摔倒,或者完全没有尝试做下法(直接脚尖落地或者脚尖落地后摔倒)
例一:踺子+跳下
扣分方法:
1:没有满足特定要求
2:没有难度价值(10个难度动作中没有下法,只能算9个难度动作)
3:扣0.8的失误分(B组)
4:扣0.3的编排要求分-从最后得分中扣除(A组)
如果在下法的翻腾(横轴翻腾)开始后落地并摔倒
例二:踺子+后空翻(落地摔倒)
扣分方法
1:没有满足特定要求
2:没有难度价值(10个难度动作中没有下法,只能算9个难度动作)
3:扣0.8的失误分(B组)
10.6 艺术扣分(B组)
失误
- 缺乏节奏变化
- 没有信心完成成套动作
- 成套音乐节奏/韵律变化不足 扣0.1
- 成套动作缺乏艺术表现,有以下几点 扣0.1
*动作间没有通过具有原创性的舞蹈来表达
*不符合选手的个性和舞蹈动作不符合体操形态学
– 在与音乐配合的舞蹈动作中使用了不适当的姿态等 扣0.1
10.7
第三次助跑完成上法,或者并不是因为上法而接触到踏板 扣0.8
使用了腿横向搁在木上的多余支撑 扣0.3
因增加多余的支撑而违作技术要求 扣0.3
为防止落木而用手扶木 扣0.8
为保持平衡而多用动作(哎呀!就是小/中/大晃) 扣0.1/0.3/0.5
连接中断(暂停超过2秒) 扣0.1
体操动作的准备时间过长 扣0.1
连接节奏感差 扣0.1
10.8
落木动作算分方法
技巧或舞蹈动作失误(必须重新回到器械上才能根据情况判定是否承认难度)
-落木时(动作完成)单足或双足或在木上-承认难度价值
-落木时(动作完成)单足或双足或没有在木上-不承认难度价值
上法
-只有踺子能做为上法动作的连接
-在成套中还可以再做上法类动作(如果上法时滚翻/手倒立/支撑时),但其动作难度只承认一次。
支撑
-支撑必须保持2秒才承认其难度价值
若支撑动作没有保持购2秒时间,则按照难度表上的相同标准动作(支撑够2秒)为基准降一级
-在一个技巧串中支撑类动作可以接技巧类(空翻)动作形成连接串并获取连接加分。
-XX和xx在完成时如果手倒立没有没有保持够2秒将被降一个难度等级。
ONODI类动作
-ONODI类和alba空翻类动作被认为是向前的动作
-ONODI类动作在技巧串中可以用做第一或第二个动作以获取连接加分
-ONODI成TIC TOC在技巧串中只能被放在最后一个动作并被认定为和onodi是相同的动作
舞蹈动作
所有舞蹈动作(无论单足还是双足舞蹈)不能被承认为难度动作。
双手的支撑位置
进行 动作时双手必须成纵向支撑,如果手成横向支撑,则动作难度降一级。
纵木支撑时双手靠近 左手 右手
I I I I I*l l l l l *(用这个方式表现图形,我真的很有创造力)
V V V V
I I I I
(双手尽可能靠近,但不能交叉)
纵木支撑时双手呈前后撑位
I I I I I
V V
I I
*
*
*
I I I I I
V V
I i
以上两种手撑方式为正确支撑手位
平衡木历史
[编辑本段]
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时代。18世纪末,德国体操家将其用于体操训练的器材,后传入欧美国家。最初平衡木为圆形,两端及中部用支架支撑。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古茨穆特斯将平衡木设计成平面,置于地上。1845年成为女子体操项目。平衡木为方形木条,长5米,宽10厘米,距地面高1.20米。平衡木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平衡木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运动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平衡木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满分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满分为10分。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平衡木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开始,列为比赛项目。平衡木在18世纪起源于德国,既而传往欧美各国。平衡木表面狭窄,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平衡木的动作包括各种跳步、转体、波浪、平衡、造型及技巧翻腾,并组成成套动作。它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到20世纪80年代,平衡木运动发展迅速,自由体操中的大量动作被移植到平衡木上完成,平衡木运动已由动静结合发展成以动为主,难中求稳的竞技项目。奥运会平衡木决赛每队最多2名队员参赛,只有团体赛中成绩前8的运动员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1992年奥运会开始,团体分不带入单项,仅以自选动作的得分判定名次,满分10分。现在无满分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