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2.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第几
3.姚明在与篮协撕扯,那NBA到底是怎么分钱的
4.对于球员梅西来说,他为西班牙创造了什么价值?
5.有谁知道东亚经济评论员胡云的资历?有些什么作品?
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娱乐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计划,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政府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第几
更正,第五。
2003、2004年是第6,
2005据有专家在报告会中说可能第四了,前面还有美、日、德,把法、英超过去了。
2005年各国GDP排名
排名、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百万美元(M$)
1 美国 14,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英国 2,227,551
5 中国 2,054,880
6 法国1,972,724
7 意大利 1,709,668
8 加拿大 1,034,532
9 西班牙 1,019,024
10 印度 719,819
11 韩国 714,219
12 墨西哥 692,961
13 俄国 671,815
14 澳洲 612,800
15 巴西 587,784
16 荷兰 581,318
17 瑞士 366,986
18 比利时 350,326
19 瑞典 348,137
20 土耳其 332,546
21 台湾 323,410
22 奥地利 293,407
23 沙特阿拉伯 264,010
24 挪威 246,873
25 波兰 246,213
26 印度尼西亚 245,073
27 丹麦 243,398
28 希腊 209,712
29 爱尔兰 188,367
30 南非 187,339
31 芬兰 184,231
32 泰国 183,868
33 伊朗 181,187
34 香港 172,615
35 葡萄牙 170,297
36 阿根廷 161,899
37 马来西亚 122,005
38 以色列 114,313
39 新加坡 110,596
40 捷克 109,411
41 匈牙利 106,351
42 委内瑞拉 106,098
4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8,099
44 哥伦比亚 97,730
45 新西兰 94,604
46 智利 93,470
47 菲律宾 91,356
48 巴基斯坦 89,551
49 阿尔及利亚 85,306
50 埃及 78,105
51 尼日利亚 77,325
52 乌克兰 75,143
53 罗马尼亚 72,697
54 秘鲁 69,808
55 孟加拉国 63,557
56 科威特 52,756
57 摩洛哥 51,944
58 卡扎克斯坦 47,388
59 越南 43,749
60 斯洛伐克 43,068
61 斯洛文尼亚 35,213
62 克罗地亚 34,940
63 卢森堡 31,763
64 利比亚 31,488
65 突尼斯 30,936
66 厄瓜多尔 30,700
67 卡塔尔 28,065
68 危地马拉 26,978
69 叙利亚 25,839
70 保加利亚 25,788
71 白俄罗斯 25,779
72 阿曼 24,979
73 安哥拉 24,349
74 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23,550
75 立陶宛 23,504
76 苏丹 22,747
77 斯里南卡 21,620
78 黎巴嫩 20,699
79 格斯达里加 19,375
80 多米尼加共和国 18,151
81 象牙海岸 16,574
82 肯尼亚 16,106
83 塞浦路斯 15,400
84 卡麦隆 15,352
85 巴拿马 14,893
86 拉脱维亚 14,426
87 也门 14,339
88 萨尔瓦多 14,212
89 土库曼 13,988
90 乌拉圭 13,244
91 冰岛 13,045
9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3,023
93 爱沙尼亚 12,194
94 坦桑尼亚 12,123
95 乔丹 11,507
96 巴林 11,010
97 阿塞拜疆 10,404
98 乌兹别克斯坦 9,860
99 玻利维亚 9,657
100 加纳 9,413
101 博茨瓦纳 9,046
102 埃塞俄比亚 8,819
103 阿尔巴尼亚 8,657
104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8,495
105 牙买加 8,155
106 塞内加尔 7,972
107 乌干达 7,909
108 洪都拉斯 7,812
109 缅甸 7,464
110 刚果民主党共和国 7,328
111 巴拉圭 7,281
112 赤道几内亚 6,850
113 加蓬 6,697
114 毛里求斯 6,681
115 尼泊尔 6,655
116 巴哈马 5,783
117 莫桑比克 5,727
118 海地 5,680
119 马里 5,434
120 布基纳法索 5,405
121 汶莱 5,357
122 赞比亚 5,351
123 马其顿共和国 5,304
124 马耳他 5,193
125 纳米比亚 4,976
126 乍得 4,799
127 佐治亚 4,737
128 柬埔寨 4,729
129 马达加斯加 4,719
130 刚果共和国 4,694
131 尼加拉瓜 4,587
132 比宁 4,340
133 巴布亚新几内亚 3,924
134 基尼 3,576
135 尼日尔 3,432
136 亚美尼亚 3,307
137 津巴布韦 3,207
138 荷兰属地 3,063
139 巴布达 2,964
140 老挝 2,523
141 摩尔多瓦 2,416
142 吉尔吉斯斯坦 2,144
143 斯威士兰 2,117
144 多哥 1,999
145 马拉维 1,984
146 斐济 1,937
147 塔吉克斯坦 1,887
148 卢旺达 1,817
149 中非共和国 1,462
150 蒙古 1,400
151 莱索托 1,362
152 毛里塔尼亚 1,346
153 苏里南 1,300
154 塞阿里昂 1,128
155 伯利兹 1,104
156 佛得角 1,029
157 安提瓜和巴布达 803
158 马尔代夫 788
159 圭亚那 782
160 不丹 751
161 塞舌尔群岛 745
162 圣卢西亚岛 731
163 布隆迪 730
164 厄立特里亚 729
165 吉布提 708
166 格林那达 481
167 冈比亚 429
168 圣基茨和尼维斯 419
169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418
170 科摩罗 359
171 萨摩亚 334
172 东帝汶 332
173 瓦努阿图 314
174 几内亚比绍 280
175 多米尼加 270
176 所罗门群岛 257
177 汤加 227
178 基里巴斯 72
179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 62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全球GDP资源部
姚明在与篮协撕扯,那NBA到底是怎么分钱的
篮协又开会了,报道说又在讨论CBA联赛改革,不过新闻稿中却对力主改革的姚明只字未提。此前,姚明牵头的中职联欲仿效NBA办商业联盟,与篮协谈判未果闹得满城风雨。
转身做老板的姚明,生意上的瓜葛只能他和搭档们自己去与篮协撕扯。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美国大型赛事,尤其是NBA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NBA俱乐部的分成以转播和广告费为主
1984年,NBA的市值跌到了1550万美元,23支球队中有17 支濒临破产。32年后的今天,球队市值有了天壤之别。2016年度NBA各支球队市值排行榜显示,目前NBA各支球队的平均市值为12.5亿美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3%。尼克斯沉寂一段时间后,从湖人手上重新夺回第一把交椅。以30亿美元高居榜首,湖人以27亿美元位列第二。
NBA联盟对各球队的收益有着极强的控制,任何赞助商不得冠名赞助队名,球衣。所有球队独立经营范围是球馆方圆70公里。球队只有一个赞助商,可以对球馆冠名。例如:丰田是休斯顿火箭队的赞助商,所以火箭队主场馆就叫做丰田中心球馆。而在2006年接受甲骨文公司赞助的金州勇士队的比赛主场馆更名为甲骨文体育馆。不能再和球队签约的其他品牌,只能选择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签约赞助整个NBA联盟,在场边打出广告牌。
根据测算,NBA俱乐部的收入构成,门票收入、媒体版权和商业赞助三大类的比例大概是3:6:1。
俱乐部从联盟分得转播和广告费,占收入50%—60%。NBA联盟把转播收入和广告收入扣除联盟需要部分,平均分配给联盟所有球队。这种分配像大锅饭,但避免了马太效应的出现,使再小的球队也能支付得起1到2个顶薪球员,没有出现严重的强弱分化。
门票收入占球队收入的30%。常规赛阶段,每场比赛的门票收入6%上缴联盟,客队不从门票收入中提成;季后赛阶段,每场比赛门票收入的45%税后利润上缴联盟。NBA用这笔钱给参加季后赛的球队发放出场费,给临场裁判、赛区工作人员报销差旅费和补助等。而这种不再是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将球队间收入差距拉开,主要是因为球队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不一,边远城市观众给球队带来的门票收入有限。
现场广告总值不大,加上球队纪念品,球衣等衍生商品,约占总收入的10%。广告分为现场大屏幕电视广告和场边广告。前者主要给球馆冠名赞助商。
中美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相似,而收入差距大
美国体育产业能够为GDP贡献达3%,这与四大体育联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NBA的市值仅在美国四大联盟里面排名第三。
在2015年福布斯体育队价值榜上,排名前20的队伍4家属于足球俱乐部,7家属于NFL,5家属于MLB,4家属于NBA,哪怕是当时价值最高的湖人也仅排名第7。据《福布斯》杂志2014年公布的一组数据,NFL球队的平均市值是11.7亿美元,NBA球队的平均市值是6.34亿美元。NFL球队平均市值是NBA的几乎两倍。
一份美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NFL在全美几大联盟中拥有高达50%的关注比例,受关注度排名第一。NFL在2014年取得了96亿美元收入,是英超联赛的两倍之多,电视转播费用占其收入的60%—70%。门票销售占10%,赞助及合作伙伴和授权产品销售占20%—30%。
与美国体育的盈利体系相比,中国职业体育盈利体系薄弱,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
根据测算,2015赛季中超公司总收入7亿元,其中广告赞助约占其收入的77%为5.36亿元,冠名收入约占其收入的22%,为1.5亿元,转播收入约占其收入的11%为8000万元,而俱乐部方面收入25亿元。
即使考虑到2016年与体奥动力签订的10亿天价版权,中超联赛的2016年的总收入依旧会远远低于北美四大联赛的收入水平,而尚未成立联盟公司的CBA的盈利能力则更弱。其2015年联盟收入虽无明确数字,但经过推算约为中超收入的三分之一,场均观众为4265人,约为中超联赛场均观众的五分之一。
CBA具有巨大的未开发市场空间,种种积弊也早已备受指责,改革已经成为共识。但任何改革都涉及对利益的重新划分,篮协一直是CBA最大的东家,俱乐部想要效仿NBA的运营模式,根本的还是利益重新分配。篮协愿意放弃过去的权威与已经在口中的肉吗?
改革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划分,不像扣篮那么简单干脆。从赛场上的巨人到商场上的改革家,姚明的路并不好走。
对于球员梅西来说,他为西班牙创造了什么价值?
2021年,世界足坛可能会有一个历史事件,就是梅西离开巴萨。目前,梅西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不知道他会续约巴萨还是加盟曼城或者大大麦。梅西是第三足球王,历史第一候选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即使去了巴黎,也能让顶级联赛垫底的法甲联赛,成为西甲联赛和英超联赛之后的世界第三联赛。巴黎,至少还有梅西和内马尔(如果姆巴佩离开的话),也将取代拜仁和利物浦成为欧洲第一巨人。而西甲作为世界第一联赛,显然是不肯放弃梅西的,西班牙和巴萨也渴望在商业价值上保持世界第一。据统计和估计,自2017年最新合同签订以来,梅西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为巴塞罗那带来了超过6亿欧元的收入。如果梅西离开巴萨,整个巴萨城将损失25亿到30亿欧元。难怪连巴塞罗那市长都亲自挽留他。虽然巴萨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但真正让这座城市红起来的是巴萨的球队,梅西是巴萨至少升级一级的绝佳时机。梅西厌倦了一个没有任何计划的董事会,一个撒了很多谎的董事会,
所以他要求俱乐部放他走。Josep-Maria-Bartomeu坚持这一点,并拒绝以低于他的7亿欧元终止条款的任何价格进行谈判。梅西不想采取法律行动,所以勉强留下。但是考验还没有结束。这场比赛后的离队选择还在考虑中。他的合同到期了,没有人能阻止他离开。没有巴托莫掌权,所有总统候选人都试图让利奥留在诺坎普。不容易。梅西的态度很明确。他觉得他在巴塞罗那的时间结束了。新总统必须用一个计划来说服他最好留在巴塞罗那。狮子座留下,大家都赢。这不仅仅是巴萨的情况,一个俱乐部显然会从他留队中受益。但如果他留下,整个西班牙足球都会赢。几年前,西班牙足球失去了c罗,现在他们不能再失去梅西了。他创造了收入,球迷也值得继续看和享受像他这样的球员。
他可以继续获得第8、第9甚至第10届金靴奖。西甲主席特巴斯也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将梅西与西班牙经济联系起来。一位网民表示,梅西在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为自己和俱乐部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他批评西班牙的税收太高,梅西将损失一半的钱。西班牙的税收真的让世界级的超级巨人难以忍受,c罗的离开也是原因,所以西甲对此特别不满。西甲主席特巴斯转发消息补充:梅西要交2.7亿欧元的税,但在意甲,5.5亿欧元只能交1.35亿欧元。特巴斯感慨道:(因为西班牙税收太高)西甲人才流失。接下来,西甲主席给了梅西一个惊人的位置——(如果梅西离开)西甲将失去一个贡献1.37% GDP,
创造18万个就业岗位的重要球员!梅西如此有价值,以至于他创造的经济场景应该与用来描述该国经济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岗位相关联。梅西不仅让自己的年收入超过1亿,还帮助巴萨成为年收入超过10亿欧元的最赚钱俱乐部,让巴萨和西班牙在经济上受益,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提供了无数的财富(甚至营销数量都取决于黑梅西一个月几万的收入)。
有谁知道东亚经济评论员胡云的资历?有些什么作品?
政府权力--“机会不公”、“崇洋媚外”
作者:胡云 来源:东亚经济评论 发表日期: 2006-2-16
东亚经济评论 文章页数:[1]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坏的时代。”
不知从哪时开始,“士农工商”这样的社会等级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意。他们负面看待商人经济的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说从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积极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应该说,在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前,从当政者到普通大众对商人的态度都是不屑和厌恶的。当然,今天的国人对商人的态度已发生了几乎180度的转变,这些都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都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优惠等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9%,达到182321亿元折合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从1979年以来的26年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2005年12月1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 公布的一份发展报告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该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社会支出、改革财政体系并推进政府改革,以缩小这一差距。UNDP驻华代表马和励(Khalid Malik)在报告发布会的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甚至可以达到0.45,而这通常被认为是表现一国潜在社会的门槛性指标。” 根据UNDP的数据,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状况已大大高于公然标榜资本主义的美国。报告引用的2002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被列为绝对贫困的人口数量已显著降低,但中国10%的最富有人口占有41%的财富。UNDP报告所引用的民意调查表明,中国这个名义上仍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公民对不平等加剧表示不满。该报告由中国学者完成,并得到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自主品牌在国家昌盛中衰亡。中国市场到处充斥着国外品牌产品,从DELL、惠普计算机到可口可乐软饮料,从波音、空客飞机航天器到耐克鞋,从索尼、三星电视到飞利浦剃须刀,国外品牌在中国各个领域攻城略地,中国自主品牌已被边缘化到一个极危险的境地。
“不患贫而患不公”
崇尚马克思社会主义的中国***及其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中国的贫穷现状,从解放初期的赤贫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小康水平无不凝结着几代中国***的心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国这个几个世纪前还是世界经济中心的古老国度再次向全世界展开了他的双臂,虽然面容略显沧桑,但毕竟好的开端让龙的后代们相信一个锦绣前景正在前方。摩天大楼、宽阔繁忙的高速公路、24小时运作的对外贸易港口、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2005年GDP超过英国—不经意间实现了毛主席时代“赶英超美”的前半部分。然而,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45,收入分配不均状况已大大高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社会治安持续恶化。还是让我们放下成绩,多花点时间来分析一下造成贫富不均的原因吧!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不患贫而患不公”,如今在神州大地因仇富而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且这种因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仇富现象大有愈演愈烈。其实,人们仇富的原因不是贫富差别大,关键是形成这种贫富差距的原因,社会不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是产生仇富的根本原因。“看得见的手”--政府权力造成的不公的“起跑线差距”已成为一个“万恶”之源,这些“起跑线差距”是怎样造成的呢?1. 地域的不平等。仅仅因为出生的不同,一部分人自动的拥有价值不菲的城市户籍,从而获得较好的初级教育,也相对更轻易的进入较好的大学。或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难以算得上真正的富人,但是相对缺少先天优势的群体,这已经是一种壕沟。以2003年为例,北京的人均GDP为32601元,省会城市的是22565元,地区级市的是13660元,县一级的是5674元。也就是说,北京的人均GDP是县一级的5.02倍,省会市是县一级的3.98倍,地区市是县一级的2.41倍。一个人的出生地将直接影响其贫富状况。值得注意的是,一地的人均GDP跟该地在金字塔式行政权力结构中的位置高度相关,也就是说,以往,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期间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配置全国资源可能应改为以“权力”为配置资源原则。2. 权力的滥用产生暴富阶层。腐败是公共权力和个人私欲的结合:由于监督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反腐败机构和司法机构不统一,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实现对腐败的有效查处。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表示:一方面政府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通过国有制让政府直接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就等于把全国老百姓的资源都交给不会被问责的当权者去支配,这些集中控制起来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当然地给了那些有权力、有关系的地区和个人。这样,中国的暴富阶层的巨额财富相当一部分不是靠积累而聚敛起来的,一些暴富者发迹多为“白手起家”,既不靠劳动积累,也未经历资本积累,其收入既非劳动报酬,也不是合法的剥削收益,而是利用各种非经济手段,通过非常态的再分配途径来侵占或窃取他人劳动成果。
“只涨利润不涨工资”的尴尬
中国民众贫富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中国自主品牌为何会落得如此尴尬境地?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相对其它因素,政府的政策因素无疑是众因素中最具决定性的。下面我们试图从政府政策层面入手分析造成自主品牌现状的过程。“工资标准高了怕影响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招来的投资者给吓跑了!” 这是江苏省副吴瑞林在基层调研投资环境时,追问企业主为什么不给职工涨工资时一旁的地方领导的帮腔词。不知吴副听后是怎样的反应?自封“为人民服务”、“人民公仆”的政府官员们竟会因为对“GDP的崇拜”而对人民的利益如此不屑一顾!对于他们也许如何不择手段提高GDP总量从而增加所谓 “政绩”才是最重要的,而很多时候,这种“GDP的崇拜”式的政绩与国家、人民的利益不总是统一的。比如各地政府趋之若鹜的引进外资,本来政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构筑“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官员们在招商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在所不惜的。比如前面谈到的“只涨利润不涨工资”的现象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说到底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更是把低廉的劳动力当成优势,拿来作招商引资的筹码,为了引来资金企业一路开绿灯,许重诺的事太多。劳动力成本当然是企业投资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第一位,如果把劳动力成本当成决定性的因素,外企直接搬到贫困闭塞地区就行了,比如缅甸,那里的劳动力一定很低廉,可是外企并不这样做。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所看重的投资环境,是政府服务功能、市场成熟程度、各种配套能力等。实际上,这才是制约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如何之难,成本如何之高的事我们实在是听得太多了。某地劳动力成本高,但劳动力知识含量足、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劳动力成本就不成其为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的经济发展,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谋求所谓的发展,其实是有违我们发展经济的初衷的,发展的目标不就是要带给人民更大的福祉么?
反思FDI
从1979年以来的26年间,通过政府权力的产物—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让大量的FDI涌入中国。据统计,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FD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对外资及外资技术的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平面同质性扩张以及大量出口导致的贸易摩擦等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FDI战略。目前,有关对待FDI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抑制论”,二为“促进论”。“中国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是历史上空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这么高过。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完全倒向依赖外资、依赖外国技术的增长模式。” 曾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做《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报告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掉进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循环之中。”路风认为,1992年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即通过合资来引进技术——在汽车产业失败得最为彻底。“虽然中国汽车产业在奇迹般地高速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生产的轿车却是以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为主。”当年陆风教授到长春一汽轿车的红旗生产车间参观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红旗的生产线上正在组装马自达的mazda6。” FDI“促进论”支持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红领则认为:大量FDI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固然会对一些内资企业不利,只要能与FDI在同一市场展开竞争,就好比一个技艺不高的棋手能不断与高手下棋一样,他们的相对棋艺一定会提高,并最终有打败高手的可能。因此,竞争是实现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这样的结论需要有一个前提:在统一市场展开竞争。目前,中国政府的“崇洋媚外”招商引资政策--“半卖半送土地、零规费、税收减二免三、水电优惠”,这一政策使从一开始内资企业就与外资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不用说受到各种政策限制无半点政府扶持的民营企业了,加上各种客观的因素,国内企业这些“沙丁鱼”注定是外资企业“鲶鱼”的腹中物,“鲶鱼效应”也无从谈起,也许“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对这种境况形容更贴切些!要想发挥FDI的积极效应:“鲶鱼效应”、“技术外溢”,政府的政策导向不容忽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亚生认为:关于FDI的政策含义不应再局限在是限制还是不限制。而应该着眼于如果外资受到大量的补贴,民营企业却还是受到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行业政策限制的话,外资的溢出效应是否还能显现。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外资只有在本国具有一个比较有效率的金融体制的情况下,才容易显现出溢出效应。“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学到了很多技术,然后我想出去办一个自己的企业,如果我拿不到贷款,这个时候外资的溢出效应是看不到的。台湾和韩国当年都有一套对这类创业企业的金融体制和法律体制的支持。所以在这种金融体制内更容易看出外资对内资起的良性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我们的金融体制非常不合理,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有很多限制时,外资的溢出效应不是特别的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亚生说,我们得出的政策结论不应该是限制外资而应该是更开放内资。而中国目前两个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和钢铁产业政策,支持的都是由国家控制、与外资合资的大企业,打击排斥的却都是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民营企业,如中国著名民营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集团当年为拿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准生证”就花费了3年的时间。今年流入我国的FDI相比去年下降0.5%,希望这是一个改变依赖FDI的中国经济的转机。我国的经济改革已到了一个关口,迈过去了,从“中国制造”进入“中国创造”也许不是梦,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如何从“崇洋媚外”转向于服务“中国创造”的民营企业,从而改变“国家繁荣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的尴尬现状,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