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赛场-澳洲邀请赛赛程时间

tamoadmin

1.世界有有哪些赛车赛事啊?详细点啊?

2.麦王争霸简介及详细资料

3.2010广州亚运会水上项目的最新比赛项目总共有多少?

4.网球的前景

5.请告诉我:F1、A1、WRC、CCC、GP2分别是什么赛事?

世界有有哪些赛车赛事啊?详细点啊?

澳洲赛场-澳洲邀请赛赛程时间

望楼主可以纳我的答案,先谢了一八九四年,一位法国人史无前例地在市区的街道中,组织了一场有点实验性质的比赛。当时一共有十六部车辆参与盛会,其中两部还是用蒸汽引擎。赛车运动就是这样诞生了,并打下了赛车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自此,这项充满紧张刺激的运动席卷全球。十七年后出现了第一届印第安纳500系列车赛,三十八年后即一九四九年,第一届一级方程式格林披治赛和美国的 NASCAR Grand Nationals 车赛。踏入五十年代,赛车活动引进到亚洲,先是一九五四年第一届澳门格林披治,以至一九六三年日本第一次举办一级方程式大赛。

随着时代的进步,赛车活动也发展出不同种类比赛形式以及不同场地的赛事。直到今天,赛车运动巳经成为全球无数车迷关注的体育项目。

因应不同的车种和比赛形式,赛车运动发展出许多不同规则的赛事。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世界一级方程式巡回赛 (F1) 和摩托车大奖赛(MotoGP)。以下概括介绍其它赛车活动: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目前四轮车赛中水平最高的赛事。参赛的车种只配备一个座位,车身前后并加装上整流翼,使用三公升级专用引擎,有多种厂牌可供选择。车手必须持有国际超A级 (Super A)赛车执照。之前还必须经过一连串晋级的车赛。(如:方程式3000锦标赛或方程式系列的比赛)

方程式3000/二级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3000/Formula Two)-这两种赛车同样是只设有一个座位,前后也配备整流翼,外观上和一级方程式非常相像,但较小的体积,像是小一号的F1。多家厂商生产三公升/两公升级的厂队专用赛车引擎供各大赛车队选择。参赛车手必须持有国际A 级赛车执照和一连串晋级的经验。(如: 方程式锦标赛或方程式系列的比赛)

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3)-方程式赛车外观上和前两种方程式赛车非常相似,同样是只有一个座位和车身前后设有整流翼。不过,车体的全程更小,像是 "细码" 的F1。较小的车体,轮呔也相对配合使用较窄的型号,各车厂供应两公升级赛车引擎。车手必须持有国际A级赛车执照。当然一连串晋级的经验也是必要的。(如: 初级组方程式,包括四级方程式、褔特方程式、褔士方程式、雷诺方程式、亚洲方程式、丰田方程式和康巴斯方程式等)。

CART系列赛(CART Racing)- 和印地车赛匹敌的车赛,同样是在专属的椭圆形或圆形跑道上进行(道路亦然)。

印第车赛(Indy-Car)-这种盛行于北美地区的赛车,几乎就等于一级方程式大赛,连赛车也是大同小异。但比赛大多在专属的椭圆形跑道上进行,偶然也会举办道路赛

泥地赛(DIRT)-泥路冲刺式赛车盛行于美国,大部份在体育馆内举行,车种有专门设计制造的,也有改装〝客货车〞作比赛用的。

原型赛车-从一九二三年开始,每年六月在法国利曼举行的二十四小时耐力赛,是跑车赛最著名的赛事之一。

原型赛车包括所有跑车,不管是单座型或是双座型的开荙式跑车。原型赛车和方程赛车最大的不同点是,属于原型赛车的跑车明显有一个 "车体",意味着车轮并非暴露在外,而是在车壳之内。

引擎的种类非常丰富,但大都以选用2.5升的涡轮增压引擎为主。符合这个规格的车种包括保时捷911、法拉利P333等。

原型赛车的赛事只在数个地方举行,包括法国、美国和日本。

GT赛(Sports GT)- 所有量产上市的跑车,经过适当的改装后,即成为GT赛车。合符规格的车种包括麦拿伦F1 GTRs、法拉利F40s/50s、保时捷933/911、莲花、林宝坚尼等车种。

FIA举行的GT锦标赛,和包括早期珠海站在内的BPR环球耐力GT跑车赛等,都属于GT的系列。

其它GT跑车比赛,可包括 "法拉利F355太平洋邀请赛",该项赛事是由法拉利代理在亚洲各地举办的比赛。此外,一年一度分别在澳门及珠海举行的超级跑车赛,也是属于GT跑车的比赛。

超级房车赛(Super Touring)- 一系列的四门2000cc至5000cc的轿车,经过各车队或原厂的改装后,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锦标赛。最著名的房车赛可说是英国房车锦标赛(Brit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德国房车锦标赛(German Touring Car Master),原因是大量厂队赛车的参与,使得赛事别具意义。类似的比赛普遍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澳洲和比较上规模小的美国举行。

在澳门所举行的超级房车赛(2000cc车种的赛事),属于亚洲地区的赛事,东南亚房车赛也在澳门进行其中一站。参赛车手来自亚洲各地,其中最多的参赛队伍是来自香港。

其它房车赛(Other Touring Cars)-基于种种商业或其它原因,房车赛也可分为很多不同种类的赛事。例如有些赛事是厂家为推广品牌而举办的单一牌子赛事,也有私人推广单位自办的赛事等等。 在各式各样的房车赛或锦标赛方面,都有举办单位订下的规例,包括参赛规则、机械上的改装规例、参赛者必须承诺及遵守的商业赞助商提出的规例等 (例如: 在赛事完成后必须于15分钟内到达记者招待会场地等)。

房车赛可说是一般车迷及业余车手比较喜欢及易于参与的赛事,在亚洲也非常普及。

美式房车赛(NASCAR)-NASCAR全名可译为 "全国汽车协会街车赛"。所谓街车,也就是参赛车辆只可作有限度的改装,例如车身不可改变,引擎改装方面亦有限制,以减低车队/车手的参赛成本,尽量使参赛者实力接近,增加公平及竞争可观性。话虽如此,实际情况往往不会那么理想,经费充足的车队还是会占优势。

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WRC)-越野房车赛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赛事。有世界锦标赛级的赛事,亦有在不同国家/地区举办的赛事,亚洲方面也有属于亚洲的锦标赛,中国也为其中一站。

短途冲刺赛(Drag Racing)-比较流行于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也有举办,但不及美洲流行。参赛车手每次两位,在同一起点各占一方向前冲刺,以0-0.25里为终点的速度竞赛,(有点像年轻人在红绿灯前竞争起步的情景)。参赛车辆有用单座型的,也有外表是房车但内部巳经过大规模改装的车辆,甚至是2轮的都有。

小型赛车/国内称为卡丁车(KART)-英文普称GO KART,小型赛车起源于美国,最初是用剪草机改装而成。首部小型赛车机器称为KOMAT。

小型赛车,港称KART仔,可分开很多级别,有30CC、40CC、80CC、100CC、125CC、250 CC多种不同性能的引擎可选择。在一般供游客驾驶的场馆里用的大部份是80CC 的剪草机引擎小型赛车。

对于真正投入比赛的小型赛车,也可分为100CC有离合器、100CC 不设离合器、125CC 有变速箱、250CC 有变速箱等级别。

在赛车界来说,大家都认为如果您的志向是要成为方程式赛车的职业车手,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级方程式车手,小型赛车可说是必经之路。原因是小型赛车在各方面都与方程式很相似,转向盘与路面的接触是一对一之比,使车手在驾驶时必须作非常快捷的反应等。

小型赛车因体积小,离地面只有数公分,没有防震设施,人车合一只有一百多公斤,在速度感及反应方面对车手要求非常高,在体能方面更加利害,是锻炼驾驶的最佳方法。成本方面,也较大型赛车低。以100CC设有离合器的一般的小型赛车来说,一年的消费连全新购入车辆计算约一万美元左右。在赛车运动来说,巳是非常非常的低。

格林披治摩托车-顾名思义,格林披治摩托车所指的摩托车是指专门用于比赛用的车,也就是等于车是特种生产的摩托车。

所谓特种,就是平常在街上见不到的,或不可以驾驶的赛车,属于此类的摩托车大部份都是厂家特别设计、生产作比赛用。车架、缘挂系统、引擎、刹车系统都与一般街上行驶的摩托车有所不同。格林披治摩托车在行内都称为 G.P. Bike,按照国际赛例有各种不同的级别,如125cc、250cc及500cc等。

超级摩托车(Superbike)-其实所谓超级,只不过是一个定名,属于此级别的赛车多为750cc或以上的定量生产改装摩托车。

参与超级摩托车比赛的摩托车,也因为赛例规定,只可作改良性的改装,但不可像G.P. Bike那样自行设计制造参赛。

由于必须是定量生产的摩托车,市面上也非常普遍,喜欢摩托车的人士用作上下班、消谴及周末参加式比赛亦大有人在。

厂家为了增加销售也非常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赛事,其中取其规模来说,应当是超级摩托车世界锦标赛。每年在世界各国举行13或14回合的赛事,吸引数十亿观众收看电视的转播。

定量生产摩托车(Production Bike)-所谓定量生产,当然代表每一型号的数量必须达到国际摩协的规定,该款车便可取得参赛认可。而赛事级别方面,则可分 80cc、125cc、250cc、600cc、750cc 或以上的各式各样比赛。

举办 Production Bike 的赛事,其中主要原因是希望车队/车手参赛的年度经费可维持于最低或可负担程度,否则越赛越贵,到某一天车队/车手都没有能力再负担时,赛事便会消失。

由于该系列赛事成本较低,是新进车手较容易参与的赛事。

迷你摩托车(Mini Bike)-普称为"口袋车"(Pocket Bike),也即表示车身体积很少,主要是给年纪较小的小朋友比赛用的摩托车,引擎容量从50cc起。

Mini Bike在日本非常流行,著名的日本世界冠军车手"青木"兄弟便是从小由父亲引导驾驶迷你摩托车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从小培训,争取经验反应,结果成功成为大型摩托车的职业世界冠军车手。

而迷你摩托车方面也有分公路赛用及越野赛用.

三轮(边车)摩托车(Sidecar)-二次世界大战常见的军用摩托车,与普通摩托车唯一不同的是主车体旁多了一个乘客箱,在国内也常见该类型的摩托车,但已属于收藏品。话虽如此,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举行三轮边车的比赛,也有世界杯的巡回赛车,三轮边车也有公路赛与越野赛之分。图中所见的是公路赛用的边车。

另类越野赛(Adventures)-著名的非洲Safari拉力赛,巴黎至达喀尔(Dakar),以前的港京拉力赛,都可被列入该系列。越野赛与公路赛的分别在于前者是按路段计时方式比赛,即从起点开始计时,在普通路段按正常交通规定时速驾驶,至一及多个"特殊路段"时按时报到,再在特殊路段作极速比赛。

例:起点A到B点40公里,以或按不超越交通规则的每小时50公里行驶,车手应于1小时内或或低于1小时到达 (途中车手可停下休息,喝杯咖啡等!),但必须在踏正1小时报到。到达B点报到后,按排名安排参与B点到C点的一段比赛,而B点到C点是不限速的,也即在B点到C点用最少时间的便在总时间方面会占优势。

多个B点到C点的路段比赛后,到终点时总时间最少的便是最后的冠军。所以大家在电视看到的高速镜头,都是车手在特殊路段(即B点到C点)内拚命赶路争取时间的情况。比赛实际上也就是在B点到C点的路段上进行。

越野摩托车(Motocross / Supercross)-与其它越野赛不同的地方,是越野摩托车不用特殊路段,而比赛也是在固定埸地或埸馆(体育馆)内进行。

越野摩托车也分世界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地区性比赛等。有户外式的,也有体育馆式的比赛。

麦王争霸简介及详细资料

评审介绍

2011年4月28日,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珠江频道与音乐之声共同主办的《麦王争霸》全球粤语歌唱大汇广州赛区海选全面启动,罗洪、许建强、廖百威等本土音乐界泰斗坐镇评审席,挑选粤语歌坛复兴的明日之星。作为重振粤语歌坛的一项重要赛事,本次"麦王争霸"由张敬轩担任推广大使、东山少爷担任形象大使,并吸引了广大粤语歌唱达人的踊跃报名,海选第一天便吸引了上千人前来报名,轰动程度堪比上月启动的"快女"广州唱区。最终四位评审从早上10点一直坚持到晚上10点,才成功完成390位选手的海选赛程。记者获悉,报名参赛者可谓高手云集,除了星海等高校的音乐系学生外,还包括歌手、以及演员,其中TVB"叮王"冯文乐以及"疯狂的房子"洪湖水,显然是最受外界关注的两大热门选手。此外,海选第一天还涌现了要给评审打鸡血的"鸡血哥"、说话语速奇快讲话兴奋唱歌沉默的"兴奋妹"、怀抱吉他的翻版Beyond"肥仔龙"等颇具特色的选手,让海选现场趣味横生。

"麦王争霸"广州赛区海选评审阵容强大,为了凸显大赛的"粤"味,主办方别出心裁地组成了由音乐人与粤语文化专家组成的强大评审团。当天担任评审的包括: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主任、周笔畅恩师罗洪;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副教授崔泉馨;著名音乐人,流行歌手,广东流行音乐协会演艺人委员会主任廖百威;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许建强;著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节目部首席形象设计师张淑桦。

与其他同类音乐赛事不同的是,"麦王争霸"肩负"重振粤语歌坛雄风"的艰巨任务,自然得在赛制以及甄选标准上加入"粤"元素。因此,主办方在海选赛制上作出了精心的设计,选手除了在现场即场清唱粤语曲目外,还特地邀请了岭南文化资深学者饶原生老师坐镇评审席,对选手的粤语发音、粤语典故等进行细致点评,大大增加了音乐赛事的趣味性以及文化底蕴。

除饶原生外,其他几位评审的来头也不小。罗洪被誉为"广东流行音乐第一师"、"广东流行音乐教父",培养出知名歌手周亮、赵鹏、周笔畅、廖寰、刘惜君等一大批优秀文艺弟子;廖百威是第一届"省港杯"歌唱大赛亚军,并担任了众多选秀大赛评审,点评风格犀利毒辣;而音乐人许建强则被誉为"天王御用音乐人",他曾为众多天王天后写曲出碟,除《晚秋》外,还包括刘德华的《如果天有情》、黎明的《请你留在我身边》,彭羚的《吻我》。

麦王争霸形象大使∶1.张敬轩2.古巨基3.草蜢

最新结果 第一届

《2011麦王争霸·全球粤语歌唱大汇》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珠江频道与音乐之声共同主办的年度大型歌唱活动。2011年《麦王争霸》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启动。比赛一共12场,第一场于2011年10月26日播出,此后每周一场。2012年1月14日夜21:45,历时8个月的《2011麦王争霸·粤语歌唱大汇》,在珠江频道播出了总决赛,4强选手冯博、梁君诺、邓英婷、梁子媛展开最后巅峰对决,争夺"麦王争霸"冠亚季军的宝座。当晚,取得了广东三区域综合收视17.294%的优异成绩,超过2011年度同时段收视超过一倍!创下广东综艺类节目收视新高。形象大使:张敬轩,推广大使:东山少爷。

冠军:冯博

亚军:梁君诺

季军:邓英婷

第四名:杨斯捷

第五名:邓俊宇

第二届

《2012麦王争霸·全球粤语歌唱大汇》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珠江频道与音乐之声共同主办的年度大型歌唱活动。2012年《麦王争霸》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启动,分为八大唱区:广东唱区、广西唱区、海南唱区、贵州唱区、港澳唱区、美国东西部唱区、加拿大唱区和网路唱区。比赛一共12场,第一场于10月13日播出,此后每周一场。2013年元旦夜19:05,"麦王争霸"冠军争夺战即将打响,在这个万众瞩目的"王者巅峰之夜"中,5强选手王琪飞、BOMBEIROS、冯嘉豪、罗隽永、劳晓音将各出奇招展开最后决战,争夺"麦王争霸"全球总冠军的宝座及60万元"演艺音乐培养基金"。形象大使:古巨基,推广大使:东山少爷。

第一名:冯嘉豪

第二名:BOMBEIROS

第三名:王琪飞

第四名:罗隽永

第五名:劳晓音

第三届

来自泰国的选手王小燕(@王小燕Weaw)与茂名的曾森(@_曾森)在舞台上上演了两场情深对唱,俊男美女被大呼"在一起"!而来自茂名的徐丽晴(@徐丽晴系baby大牙**)与来自中山的何干梁(@kingleuang干梁 )两场比赛都是劲歌热舞,观众与评审都觉得十分过瘾,其中的兄妹情深也让大家为之感动。而来自茂名的逆时针组合曾在第一场就差点被东山少爷拆散,但是在14进12的比赛中,逆时针组合与来自香港的周美欣(@周美欣Lori)合作,上演"三角恋",最后还是躲不过被拆的命运,男生(@陈建儒Jerry)被淘汰,留下了女生(@柯嘉琳Kaninasa)。

第三届16强

冠军:麦震烁(广西,@Shock-Ray麦震烁)

亚军:Bro5(香港,@兄弟伍Bro5)

季军:何干梁(中山,@kingleuang干梁)

殿军:王小燕(泰国,@王小燕Weaw)

第五:徐丽晴(茂名,@徐丽晴系baby大牙** )

第六:黄嘉雯(清远,@黄嘉嘉雯)

第七:彭永琛(澳门,@彭永琛Sean)

第八:马婷(肇庆,@HORSETING-马婷)

第九:曾森(茂名,@曾森)、童达琴(广州,@童音尼乐 ),光合作用组合(广州,@光合作用组合)

第十:周美欣(香港,@周美欣Lori )

第十一:李健伟( 清远,@L大肥 )

第十二:柯嘉琳(茂名,@柯嘉琳kaninasa)

第十三:张炜(广州,@歌手张炜)

第十四:陈建儒(茂名,@陈建儒Jerry)

第十五:王威廉(纽约)

第十六:张丹虹(汕头,@爱张惠妹的张丹虹)

这次麦王争霸全球征集,师门争夺战就已经有来自泰国、澳洲、纽约、加拿大等地区的选手,所以十六强可谓是集合了来自多个地区的唱将们(括弧内为所属地区以及微博名称)。

第四届

2014年8月30日,第四届《麦王争霸》开播,本届"麦王"将颠覆式地告别草根选秀的范畴,改而转战《我是歌手》式的明星竞演。以东山少爷领衔的广东本土歌手,将与泳儿等香港歌手展开激烈的角逐。梁荣骏、舒文、冯翰铭、黄毅成四大音乐制作人也悉数加盟,为竞演歌手监制全新粤语歌,升级视听盛宴。

冠军:泳儿

亚军:东山少爷

季军:关楚耀

第五届

2015年度《麦王争霸》全球粤语歌唱大汇终于迎来王者之战。2016新年伊始的1月9日晚,在珠江频道上演的这场冠军争夺战中,4强素人新秀欧阳耀莹、叶枫华、麦赈航、温丝婷与五强成名歌手苏妙玲、郑敬基、汪小敏、崔盛希(韩)、C AllStar将各出奇招展开最后决战,争夺"麦王争霸"年度总冠军的奖座。评审席上,除了陈奂仁、查小欣、阮星航三大星级评审坐镇,还请来前三届"麦王冠军"冯博、冯嘉豪、麦震烁回巢点评各自的选手。此外,"男人帮"苏永康、梁汉文、任贤齐、黄家强将倾情助阵,载歌载舞为选手加油打气。

冠军:C AllStar

亚军:崔盛希

季军:叶枫华

第六届

《2016麦王争霸》于2016年10月22日起每周六21:40在珠江频道首播。

冠军:李俊杰、张敬轩

亚军:李珊珊、苏妙玲

季军:陆天宇、陈乐基

殿军:胡忠乐、李达成

网路人气奖:李珊珊、苏妙玲

播出信息

基本信息

季度 播出时间 首播日期 第一届 每周六21:40 2011年10月26日 第二届 2012年10月13日 第三届 2013年10月12日 第四届 2014年8月30日 第五届 2015年10月17日 第六届 2016年10月22日 赛制介绍

2014《麦王争霸》共录制14期节目,第1-3场为本土歌手突围赛,歌手由前三届麦王、唱片公司推荐歌手与各类比赛优胜者组成,产生4名代表本土歌手。第4-14场麦王争霸赛制升级,突围赛决出的4位本土歌手将与4位制作人、4位粤港知名歌手组成三人团队,共同应对余下的11场比赛。在《麦王争霸》的比赛中,每场主题各不相同,歌手将使出全身解数,挑战不同类型音乐风格,有制作人之夜、金曲之夜、音乐颠覆之夜、偶像之夜、感恩之夜、朋友之夜、惊喜之夜等等。每场比赛300位现场大众评审将对歌手的演绎进行投票,两场综合得票最低的团队将淘汰1位歌手,由知名唱将补位替换。

节目将于8月30日起逢周六晚9:40播出,每期长度约100分钟。

制作人阵容

梁荣骏:

梁荣骏,香港著名唱片监制,曾为王菲、张国荣、陈奕迅、张敬轩、孙耀威、黄馨、麦家瑜、林峰等歌手监制歌曲。

他曾创立御用经理人有限公司,同时他也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作家理事之一。

在本届的麦王争霸趣图海报中,以"北丐"的形象示人。

舒文:

舒文,香港著名的作曲人、编曲人及唱片监制。与容祖儿、洪卓立等人合作较多。在本届麦王舞台上以妙语连珠的点评著称,金句颇丰。

在本届的麦王争霸趣图海报中,以"西毒"的形象示人。

冯翰铭:

冯翰铭,香港音乐人,负责流行曲之作曲、编曲、监制,隶属音乐机构The Invisible Men,近年与王菀之、黄馨、Benji & Lesley等歌手合作。代表作品有《难道真的不能用爱解决吗》(张学友)等。合作人:陈奕迅、王菀之、张学友等。在本届的麦王争霸趣图海报中,以"南帝"的形象示人。

黄毅成:

黄毅成在2006年推出城市文化概念大碟《唱好广州》,"中西合璧"的新派粤语流行歌曲立刻唤起老一辈新一代的广州情怀。与东山少爷的师徒合作将是一大看点。

在本届的麦王争霸趣图海报中,以"东邪"的形象示人。

歌手阵容 麦王突围歌手

冯博、劳晓音、王琪飞、麦震烁

香港歌星

泳儿 (Vincy Chan),新加坡女歌手。1982年10月16日生于中国香港,1990年移民新加坡。2005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会计系,同年回香港参加"2005年度英皇新秀歌唱大赛",夺得亚军及最佳型格奖。2006年加盟英皇集团有限公司,晋身乐坛。2006年,举行首个个人音乐会,并夺得200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金奖"、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新人奖金奖"、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吒乐坛生力军金奖"和新城劲爆颁奖礼"新城劲爆女新人王"。2007年,单曲《黛玉笑了》成为她的首支四台冠军歌。2013年,出演音乐舞台剧《天狐变》。

洪卓立 ,1987年3月2日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香港英皇集团旗下艺人。2006年参加无线电视与英皇合办的"英皇新秀歌唱大赛"夺得亚军。2007年签约英皇出道,7月,发行唱片《爱·无胆》,获得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最畅销本地男新人奖,夺得2007年度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吒乐坛生力军男歌手金奖"。2008年,凭借单曲《弥敦道》登电台及劲歌金曲榜首;参演首部**《爱情万岁》。2011年参演TVB电视剧《鱼跃在花见》;2012年,单曲《Grown Up》成为他的首支四台冠军歌。2014年3月,洪卓立推出第十张专辑《Timing》,单曲《独活》成为他的第二首四台冠军歌。

关楚耀 ,1983年3月24日出生于加拿大,香港男歌手、演员。2006年作为环球唱片的新人推出首张同名专辑《关楚耀》而出道,同年,夺得"2006年度先锋新人奖"。2007年获得第29届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铜奖"。2009年2月与女友卫诗涉嫌在日本藏毒,宣告暂别圈"闭门思过",于2010年3月底复出。2010年9月20日推出复出后的首张个人专辑《HERE I AM》。

东山少爷 ,原名廖寰,祖籍广东罗定黎少,生于罗城,肇庆长大,15岁开始在广州生活。东山少爷7岁开始登台演唱,高中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民歌,大学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社会音乐系,师从罗洪,所以他也是周笔畅的同门师兄。2002年,参加广州羊城新秀歌唱大赛获得最具潜质奖。2004年,再次参加羊城新秀歌唱大赛并获得冠军。2006年出道,成名于《唱好广州》专辑。

在第四场比赛前,麦王争霸官方发布了一组"大牌来了"为主题的海报,8位正式跻身正赛的歌手化身好莱坞超级英雄,被网友点评"酷毙了!"。

东山少爷--蜘蛛侠;

关楚耀--美国队长;

泳儿--蝙蝠侠猫女;

洪卓立--007詹姆斯邦德;

容祖儿--邦女郎;

冯博--钢铁侠;

劳晓音--女终结者;

麦震烁--闪电侠;

王琪飞--女超人

补位歌手

麦子杰, 内地歌手,毕业于广东星海音乐学院,1994年到1998年出了《相爱》、《常梦见你》(粤语)、《知己》等四张专辑,为多部电视剧演唱过主题曲。

素有"天籁男声"、"声音贵族"之称的男歌手麦子杰,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初现歌坛时,凭著清澈透亮的个性嗓音和健康爽朗的形象,就被众多的音乐制作人看好。他是最早与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的内地男歌手,在1994年到1998年四年签约期间,宝丽金为他出了四张专辑:《相爱》、《常梦见你》(粤语)、《知己》等,主打歌《相爱》、《其实我已不在意》、《知己》、《缘定今生》等歌蝉联各大排行榜首,无数次将排行榜"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项揽入怀中,拿奖拿到手软,获得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风头无二,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

在与宝丽金解约后的两年里,麦子杰凭着他的演唱实力,为一些电视剧唱主题曲,如《See The Sunshine》--香港"太阳计画"主题曲,与松田圣子、张学友、黎明等合唱。《缘定今生》--香港电视连续剧《再见艳阳天》主题曲,与陈秀雯合唱;《怕你看见我悲伤》--香港电视连续剧《剑啸江湖》主题曲;《爱不了,忘不了》--香港电视连续剧《雪花神剑》主题曲,与王佩合唱;电视连续剧《少年英雄方世玉》的主题曲《少年梦》、《妈妈我爱你》等都是麦子杰的作品。

九十年代初,麦子杰与张燕妮一同为著名主持人郑达所播讲的粤语评书《武林双杰》演唱同名主题歌。《武林双杰》由刘克作曲,许军军作词,麦子杰与张燕妮所演唱。

汤宝如(Karen Tong), 11年10月4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

1990年参加第九届新秀歌唱大赛而入行。1992年与张学友合唱粤语歌曲《相思风雨中》而成名,获得第10届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合唱歌曲奖;同年11月发行首张个人音乐专辑《First Love》。1996年推出专辑《收放自如》,专辑歌曲《感冒》获得第19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同年发行音乐专辑《我敢》。2009年5月参演舞台剧《恋爱猜情寻》。2011年2月2日参与广东卫视春晚的演出。2013年11月加盟南方电视台节目《音为爱情》,担任导师。2014年5月参与广西电视台节目《第一书记》六一特别节目"扶苗助长"的演出。

节目花絮

1、东山少爷《月光光》神曲引争议

在前三场突围赛中就暗藏矛盾的两大制作人黄毅成与梁荣骏,到了本场比赛可谓干脆撕破了脸。起因是东山少爷的竞演曲目--由黄毅成负责改编的《月光光》。该首歌一改原来广东童谣的恬静风,转而用R&B和摇滚的方式进行重新包装。

显然,梁荣骏不能接受这一风格:"有一点我不是很明白,这首童谣是唱给小朋友听的,后面那段高八度的尖叫,那是不是会吓坏小朋友,让他们睡不着?是不是黄老师掐着声音其实是幻想着掐我?你的声音是一流的,现场气氛也很好,但是到了尖叫这部分我是接受不了,我觉得会吓到小朋友。"镜头扫到一旁的黄毅成,只见他当时的脸色相当难看。

在接受记者访时,黄毅成坦诚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月光光》这首歌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改编,完全是因为我觉得音乐可以拿来玩,如果音乐都只有一个样子,那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而且这首歌我并不是改来给小孩听的,大人版的《月光光》不好吗?"

东山少爷也坚定地支持自己的老搭档:"这首歌我唱得很舒服,它的音乐性其实非常强,我相信会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2、洪卓立内定四强传闻不攻自破

向来人气很高的洪卓立当天演唱的是摇滚版的《我这样爱你》,斯文、帅气的他当天一改往日的形象,全身黑,手上戴着纹身手套、身穿黑色皮衣,酷劲十足。他在舞台上又唱又跳,唱到兴奋时,更是把皮衣扔向了观众,让女歌迷尖叫不已。对于洪卓立这次"快乐的摇滚"表演,评审们显然是不太满意的,纷纷表示他不够狂野、没有理解摇滚的内涵,而洪卓立也表示唱摇滚对于自己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最后环节,宣布本场淘汰的将会是舒文老师队伍里的两人,其中包括洪卓立,台下的女歌迷尖叫、惋惜不已。一名激动的女歌迷更是哭着抱着玩具熊冲上了舞台,紧紧抱着洪卓立说不要走不要走,痛哭流涕,最终需要出动工作人员上台才将她拉开。洪卓立也忍不住安慰歌迷,歌迷的情绪却始终很激动,这让洪卓立也有些被感动了,他向歌迷歌迷承诺自己会好好唱,温情的一幕让台上台下都动容。赛后有网友爆料称,当场比赛最终被淘汰的人选就是洪卓立,如若属实,这也一举击破了前段时间关于其"已内定四强"的传闻。

至于洪卓立的同门好友泳儿,当天则是带病坚持比赛。因为最近的工作太忙,泳儿得了重感冒,录影前一晚她仅仅睡了三个小时,裹着厚厚的毯子、抱着热水瓶就来到了比赛现场,让担任星级观察员的查小欣都心疼不已。可是一站上舞台,泳儿就状态大勇。她身穿大露背长裙,俏皮地演唱,让整个现场气氛都活跃了,就连评审老师都忍不住大赞她好样的。

据悉,此前有媒体报导洪卓立、岢岚、泳儿等歌手已经被内定四强,洪卓立更是走音也晋级遭到许多冬粉的不满,麦王争霸官方也出面澄清了这样的误传。

3、教师节"粤体教"以及"麦王六绝"王家卫体走红网路

"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指法快的话,镟律从琴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很好听,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我自己改的歌曲。"也许你对这样的台词有所耳熟,但这并非王家卫的新**,而是2014《麦王争霸》在开播后玩起的"王家卫体",文艺又逼真的海报PS足够以乱真,让网友大呼有趣。其实,本届的《麦王争霸》从开播前就没有停止"恶搞"的势头,裹挟草根、PK好声音、"王家卫体"以及近期教师节的创意活动,都能看出这档节目的活泼与亲民--改版的绝非舞台内容,是对整个节目互动生态圈的升级。

在首播结束之后,新季节目广受好评,收视看涨。尤其是四大音乐制作人的加盟以及观察团老面孔的热情串场,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节目组也在第一时间趁热打铁,顺势推出了"麦王六绝"系列海报,集王家卫《东邪西毒》的台词与风味、金庸中江湖几大高手的绝技以及几位金牌制作的人物特点于一体,让网友大呼过瘾。"这种方式有意思,光说这些幕后大佬们是谁我们可能真不清楚,换上洪七公、欧阳锋们的外衣,一下子就读出了这些人的个性。"网路上的金庸迷们很喜欢将音乐与武功的糅合。"一读就是墨镜的感觉,挺高的嘛!"而对于王家卫的深度影迷们来说,**台词的巧妙改编很符合他们的胃口。

就在"王家卫体"持续发酵的同时,一场颇有创意的教师节活动也掀起了网友们的参与热情。9月10日是国际教师节日,而同周六也是麦王争霸第三场关键比赛,八位选手届时将完成最后的突围,争取4张与港粤歌星同台竞技的入场券。这八位麦王选手也成为了活动海报的主角。

活动上线的第一时间,网友们就被海报风格逗乐了。曾经风靡网路的"语体教"、"数体教"这样的网路热词摇身一变,变为了"我的粤语歌,是体育老师教的"等趣味文案,仔细再看,原来是精心挑选了8首与各学科相关的粤语歌词,麦王歌手们则"有幸"成为了各科老师们的学生重新演绎。"我的粤语歌是语文老师教的,落雨大,水浸街···"网友们也在第一时间参与转发,并分享自己的创意文体,表达着对老师们的祝福。

"其实我们都知道粤语歌肯定不会是语数外这些老师教的,但是这么有创意和诚心的收集也说明粤语歌内容的包罗万象,估计到唱到第20届麦王都唱不完!真得好好感谢创作这些内容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粤语歌的忠实歌迷们倒是点出了活动的精髓,而歌迷口中的老师,想必就是舒文、梁荣骏这些音乐制作人以及黄伟文、林夕这样的金牌词作。

4、"麦王金句"争相转载

如果说肥妈、阮星航的"金句"是现场的脱口秀,笑点更直接;那么几大音乐制作人在场上的明争暗斗、互捧互斗则更像段子手,冷笑话、抖包袱、玩比喻样样精通,也让许多网友感言:"这样很接地气,比起严肃纯粹的专业点评,音乐之外的东西观众也很喜欢看。"的确,回顾前几场节目,《麦王争霸》在舞台上有歌手们的竞演比拼,舞台下则是音乐制作人为编曲水准、选手状态等话题的"较真"。

其中,黄毅成与梁荣骏老师的互掐恐怕是节目开播以来最让人意外而又惊喜的镜头,从对双方编曲风格的点评、各自弟子的表现、对方能力的认可,二人似乎都并不买账,也让本届的麦王多了几分实战的"火药味",少了一点作秀的扭捏,也因此多了产生了不少互插的金句。

对此网友们却十分理解:"有争吵就说明老师们对待比赛都很认真,才能做出更多的好音乐让自己的选手胜出,我们听起来也爽!"被夹在二人当中的舒文老师则更加坦然和淡定,也冒出金句来调侃自己的处境:"我每次在他们两个中间很辛苦的,你们知不知道那些口水飞来飞去,我躲的很辛苦。"

节目嘉宾们的语录意外走红,让麦王节目组又多了一项"杀手锏", 尤其是网友们对"麦王金句"的推崇也让麦王争霸的官方微博"玩性",干脆陪网友们玩起了"金句收集",希望网友们能投票选出自己最中意的9段新金句。这样的互动无疑也有效地提升了麦王争霸网路的二次点击率以及当期节目的收视粘性,估计几位音乐制作人也不会想到,自己都颇有几分做综艺名嘴的潜质。

2010广州亚运会水上项目的最新比赛项目总共有多少?

亚运会比赛项目-龙舟

项目赛程:2010年11月18日—11月20日

相关组织:国际龙舟联会

比赛场馆:增城龙舟场

概述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项目,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体现出一种爱国主义精神。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龙舟赛在中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

[龙舟强队]

顺德龙舟队 顺德男、女龙舟队曾多次出征世界大赛,在国内外重大比赛获得60项冠军。

俄罗斯老虎龙舟队 俄罗斯老虎龙舟队是一支国际知名的龙舟队伍,曾多次来到中国参赛。

〔重大〕

16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世界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序幕。

竞技比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1983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2010年,列入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竞赛规则

△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竞(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器材

△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附属装置

△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队员

△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寒时必须佩载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舟前替换完毕,登舟后不得替换。

场地设施

龙舟通常可分为传统龙舟和标准龙舟两大类,传统龙舟的尺寸较长,搭载的人数较多。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中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傣族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竞赛龙舟规格

小龙舟

根据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规则:(暂没统一标准,一般比赛要求)

龙舟长度:12米(由龙头至龙尾)

船身长度:9.6米

龙舟宽度:96厘米(中舱最宽处)

龙舟重量:不设统一标准。(唯要求同一赛事所用之最重龙舟与最轻龙舟差距不超过5公斤)

网球的前景

克雷格·泰利(Craig Tiley),一个南非人,为了澳大利亚的网球事业,不远万里,多年来主持着澳洲网协的球员发展,去年又被提升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赛事总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国际主义精神。

泰利的国际主义精神还体现在,在观看女双决赛时,他为两位中国台北球员鼓掌助威,尽管对手中的津巴布韦双打高手布莱克刚刚嫁给了澳大利亚丈夫,她和她的南

非搭档胡贝尔如果夺冠的话,将更令澳大利亚球迷高兴。但泰利说:“澳网从五年前开始就推出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满贯’(The Grand Slam of Asia/Pacific)的口号,我实在是太想看到亚洲球员能够在澳网上取得成功。”

TITAN:澳网那句著名的口号已经广为人知,为什么亚洲地区对赛事来说如此重要?仅仅因为亚洲拥有巨大的市场吗?

泰利:我当然不否认亚洲市场的诱人,比如说,澳网每年有大约60%的电视收视来自于亚洲地区。而且,澳大利亚和亚洲有一种很自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处在基本相同的时区,尽管我们在南半球而亚洲大部分国家在北半球。所有这些优势,都令澳网更容易在亚洲得到推广,我们也希望亚洲球员将澳网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大满贯赛事,并因此而受到激励并最终取得成功。

>>去年你刚接受澳网赛事总监职务时就曾说过,你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扩张和发展澳网在亚洲的形象及存在”,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我们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每年我们都有六位数的投资用来加强和亚洲地区之间的联系。我们推出了教练,帮助亚洲地区的教练提升水平,包括中国;我们还有青少年的训练,邀请亚洲地区的孩子来澳洲训练;另外,我们还在亚洲地区为澳网选拔球童,今年我们就有来自中国的孩子。亚洲地区有127项挑战赛和希望赛,澳大利亚则有27项,这将为青少年球员提供大量机会,这个数字比欧洲和美国都要多。

澳大利亚有着深厚的网球传统,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优势帮助亚洲地区的网球发展,以把澳大利亚和亚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去年澳网,中国球员获得了女双冠军;今年,又有一对中国台北球员闯入女双决赛。连续两年,澳网有了相当强的亚洲味道,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我当然非常开心,尤其这对中国台北组合是外卡球员,她们打入决赛证明了我们的眼光。我们今年总共为亚洲球员提供了四张正选赛外卡,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一张单打外卡就价值2万澳元,这同样是我们对亚洲网球的投资。老实跟你说,女双决赛时,我在台上一直为中国台北组合加油,希望她们能赢得冠军。

>>不过,亚洲的单打球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位亚洲球员打入了第二周的赛事,而且还在第二周的第一天就被淘汰。<<你说的也许是事实,而且无法在一夜之间得到改变。不过,我个人一直坚信,网球的未来在亚洲;十到十五年之后,亚洲将是世界网球水平最高的地区。亚洲网球正行进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我知道澳大利亚有两位非常优秀的教练正在为中国队工作,泰森和斯托利,我们希望能帮助亚洲网球尽快在世界高度登顶。

>>这次访澳网,我被来自世界各地记者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男子球员在哪里?”这可能并不只是中国网球的问题,亚洲地区的网球都存在男女不平衡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事实上,对于俄罗斯我们也可以问出同样的问题——俄罗斯拥有那么多世界前100位的女球员,而男子高手只有几位而已。当然我承认,俄罗斯和亚洲虽然存在男女不平衡的现象,但却在不同的层面上。我认为中国男网还需要一两位优秀球员的出现,来自同胞的激励作用总是最大的,有了最初的一两个,才会有三四个乃至成批的优秀球员涌现。

>>我在赛事期间访中国球员时,她们感觉今年的澳网来得太早,这当然和她们参加了去年12月份的亚运会有关。不过,有关将澳网从一月份推迟到三月份的呼声一直就有,你是否支持推迟赛程?<<两年前,我们确实认真讨论过将澳网的开赛时间推后,当时的初衷是留给球员更长的休赛期。但我们很快发现,如果将澳网推后的话,每年的一二月份仍然会被安排大量的中小型赛事,球员同样得不到休息。现在我们认为,一月份举行澳网非常合适,不仅球员们感到比较满意,而且这正值澳洲学校的期,也有利于吸引到更多的现场和电视观众。

>>费德勒在本次澳网赛前赠给了赛事“快乐大满贯”的称号,不过,本届赛事历经了高温、过于频繁的雨水、停电和种族冲突等,你的第一次赛事总监工作经历了很多挑战。<<首先我想说的是,罗杰说得太对了!就我个人的工作而言,我的工作重点是在球员这方面,我们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过一位球员的投诉,对于这样一项大型赛事来说这非常难得。友好的氛围是澳网赛的一大特色,我们会尽更大努力去保持住这种特色。

>>在四大满贯赛事中,澳网赛无论从传统还是规模上通常都被看成最后一位。现在,你接手了这项赛事,我听说澳洲网协有一个需要耗费两亿澳元的设施改良?<<我首先申明,这么一个大数字是别人算出来的,而不是我们透露的。经营一项成功的大型网球赛事非常昂贵,比如我们今年推出了多达54项改革,包括引入鹰眼系统、新建一个球员健身房等,这些都非常耗费资金;而且,澳网拥有可伸缩式屋顶的球场,并非四大满贯都拥有这样的奢侈。我们确实想将澳网做得更大更好,因为我们所考虑的,是如何让澳网在2010年甚至是2020年继续满足球员和球迷的需要。

>>两亿澳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扩建和修缮耗费的资金一定会是天文数字。<<你知道吗?澳网每年为维多利亚地区带来了2.1亿澳元的经济影响,因为很多像你这样的记者以及更多的游客在这里吃住、购物,拉动了当地的消费。我想说的是,如果澳网的经济影响力如此巨大,即便投资真的是两亿澳元的话,我想那也肯定会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

>>也许,有一些投资会来自亚洲地区?<<哈哈,我们当然愿意看到来自亚洲地区的投资。毕竟,这同样是属于亚洲的大满贯;而且,在四大满贯中,没有谁会比我们更希望看到亚洲球员取得巨大成功。你有没有注意到,澳网的官方网站,提供了中文、日文和韩文三种亚洲语言的版本?

请告诉我:F1、A1、WRC、CCC、GP2分别是什么赛事?

F1就是Formula One的缩写,中文叫做一级方程式赛车。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车就称为方程式赛车,而其中等级最高者就属F-1,很多人误以为四个轮胎外露的单座位赛车都称为F1,那就误会大了。F1在现今赛车领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奥运』或是『世界杯足球赛』;目前F1共有10支参赛车队,每场比赛最多只有20位车手上场,每年规划有16至17站的比赛,通常约在三月中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每站比赛可吸引超过10亿人次透过电视转播或其它媒体观赏这世界顶级的赛事。

A1大奖赛(A1 Grand Prix)是首次以国家为参赛单位的赛车运动。A1大奖赛中不同车队使用的技术和装备是一致的,因此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车手的驾驶技术和勇气。车队和车手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整体的优势,获得胜利时,终点处挥舞的将是本国国旗而非传统的格子旗

A1大奖赛不仅是一项新增的赛车比赛,它是一项全新的运动,是赛车运动的世界杯,首次车手对车手,国家对国家之间的较量。A1大奖赛将有25个国家参加,这些国家占据世界人口总数的80%。

A1大奖赛还为国家,国际品牌以及国际组织创造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形象的新媒介,借助“赛车世界杯”,赞助商可以随着自己的国家一同跻身这项独一无二的运动。

作为赛车大奖赛,A1可以带给车迷以传统赛车运动的乐趣,同时还能激发起车迷的爱国热情。

WRC——世界拉力锦标赛

比赛组别分项方法

比赛依参赛车的不同分为:

原厂组Group N及改装组Group A两大组别。

A组与N组又依排气量的不同将每组分为4小组,分别为:

A8:2000C.C.以上 改装组

A7:1601-2000C.C. 改装组

A6:1401-1600C.C. 改装组

A5:1400 C.C.以下 改装组

N4:2000 C.C.以上 原厂组

N3:1601-2000C.C. 原厂组

N2:1401-1600C.C. 原厂组

N1:1400 C.C.以下 原厂组

每一站的比赛每一组最少要要有5部车参赛,否则必须强迫晋级。

锦标赛分组

WRC比赛中有两项FIA锦标赛,World Rally Car(W.R.Car)组及F2组,在每站的比赛各组取前六名,分别得到10、6、4、3、2、1的积分,车手所得积分可成为车手本身及车队年度积分。

其中World Rally Car(W.R.Car)是包含在A8组中,这个锦标只有汽车制造厂身分的厂队才具有参赛资格,2000年共有7个车厂参与其中,每队两部车的编制,除了这两部车之外,其他参赛车所得到的积分与将无法计入车队年度积分。目前大家所熟知的WRC参赛车与车手,应该都是属于W.R.Car这一组。

F2组则包含于A7组中,所谓F2是指搭载2000C.C.以下自然进气引擎的2轮传动车辆。厂队在全年度必须参加10站以上,并且至少要参加两场欧洲以外的赛站。近几年在国际RALLY赛场上由于IMPREZA WRX与LACER EVO取得容易、套件充足,因此造成A8组与N4组的参赛车辆数远大于其他组别。

MOTO-GP

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又称大奖赛)即摩托GP创设于1949年。其历史甚至比F1还要久远,2002年以前称为WGP。从2002年开始

FIM(国际摩联)将最高级别的GP500及整个赛事名称都改称为摩托GP。通常人们这样评价:如果F1是四轮赛车的最高级别赛事的话,那摩托GP无疑就是二轮赛车的顶级赛事。

摩托GP于1949年创设时只有6站比赛,以后经过1951年8站、1961年10站、1969年12站、12年13站、1987年15站,到1999年直至现在每年都保持在16站赛事。

摩托GP1961年首次进入南美,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入赛程;1964年首次有过美国站;1967年首次有过加拿大站。经过70年代的停滞不前后,80年代摩托GP再次开始其全球化步伐。1983年首次有了南非站,1987年日本(铃鹿)首次进入赛历,1988年首次有了巴西站,1990年首次有了澳洲站,1991年首次有了马来西亚站(SHAH ALAM),1996年首次有过印度尼西亚站,1999年雪邦(SEPANG)赛车场成为马来西亚站的举办地,同时本田旗下的茂木(MOTEGI)赛车场也加入赛程并于次年以太平洋大奖赛的名义保留下来。这样,从2000年开始日本就同时设两站赛事。2004年中东的卡塔尔进入赛历,日本铃鹿退出。这样经过不懈地扩张,现在摩托GP可以说已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遍布五大洲的世界性赛事了。

从摩托GP参赛车队竞争态势看,以本田、雅马哈、铃木为代表的日本工厂提供车辆、技术及资金支持的车队占尽优势,几乎包揽了近30年来的冠军领奖台。去年杜卡迪车队在雄霸SuperBike多年之后进军摩托GP,这家位于意大利传统赛车工业地带博洛尼亚市、以动力强劲著称的车队被寄予厚望打破日本车厂的垄断,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撼动日本车厂队的优势。由于多数车队背景相近,近年比赛的看点已转移到车手之间的互相争夺上。因此近年摩托GP造出了如罗西(VALENTINO ROSSI)、比亚吉(MAX BIGI)、巴洛斯(ALEX BARROS)等超级明星。今年世界冠军罗西从本田转会到稍弱的雅马哈车队,依然夺取了全年车手总冠军的头衔。这也许说明在摩托GP赛事中,车手的能力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事实上,罗西曾多次被邀请加入F1车队。可以说,摩托GP以其特有的造星能力,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摩托GP赛事目前设置GP125、GP250、摩托GP三个级别,即每站有三组赛事。但由于摩托GP组的各项技术指标远高于前两组,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摩托GP组上。摩托GP的车辆用专为比赛而特制的赛车,追求速度和注重观赏性,重145kg以上,最大输出功率200马力以上,最高转速可达16000转/分。在高速赛道如意大利的Mugello,最高时速超过320km/h,平均圈速也能达到250km/h,丝毫不亚于F1。而且由于车体比四轮赛车窄,参赛车辆多,超车机会比F1多得多。有时几乎每圈都发生名次改变。车手在最后一圈甚至最后一个弯角象田径选手一样发动冲刺改变格局的场面也时有发生。另外车手身体完全外露,而且不进站加油,没有进站策略可言,比赛一旦开始就似乎完全凭车手孤军奋战。因此很多人认为摩托GP比F1更为精彩刺激。但车辆不在市场销售,对车迷来说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