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足球的赛事规则
2.职业足球联赛中,球员的首发、替补和未上场对球员收入有何影响?
中国足球的赛事规则
联赛取主客双循环赛制比赛,每支队伍与各球队对赛两次,主客各一次。
中超联赛名次决定方法:
(一)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二)中超联赛结束,积分多的队名次列前;
(三)如果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依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1. 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 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
3. 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进球数多者,名次列前;
4. 积分相等队其队所属俱乐部的预备队在当赛季预备队联赛中的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5. 积分相等队在当年中超联赛全部比赛中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
6. 积分相等队在当年中超联赛全部比赛中进球数多者,名次列前 ;
7. 全年比赛红黄牌扣分少者(不包括纪律处罚),名次列前;
8. 以抽签的方法决定名次。 2004赛季,即中超元年,每个俱乐部只能引进3名外援,比赛中可以同时上场2人。
2006赛季,中国足协放宽规定,每个俱乐部可以同时注册4名外援,比赛中可以同时上场3人。
2009赛季,为了配合亚足联和亚冠接轨,中超在引援上制定了4+1政策,即每支中超俱乐部最多可以同时注册5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为亚足联会员国的球员。比赛中可同时上场4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为亚足联会员国的球员。最初香港球员被中国足协定性为亚洲外援,但在2009年5月底的中国足球会议讨论后修改了这一规定,香港、澳门、台湾球员在中超、中甲联赛中被视为国内球员,不再占用亚洲外援名额。
2012赛季,中国足协通过广州恒大的建议,参加亚冠的球队可以拥有7个外援名额轮换的特权,遗憾的是,亚冠淘汰赛只有广州恒大参赛,虽然面临三线作战,但是广州恒大依然夺得中国联赛双冠王。
2013赛季,由于中超其他俱乐部的反对,足协取消了7个外援的名额,所有俱乐部都是4+1名额。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恒大在该年度反而夺得中超联赛冠军和亚冠联赛冠军。
此外,各球队的守门员不能使用外籍球员,包括港澳台籍的球员。
职业足球联赛中,球员的首发、替补和未上场对球员收入有何影响?
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足球联赛的职业球员能从俱乐部拿到的收入大体上分为三个大块:固定薪水、奖金和赞助商权益分成,有些极其大牌的球员还能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的开发权(或者赞助商权益啥的)。
固定薪水这块不用多说了,就看跟俱乐部签约时能拿到什么样的薪资水平,当然了,这块固定薪水也往往会有一些球队联赛、杯赛或者洲际比赛成绩的限制条件(类似奖金,但不完全等于奖金)。在签约时,俱乐部还有可能会给大牌(核心)球员一些台面下的签字费啥的。
赞助商权益分成,这个跟一般球员也没多大关系了。
当然了如上这两大块,都跟本题关系不大,因为这种收入,是基本上不受是否登场比赛约束的,而跟球员是否登场、是否首发,息息相关的是比赛奖金这块。
按照中国联赛的常规来说,比赛奖金的玩法也是比较多样的,有的是喜欢按单场来悬赏高额奖金,比如前申花老板朱骏,很喜欢为某一场比赛定出一个500万的重奖;有的是提前制定好规则,比如恒大,曾经出台过“310”的奖金规则,也就是赢球300万,平局100万,输球0甚至有可能倒扣的规则;还有的则是按照四场一个记分周期,如果连续获胜,那奖金有可能会翻番,这好像是桑特拉奇为山东鲁能制定的奖金发放套路。
除了赢球奖,还有些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会制定一些诸如“进球奖”、“拼搏奖”之类专门针对个人的定向奖金。
一整支足球队,差不多在25-30人左右,一场比赛能进入比赛名单的应该是18人,首发11人,按照这两年的替换规则是可以换5个人,那么根据首发、替补、18人名单的层级不同,能拿到的奖金的比例也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来说主教练与该场比赛的首发11人名单,是分享该场比赛奖金的第一档;助理教练与替补登场的3人(5人)是分奖金的第二档;球队某些工作人员与列入18人名单但未上场的球员,是分奖金的第三档;是不是有第四档次,要看该球队自己的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