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马赫vs战斗机-舒马赫厉害吗

tamoadmin

1.车轮上的贵族|法拉利:红色跃马传奇

2.F1历史:极速70年(1980-1999)

3.好饭不怕晚?试驾赛力斯SF5四驱运动版

车轮上的贵族|法拉利:红色跃马传奇

舒马赫vs战斗机-舒马赫厉害吗

如今,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与品牌附加价值的提升,豪华汽车,已经逐步具备了更高的市场定位,与豪宅、时装、首饰等一同成为了奢侈品的代名词。而跑车,则又是豪华汽车个中翘楚,当人们谈论跑车时,布加迪、兰博基尼、保时捷等等,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品牌即是一个个烫金的符号、一声声引擎的咆哮,既昭示着权势与富有,又追求着速度与极限。前面的那些名字也许个个如雷贯耳,但当笔者写起跑车时,法拉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名字。在过去的数个十年里,法拉利借助其对于速度、操控、品质、豪华的极致追求,成功地将那枚跃马标与那抹标志性的红色变成了豪华超级跑车界的典范与风向标。今日,笔者就带各位读者深入解读法拉利品牌,了解红色跃马传奇背后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

永远不羁的意大利人,其名为“恩佐”

1898年,恩佐法拉利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名为莫德拉的城镇。父亲是钣金工匠,而且酷爱赛车,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恩佐爱上汽车并不令人意外。1919年,他成为了一名赛车手,加入了久负盛名的老牌意大利车队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并在这里供职数年,带领车队拿下相当优异的成绩。然而在这样优秀的成果面前,恩佐却渐渐发现相比于驰骋赛场,动手打造自己的赛车更加令人着迷。对于常人来说,放弃自己一份成熟而稳定的工作并非易事,但恩佐法拉利绝非常人。1947年,恩佐法拉利正式成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制造商法拉利,并打造出了第一款自己的汽车——法拉利125S,自此一炮而红。关于那枚传奇的跃马标志还有一段小插曲,这枚跃马标来自一位一战中的意大利王牌飞行员,恩佐在一次赛车比赛中与飞行员的母亲相遇,交谈之后深感尊敬,便决定将王牌飞行员战斗机上的徽章印在自己的赛车上,这般轶事,可以说非常具有意大利人式的随性与浪漫了。

自1947年之后,法拉利一方面作为车队参加赛车竞赛,一方面作为制造商生产跑车,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不论是在比赛的赛道上还是在繁华的大街上,那一抹法拉利红都成为了汽车界的传奇象征。然而传奇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只生产跑车,法拉利每年的产量、销量都低至千辆以下,再加上参加汽车赛事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法拉利的经济状况一度陷入困境。在这时,是意大利的国民级汽车品牌菲亚特伸出了援手。1969年,菲亚特收购了法拉利50%的股份,在菲亚特庞大的日用车销售量的庇护下,法拉利终于度过难关,并一路走到现在。有趣的是,在被收购之时,恩佐法拉利向菲亚特提出条件,不得干涉法拉利任何的赛车事业,而菲亚特竟然同意了这一条件,因而有人戏言,菲亚特反倒像被收购的那一方了。在公司股份被收购之时,还能提出如此条件,恩佐法拉利之心气与傲骨可见一斑,而对方竟然还能予以同意,只能说是法拉利这匹红色跃马的魅力实在令人折服吧。

星光熠熠的“名人堂”

诞生至今73年,法拉利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太多太多的经典车型,有太多太多的跑车名留青史。但在这之中,有一些车,它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经典的范畴,而是可称为伟大的跑车。在此,笔者简单罗列自己心目中那些堪称伟大的法拉利跑车,组成法拉利跑车“名人堂”。

法拉利250GTO诞生于1962年,是法拉利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车型之一。250GTO毫无疑问代表20世纪60年代汽车工业最高技术水平,动力方面,GTO所搭载的发动机迸发出302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30牛米的最大扭矩,0-100km/h加速仅需5.8秒,在那个年代足以傲视群雄。凭借如此优秀的性能,250GTO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汽车赛事中所向披靡,斩获多个冠军奖项。在2018年,250GTO曾创下古董车拍卖成交价记录,高达5000万美元。

法拉利F40诞生于1987年,是法拉利庆祝品牌诞生40周年所设计的车型,具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F40采用一具3.0L?V8引擎,可以输出478马力的峰值功率,0-100km/h加速仅需4.1秒,极速达到324km/h,是第一款时速超过320km/h的法拉利车型。同时,F40也是创始人恩佐法拉利所领导设计的最后一款法拉利车型,恩佐法拉利于1988年与世长辞。

法拉利ENZO诞生于2002年,是一款以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命名的传奇车型。为向创始人表达敬意,ENZO的性能设计极端追求极限,参考了大量在F1中应用的赛车技术。ENZO采用V12发动机,动力输出660匹马力和657牛米扭矩,0-100km/h加速时间3.6s,极速达到350?km/h,在其诞生的年代可称当世无双,是名副其实的最强超级跑车。

法拉利LaFerrari诞生于2013年,是法拉利新世代的旗舰级超级跑车。LaFerrari在意大利中意味“The?Ferrari”,即那台法拉利,法拉利意在将LaFerrari打造为可以代表法拉利品牌的超级跑车。LaFerrari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设计在于法拉利第一次在民用车上应用F1赛事中久经考验的KERS混合动力技术,6.3L?V12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合力输出高达963马力的功率数据,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3s,与保时捷918、迈凯伦P1并享“跑车界三神车”的美誉。

除此之外,法拉利Testarossa、F50、F430、458?Italia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法拉利车型,受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详述。

冠军与宿敌

法拉利车队在各类汽车赛事中所取得的成就,至今都没有第二支车队可以企及,而法拉利在各类赛事中与各位宿敌的竞速故事,至今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法拉利所参加的最富盛名的赛事,无疑是F1。自1950年F1创办至今,法拉利是唯一一支从未缺席比赛的车队,是获得车队冠军最多的车队,是获得车手冠军最多的车队,还是获得分站冠军最多的车队,也是车迷群体最庞大的车队。在70年间,法拉利车队曾在数个时间段内创造出数不清的赛场神话,50年代的方吉奥、60年代的苏提斯,进入70年代,法拉利的尼基劳达与迈凯伦车队的詹姆斯亨特之间的旷世对决,一直由车迷们传颂至今,并被拍成了**《极速风流》。在往后,为如今中国车迷们所熟知的,便是由车王舒马赫与法拉利车队共同缔造的七冠王神话了,这一纪录至今没有人能企及。

除了在F1赛场上,法拉利也曾多次参加著名的勒芒耐力大奖赛。此间的宿敌对决,便是法拉利与福特之间的故事了。20世纪60年代,福特公司计划发展赛车事业,并决定收购法拉利公司。遗憾的是,这桩生意两方最终不欢而散,并彻底结下了梁子。愤怒的亨利福特二世决定,要在欧洲的勒芒大奖赛上,将法拉利彻底击败。法拉利是当时勒芒赛场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曾获得六次胜利,但福特不为所动。1964年,福特研制出GT40赛车,与法拉利正面对决,但最终由于稳定性问题全部退赛,目送法拉利获得冠军。隔年再战,福特请来汽车大师谢尔比,终于祭出加强版GT40赛车,在赛场上成功击败法拉利330赛车,为这场传奇对决画上句点,而总是赢家的法拉利也终于做了一次别人的背景板。而这一场传奇的宿敌之战也在去年被搬上大荧幕,**名为《极速车王》(《Ford?vs?Ferrari》)。

跃马奔向明天

走过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法拉利已经几乎成为了赛车界乃至汽车界的一枚活化石,更是一面旗帜,其传奇的经历不断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向前。如今,面对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格局、清洁能源的使用,法拉利所代表的传统汽油式超级跑车也在不断面临着质疑与挑战。令人欣喜的是,法拉利的新一代超级跑车中已经开始成熟应用混合动力系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为环境关怀同样付出一份力。笔者相信,经历过了如此跌宕起伏的历程,新的困境也一定不会令跃马停步,这匹红色的战马,必将在全新的技术领域继续奔行,带着下一世代的经典车型,驶向明天,驶向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历史:极速70年(1980-199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速度,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1980-1989

关键词:罗恩·丹尼斯、变态的本田发动机、黄金时代

很多人都将80年代称为F1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伟大车手云集的年代,包括了巴西人尼尔森·皮奎特和埃尔顿·塞纳,法国人阿兰·普罗斯特和尼格·曼塞尔,他们之间的缠斗让不少老车迷记忆犹新。

1980年,罗恩·丹尼斯加入迈凯伦,开始了王朝的建立。此后的35年中,在丹尼斯的带领下,迈凯伦拿下了10次F1车手总冠军、7次F1车队总冠军,158场分站胜利,从普罗斯特到塞纳、从哈基宁到汉密尔顿,他也成为了F1 历史 上最成功的领队之一。不仅如此,丹尼斯对迈凯伦的民用市场转型更为成功,“三大神车”之一的P1就是在他主导下的产物。1981年,迈凯伦MP4/1诞生,它可不是视频播放器,而是F1真正意义上第一辆碳纤维单体壳车身的赛车,质量轻、强度高,从此被各车队广泛运用。

1982比利时站,加拿大车手吉尔斯·维伦纽夫去世。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车手,以充满激情的驾驶风格深受车迷的喜爱,恩佐·法拉利更是对他宠爱有加,被车迷称为“无冕之王”。1977年末,维伦纽夫开始为法拉利效力,他驾驶的赛车在赛道上极富攻击性与观赏性,但也极度危险。1979年,他一共获得了3个分站冠军,其中法国站与瑞内·阿尔努最后几圈的轮对轮缠斗令人血脉喷张,成为F1经典片段之一。后来加拿大F1赛道也更名为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不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的儿子在1997年拿到了世界冠军。1982年,尼基·劳达为获得资金来支持自己的生意而回到F1赛场,加入迈凯轮车队,并在1984年以高于队友普罗斯特0.5分的微弱优势拿下了自己的第三个世界冠军。1984年还有另一件事意义深远,“车神”埃尔顿·塞纳在这一年开始了他的F1岁月。

1983年,本田以发动机供应商的身份重回F1赛场,自此开启了本田发动机最为辉煌的10年。帮助威廉姆斯车队连续拿下1986年、1987年两届车队冠军,帮助迈凯伦连续拿下1988-1991四届车队冠军。

1987年,本田开发的1.5T发动机RA167E,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变态的1050马力。同年英国大奖赛,甚至出现了使用本田发动机的车队车手包揽前四名的景象。1988年,塞纳离开了莲花车队并加入迈凯轮。同一年,本田的强势让国际汽联坐不住了,出台新规定,把发动机涡轮增压值限定在2.5bar以内。本田的赛车由1050马力降至680马力,但并不妨碍依旧是本田统治的一年,使用本田发动机的迈凯伦车队,塞纳和普罗斯特包揽了全年16个分站中的15次胜利,而唯一一次失利是因为自家车手相撞。

1989年开始,赛会彻底禁止车队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引进3.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不过这依旧没有撼动本田的地位,迈凯伦在1989-1991年又拿下了三个车队冠军,其中塞纳获得两个世界冠军(1990、1991),普罗斯特获得一个(1989)。1992赛季结束之后,本田暂别F1赛场。

1989年,尽管普罗斯特获得了世界冠军,但是车队对于塞纳的偏袒以及队友之间关系的恶化,导致了普罗斯特在1990年出走去了法拉利车队。这一年,两人拼到了最后一站才由塞纳获得冠军。1991年,由于法拉利新车开发的失误,普罗斯特表现低迷,并在之后退赛一年。1993年,普罗斯特加入了当时最强的威廉姆斯车队,一路强势,最终拿下个人第四座世界冠军。同年最后一站,即将退役的普罗斯特与塞纳互相拥抱,两人一笑泯恩仇。

1990-1999

关键词:新王始现、车神陨落、V12的绝唱

1991年夏休,乔丹车队车手伯特朗·加绍因在伦敦殴打一位出租车司机而锒铛入狱,致使乔丹车队在比利时站出现了车手席位的空缺。车队老板给了22岁还名不见经传的迈克尔·舒马赫一个机会,他在排位赛中作出了全场第7快的成绩,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年轻的德国人充满了希望。但是正赛一开始,他的赛车就遭遇了离合器故障,匆匆结束了自己的首秀。两周后,舒马赫加入了实力更强一些的贝纳通车队,传奇就此开始。

舒马赫在1994年和1995年为贝纳通车队拿下两连冠,效力5年中,共参加了68场大奖赛,夺得了19个分站冠军、10个杆位以及38个领奖台。塞纳之后,舒马赫是围场里最炙手可热的车手之一。1996年,在让·托德的招募下,舒马赫高薪加盟了当时已16年无冠的法拉利车队,一同来的还有几乎全部贝纳通的技术团队。法拉利打算用真金白银重启伟大的时代,事实证明,他们选对了人。

法拉利能有如此爆发,有一个人居功至伟,那就是让·托德的加入。1993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 汽车 运动经理人的托德加入法拉利车队,当时的法拉利被内部政治斗争搞的乌烟瘴气,毫无生气,他重整车队资源,重建团队。他挖来了当时最好的车手舒马赫,贝纳通的技术主管罗斯·布朗和赛车设计师罗里·拜恩,法拉利的“铁三角”终于形成,F1又一个伟大时代也揭开了序幕。

1991年,塞纳迎来了在故乡圣保罗的第一个冠军,这堪称塞纳职业生涯最美好的时刻之一了,此前他从未在这里夺冠。排位赛中塞纳就获得杆位,比赛一开始也是一帆风顺,不过从第56圈开始,赛车的变速箱出现问题,他只能以6档比赛。面对对手的疯狂追近,塞纳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挺到了最后一圈并冲线。赛后他放肆尖叫、肌肉抽筋,甚至在领奖台上连欢庆的力气都没有了。

1994年,已手握3次世界冠军的“车神”塞纳转会威廉姆斯车队,没人能想到他竟在这一年与我们告别。5月1日意大利圣马力诺站,塞纳驾驶的赛车以时速300公里/小时的速度失控撞向护墙,由于伤势严重,他被送到医院不久便被宣告亡,一代“车神”就此陨落。在伊莫拉赛道的这个周末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进行下去,先是周五练习赛上鲁本斯·巴里切罗撞车重伤,之后的排位赛中,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博格,撞上护墙不幸丧生。

这次事故也让F1开始对安全问题重新审视,从1995年开始,赛车的设计向着安全更进一步。车身收窄、排量由3.5升下调到3.0升、驾驶舱侧壁抬高以保护车手头部。V12发动机也迎来了终点,这种高亢令人振奋的声音逐渐被V10所取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不怀念那样的声浪。

好饭不怕晚?试驾赛力斯SF5四驱运动版

[汽车之家?原创试驾]?赛力斯SF5,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个名字都感到陌生,别说你们了,有媒体同行同样对这个品牌、这款车没什么了解。虽然自SF?MOTORS在美国发布两款概念车已经过去了两年半还多,今年4月赛力斯SF5也已经开始交付用户,但总有些“赶了晚集”的意思。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但赛力斯SF5真就不怕晚?

其实最早亮相的时候,赛力斯SF5还是以一款纯电动车的身份示人,彼时也有消息称赛力斯SF5将推出纯电版和增程式混动版两种动力形式,不过目前在售的三款车型,都是增程式混动版。此前我的同事对赛力斯SF5已经有过一次实拍体验,虽然那个时候它还叫赛力斯5,链接在下方,所以今天的静态内容我就简单聊聊。

赛力斯SF5的设计源自2018年3月发布的SF5概念车,无论外观和内饰都传承了SF5概念车的设计语言,只是相比概念车的科幻,量产版SF5的设计接了不少地气。不过Sigma(∑)形状的LED日行灯得以保留,辨识度很高。

赛力斯SF5的内饰也体现了如今“大屏当道”的设计理念,一块17英寸的中控屏取代了传统的中控台设计,除了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车内再无其他功能按键。全液晶仪表盘的尺寸也达到了12.3英寸,显示风格有点儿像特斯拉。

从我们此前对赛力斯SF5的体验来看,其后排乘坐空间相对一般,车内的储物空间设计也是中规中矩,但却少了前排杯架,唯一可以表扬的就是空间不小且规整的后备厢了。Ok,接下来就是这次试驾活动的主题了。

目前在售的赛力斯SF5均为增程式混动车型,所以在发动机舱内卧有一台1.5T发动机和发电机作为增程器,该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112Ps);而作为提供驱动力的电机,此次试驾的SF5四驱版车型使用两台交流异步电机,前后轴上各一台,每个电机的最大功率255kW,最大扭矩520N·m,总功率510kW,总扭矩1040N·m。

此次试驾活动安排有场地和道路试驾环节。而在场地试驾之前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赛力斯SF5纯电版车型和直升机的加速比拼,对象是重庆通航的贝尔407GX直升机。当然让我印象最深的“车机”大战还属17年前舒马赫驾驶他的法拉利F2003-GA赛车与EF-2000战斗机之间的对抗,这是题外话了。

增程版的赛力斯SF5也有着4.8s完成0-100km/h加速的硬实力,不过在桩桶摆放紧凑的试驾场地中,这强大动力并没有什么施展的舞台,反而需要驾驶者更加注意右脚的动作,一旦加速踏板给大了,出弯时前轮便会不可避免产生打滑,进而影响整个出弯节奏。

现场还有中汽研的工作人员在做麋鹿测试,不过这里我就按下不表了,和加速刹车一样,希望后续赛力斯SF5有机会能够在我们的AH-100测试中大显身手。所以就赛力斯SF5的悬架调校来说,并不太适合激烈的驾驶风格,但当我们把视线转回日常用车,城市道路才是这个舒适悬架的工作场景。

虽然平日里我们并不会以激烈的驾驶风格来开车,但在SF5的这种动力储备下,心里那骚动的小火苗不会熄灭,偶尔还是想放纵一下。一脚“地板油”下去,电驱车型没有动力输出延迟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不论在哪种驾驶模式下,都像是被人使劲推了一把。

赛力斯SF5共有五种驾驶模式,分别是经济、舒适、运动、自由和弹射模式。前三个模式相当常见了,对应着电动机对加速踏板的不同响应速度,以及瞬时输出功率的大小。而自由模式,简单理解是可允许的纯电续航更长的意思,因为在前三个模式下,当电池电量低于55%时增程器就开始工作,在自由模式下则是只有当电量低于30%后才会启动。最后的弹射模式,字面意思就很明白了,切换至弹射模式后,发动机会一直保持工作状态。

制动踏板的反馈力度也有两种模式可调,这倒是少见,分别是舒适和运动。就实际感受来说,两者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需要“细品”才能感觉到后者比前者稍重一些。转向力度则有三挡可调,日常放在标准模式下即可,既不像舒适模式那样轻的感觉有些飘,也不像运动模式那样感觉在举铁(有些夸张的形容)。

出于对电池保护的原因,在电量不低于80%的情况下,松开加速踏板或踩下刹车,车辆的动能回收系统是基本不工作的,因为增程版车型的电池容量只有35kWh,怕出现电池过充而导致电池的损坏。当电池电量低于80%后,动能回收系统便会在每次松开加速踏板后默默工作。动能回收强度也是三挡可调,舒适、高、强,如果对应表显的回收百分比,则分别是10%、20%和35%。如果您不喜欢,也可直接关了。

编辑点评:

整体来说,赛力斯SF5有着还不错的产品实力,源自概念车的设计,主流的大屏内饰,在增程式混动车型这个细分市场,赛力斯SF5也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此外赛力斯SF5的驾驶质感也不错,尤其是底盘的整体性和NVH性能,悬架嘛,我个人觉得有些过于柔软了;至于加速,这个咱就不谈了,毕竟电驱,没有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才是关键,这些也都是赛力斯SF5“不怕晚”的本钱。

不过最后要说的还是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一个是品牌认知度,另一个就是新能源车型的政策走向,前段时间上海已经传出了明年不再有免费新能源牌照政策的“路边社消息”。目前赛力斯也正在大力发展经销商网络,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让我们拭目以待。(图/文/摄?汽车之家?周尤)